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5 14: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Middle Ages
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处于光辉灿烂的古代和光芒四射的现代之间的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又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中世纪”,中间的时代
中世纪史
古代史
近代史
476年
中国南北朝
中国明朝
14-15世纪
光暗共生·多元共存
十字军东征
英法百年战争
黑死病侵袭
悲惨农奴生活
教会压迫
工商业繁荣
一、西欧中世纪的黑暗统治
背景:亚欧民族大迁徙
5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移,灭亡西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基督教神权至上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护宗教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hù)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这种以服兵役为条件终身领有的土地称为“采邑”。
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宫相查理·马特(714—741年为宫相)尽量增多自己的封臣,并授给他们土地作为采邑,以后封臣取得采邑渐成惯例。……查理曼进一步推行封臣制,越来越多的高级官吏、主教、修院长等也得到采邑,成为国王的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的观念日益流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1.政治: (1)封君封臣制度
一、西欧中世纪的黑暗统治
1.政治: (1)封君封臣制度
条件: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
契约意识,权利与义务相交织
封君封臣关系:
相互依存,双向权利义务
影响:
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领主
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
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
据局面。
材料一: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上卷
材料二: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
西欧封君封臣制: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 ,不可越级统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分封制与封君封臣制
1.政治:② 教权>王权
丕平献土
756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建立卡罗林王朝时,为了答谢教皇的支持,将一部分土地献给了罗马教廷,渐渐地提高了教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教堂为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称帝后,王权就被涂上了一层神化的色彩,每一位国王的登基,都要得到教廷的承认,表明自己是受神的旨意去统治国家,这就是中世纪的“君权神授”。
查理曼加冕
卡诺莎之辱
教权初现
教权突显
教权巅峰
教归于俗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卡诺莎之辱
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 )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C
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
C
西欧中世纪教权与王权的博弈
民族之光
教权巅峰
教归于俗
从分裂割据 到 孕育统一(王权的强化)
2.经济: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
欧洲中古时期的庄园出产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的物品,是一个“乡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 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 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 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领主城堡
教堂
马厩
谷仓
磨坊
领主自营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西






西欧庄园是相对独立、封闭的经济、政治组织。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A
一、西欧中世纪的黑暗统治
领主
农奴
自由农
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⑵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
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⑴交纳地租,服劳役。
⑵法律上自由。
无法律地位
无婚姻权
一切属奴隶主
奴隶
农奴
受法律保护
被法律承认
有私有财产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微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西






黑暗横亘
3.思想:基督教会束缚人性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严格的教阶等级制度
经济:拥有庄园和土地,征税权(什一税)
文化教育:垄断思想文化教育,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发展。
教阶等级制度
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接受洗礼
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
临终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
死后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材料: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
二、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1.趋势: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最初法国国王的势力非常小,仅有巴黎到奥尔良的狭长地带,号称“法兰两岛”。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而且王权获得城市不同程度的支持,12-13世纪王室领地持续扩大。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一)政治:王权的强化
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②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2.原因:
3.表现:
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
二、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议会起源,王在法下
13世纪初:1215《大宪章》
——开始限制王权
14世纪以后:逐渐分为上下两院
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
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
约翰王
大宪章是英国于1215年英格兰国王和贵族间的协议,用来限制英国国王(主要是当时的约翰)绝对权力。自13世纪《大宪章》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起一种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到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历代国王登基都要宣誓尊重法律,没有一位国王敢妄称高于法律之上。
议会与王权的相对平衡
《大宪章》—英国自由奠基石
1.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2.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合作探究】新兴王权加强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哪些进步影响:
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②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
(一)政治:王权的强化
二、孕育曙光: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
(二)经济:西欧城市的发展
马赛
威尼斯
原属东罗马帝国
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热那亚
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
佛罗伦萨
巴黎
伦敦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1、原因:
社会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繁荣。
(1)背景:
(2)方式:
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二)经济:城市的发展
2、城市自治斗争:
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3)作用:
城市经济,大学,王权,统一
【思考】城市自治对西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中世纪大学最早出现在交通便利、商业贸易比较发达、拥有自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基础。
——武寅主编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第240页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政治:市民阶层的崛起,也推动了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思想:大学兴起,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中世纪巴黎大学的教学场景
学术自治
宗教性与世俗性
国际化与本土化
通识性与职业性
(三)思想:大学兴起,促进思想解放
巴黎大学
牛津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黑暗
光明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弱化
契约意识,民族国家兴起,王权强化,议会兴起,限制王权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思想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西欧中世纪的暗中有光
但即使在欧洲内部,历史发展也存在相当大不同,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俄罗斯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一)拜占庭
1、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2、统治:
(1)经济: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
(2)军事: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3)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三、中古时期的东欧
(一)拜占庭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3、衰亡:
(1)原因:
①连年征战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
②游牧部落的冲击,帝国陷入混乱
(2)灭亡:
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三、中古时期的东欧
(二)俄罗斯帝国
9世纪基辅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3世纪中期
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17世纪末
1547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17世纪末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三、中古时期的东欧
1.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B)
A.古代印度河流城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
2.从9世纪开始,西欧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它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法庭可以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自由农民没有耕种“自营地”的义务
D.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
3.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出庄园经济属于(B  )
A.集体经济  B.自给自足的经济
C.商品经济  D.手工业经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