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5 14:2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
一、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非洲国家
4世纪 5世纪 8世纪 10世纪 11世纪 12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阿克苏姆鼎盛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
南非:津巴布韦发展
东非一系列国家出现
材料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黑格尔《历史哲学》
一、古代非洲文明
(一)古代农业与班图人
文明 创始人
文明 概况
农业:甜高粱、西瓜、棉花
畜牧业:驯养牛,引进绵羊、山羊
手工业:冶铁技术
对外贸易发展:骆驼
班图人
班图人
(一)古代农业与班图人
公元初由于受到北方民族的压力,开始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迁徙。班图人的大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
大迁徙导致民族大融合,加快了中、南非洲各民族的的社会发展进程,尤其居住在沿海的班图人与外部接触较多,便利吸收先进文化,先后形成了一些文明国家。
1、阿克苏姆王国
(1)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
政权特点: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一、古代非洲文明
(二)非洲东部
2、东非沿海城市国家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园艺业发达、广泛使用奴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非 洲
瓷器、纺织品等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一、古代非洲文明
(二)非洲东部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依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很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伊本·白图泰游记》
(三)非洲西部
1、加纳王国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虽如此,11年后(也有说24年后)兴起的廷巴克图仍臣属于它的统治。廷巴克图因坐落于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日益兴盛。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廷巴克图遗址
(三)非洲西部
2、马里王国
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1300年左右,处于鼎盛时期的马里从大西洋一带扩展到了乍得湖地区,带来了广泛的和平,这种和平形势致使各种贸易和相互影响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和热带稀树大草原上繁茂发展起来。马里的君主们控制了(向阿拉伯世界的)黄金输出,其数量大约为14世纪初期世界黄金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控制了在政治上至关重要的马匹进口以及从撒哈拉向南方缺盐森林地区的食盐贸易。
——约翰·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三)非洲西部
3、桑海王国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非洲西部
西非国家文明发达的表现:
资源:黄金资源丰富;
政治: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对外贸易兴盛,奴隶是生产重要力量;
文化:信奉伊斯兰教,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石头城”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一、古代非洲文明
(四)非洲南部
【探究】从古城廷巴克图看古代非洲文明兴盛的原因
“廷巴克图为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是跨撒哈拉商道西线商道的南方枢纽城市……在廷巴克图,能见到来自北方的盐、南方的黄金、东方的铜。” ——《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 ——旅行家利奥·阿非利加努斯
“马里帝国设立了市场管理机构来调节市场秩序,规定合理汇率……。盛大的麦加朝圣,还将大量文人学者吸引到他(穆萨)的宫廷来,促进了廷巴克图思想文化和宗教的繁荣……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持的。”
——《跨撒哈拉贸易和廷巴克图的兴衰》
一、古代非洲文明
地理条件相对优越,对外贸易活跃
统一国家出现,农业发展,社会较为稳定
统治者注重调整经济政策,重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中非交流源远流长
汉武帝
唐朝
元朝
明朝
1971年
新时代
主要包括: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文明特点:以农业为主,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美洲:玛雅文明4世纪12世纪14世纪15世纪16世纪美洲:印加文明美洲:阿兹特克文明与古代非洲文明受到外来影响不同,古代美洲文明完全是印第安人在没有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展农业,在手工业和贸易发展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二、古代美洲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创造性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培育出大量的农作物,……当今世界广泛生产的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咖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烟草、橡胶等几十种农作物,都来自美洲印第安人创造性的劳动。……美洲印第安人很早就懂得了养蜂和驯化野生动物。他们培育出了火鸡、鸭、鸽和鹅等家禽。此外还培育出了像愈疮木那样可以健身治病的药草和植物1200多种,丰富了人类医药宝库。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一)玛雅文明
1、文明发展
政治
经济
建筑
科技
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统治阶级。
种植玉米为主;制造精美陶器。
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独特文字,复杂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2、衰落: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
玛雅有成熟的象形文字……有些玛雅金字塔阶梯刻有球戏场景或记录战争的象形文字……科潘的象形文字阶梯有玛雅地域最长的……总共刻有2200个象形文字。——【美】吉尔 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玛雅人在高台上建造方形或长方形底座的平顶金字塔……许多金字塔是国王墓,有些金字塔既有国王墓又有神庙。神庙建在金字塔最高一级平顶上。神庙是神圣的地方,仅对国王和祭司开放。——【美】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二、古代美洲文明(一)玛雅文明 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这种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一)玛雅文明
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4至10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的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其原因尚不清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兴起:14世纪,兴起于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整个墨西哥谷地区及其周边部落,人口600余万;1521年为西班牙人毁灭。
二、古代美洲文明
(二)阿兹特克文明
(二)阿兹特克文明
2、发展概况
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30万。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
二、古代美洲文明
(三)印加文明
兴起: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
政治: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
交通: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移民: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以防止他们反抗。
探究:古代非洲、美洲文明的不同特点和成因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特 点 (1)东非阿克苏姆文明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 (2)发展很不均衡:东北非、东非和西非发展较快,其它相对封闭,发展缓慢。 (1)创造三大文明:即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属于印第安文明。
(2)农业文明成就突出,独立培育出玉米、马铃薯、蕃茄和花生等多种农作物。
(3)在天文历法、城市建筑方面尤其是金字塔庙宇成就显著。
(4)文明发展程度较低,某些方面严重落后于欧亚文明。
成 因 (1)东非地处交通要道,往来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 (2)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环境闭塞,缺少与外界的交流。 古代美洲由于两个大洋的隔断,缺少与其他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
【探究】从印第安文明看古代美洲文明之衰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疾病、瘟疫等灾害的影响
西班牙单方面取胜的原因,最终应归于美洲大陆的与世隔绝。
——《全球通史》
与其他地区相隔绝
古代非洲文明
对各国各地区文明的认识,必须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理解并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人类文明的美好前景离不开各国人民的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东非:阿克苏姆、摩加迪沙等西非:加纳、马里、桑海南非:津巴布韦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非美文明的时空本课小结1.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符号。下列农作物中,原产地位于非洲的是 (  )
①甜高粱 ②棉花 ③西瓜 ④茶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故选A。茶叶原产于中国,排除包含④的B、C、D。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2. 西非有句谚语流传至今,“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谚语体现了(  )
A.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B.西非的黄金资源极其稀缺
C.西非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D.奴隶是西非重要的生产力量
【解析】选A。材料信息“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体现了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故选A。西非黄金资源丰富,B错误;材料中没有西非兴建学校的信息,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奴隶,D错误。
随堂检测
3.16世纪初,以农业为基础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用在于(  )
A.促进交通运输 B.防止洪水泛滥
C.阻隔外族入侵 D.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选D。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4. 玛雅各城邦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现已发现的石碑或石柱就有数百个。这些历史碑铭(  )
A.使人们全面了解玛雅文化 B.主要记载了玛雅的政治事件
C.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明 D.客观记载了玛雅的历史
【解析】选C。玛雅各城邦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这些历史碑铭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明,故选C。“全面了解”说法过于绝对,A错误;玛雅的重大事件包括政治事件、经济事件以及军事事件等,B错误;碑铭带有主观性,D错误。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5.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  )
A.人民起义      B.殖民者入侵
C.内乱分裂 D.政治腐败
【解析】选B。美洲地区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内部也出现多种问题,但并未导致文明灭亡,16世纪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导致其灭亡,故选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