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三单元 品读细节描写手法,感受平凡人物风采-【学习任务单】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第三单元 品读细节描写手法,感受平凡人物风采-【学习任务单】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5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5 15: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修订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单
【单元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 课型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安排
班级举行“小人物、大情怀——寻找身边可爱平凡人”主题活动,抓住细节抒写人物典型事迹,表现人物典型特征,完成一篇写人叙事类文章。 单元导读课 任务一:小组讨论,分享交流任务二:速读课文,理清字词任务三: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课时
单篇精读课 任务一:《阿长与〈山海经〉》精读任务二:《卖油翁》精读 4课时
整合联读课 《山地回忆》《台阶》整合联读 2课时
读写共生课 任务一:了解细节及细节描写任务二: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任务三:学生写作,师生点评 2课时
单元小结课 任务一:回顾课文,学会概括任务二:梳理探究,了解“曲折”任务三:自我评价,总结提高 1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学习目标】
1.会写重点字词,积累重点词语重点语句的意思,能灵活运用。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了解单元学习任务,能做好学习规划。
【课前预学】
1.熟读本单元的课文。
2.搜集身边小人物的故事,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讨论分享:分享自己对身边“小人物”的看法。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山地回忆》《台阶》《卖油翁》四篇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注意记录阅读时的问题,并在后续的学习中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诵读任务学习单。
诵读任务学习单
课文 问题记录 方法建议
《阿长与〈山海经〉》 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山地回忆》
《台阶》
《卖油翁》
任务三: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学习本单元,要熟读精思,了解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感受他们身上的人性之美与所体现的民族品格。精读时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意蕴。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熟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 《阿长与〈山海经〉》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详略安排材料的妙处。
【课中探究】
任务一:快速阅读,梳理事件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说说本文写了关于阿长的哪些事。
学生速读课文,勾画关于阿长的事件。(教师提示:有的事件可以直接勾画关键词句,有的事件需要自己进行概括)
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补充完善事件,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2.学生根据刚才对事件的梳理,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任务二:熟读课文,理清线索
1.作者写作散文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本文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请勾画出反映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用示意图表达情感变化。
学生勾画表达情感的关键词,画情感变化示意图,并在全班交流。
2.本文叙写了关于阿长的九件事,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事件组织起来的呢
任务三:合作探究,理清详略
1.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多个事件,有褒有贬,作者对阿长的感情也经历了由不大喜欢、佩服到怀念感激的变化过程,使文章更加曲折,富有情致。尽管所选材料比较琐碎,但作者用情感线索巧妙地将这些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了。这么多事件,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详略有致。
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安排材料详略的,为何要如此安排
(2)详略安排的原因。
2.分组讨论:从本文材料的详略安排中,你发现多件事情的详略安排需遵循哪些原则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阿长与《山海经>》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2.通过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运用词语之妙。
【课中探究】
任务:品味视角之妙
1.在回忆阿长的这篇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与“童年的我”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童年的感受”:幼年鲁迅的童真表达。
(2)“写作时的回忆”:成年鲁迅的温情回忆。
2.在文章中,“童年时的感受”和“写作时的回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请找出一两处,品一品。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感受这本书的神奇色彩。
第四、五课时 《卖油翁》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能复述课文故事。
2. 品析文章语言,分析人物特点,感受语言之美。
3.了解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交锋过程,感受小人物不卑不亢、坚定自信,充满智慧的优秀品格的光辉与魅力。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自矜( ) 家圃( ) 睨( )之
发矢( ) 颔( )之 忿( )然
酌( )油 沥( )之 遣( )之 杓( )
2.知识链接。
为什么欧阳修晚年要自号六一居士呢?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谥号康肃。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科状元。陈尧咨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因破格提拔寒门学子,得真宗嘉奖,升任右谏议大夫,直至尚书工部郎。陈尧咨工书法,善隶书。其射技超群,曾以钱币为的,一箭穿孔而过。其兄陈尧叟为宋太宗瑞拱二年状元。两人是中国科举史上的兄弟状元,备受世人称颂。
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代表作有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背景链接: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他在出知亳州时所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本文是作者采用笔记体写的一篇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课中探究】
任务一:合作疏通文意
1.预习检查,请1-2名同学朗读文章,其他同学点评后,教师补充。
2.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沾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3.小组合作,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任务二:制作人物卡片
诵读全文,圈点勾画与人物信息相关的语句,根据提示自主完善人物信息。
姓名 职业 社会地位 特长 能力水平(原文依据)
陈尧咨
卖油翁
任务三:分析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两位主要人物的交锋过程。分析人物的形象,丰富人物资料。
1.卖油翁与陈尧咨之间的冲突是怎么产生和升级的?又是如何化解的?
2.文中主要讲到了陈康肃与卖油翁之间故事,请小组合作,对两人语言、动作等进行补白,并读出其中的语气。
陈尧咨:( )地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
卖油翁:( )地说:没什么别的,只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艺?
卖油翁:( )凭借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卖油翁:( )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 )送走卖油翁。
3.总结陈尧咨、卖油翁的性格特征。
4.文中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找出相关的语句试做分析。
任务四:探讨文章主题
1.本文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2.本文选自《归田录》,原文在结尾处还有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思考:卖油翁轻视的到底是什么?以此谈谈你对文章主旨对理解。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1.背诵课文《卖油翁》
2.观察生活中的小人物,并用一段文字描述你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
第六、七课时 《山地回忆》《台阶》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能够理清课文的情节。
2.通过对比品读,能够把握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快速浏览《山地回忆》《台阶》两篇课文,圈画关键词句,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1)《山地回忆》
(2)《台阶》
2.学生借助情节梳理支架,自选角度复述故事。
任务二:品析关键事物,感受构思艺术
1.“袜子”和“台阶”分别是两篇小说中的关键事物。比较阅读两篇小说,思考:“袜子”和“台阶”在小说中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这样的内涵与事物本身的特性有什么关联
2.联系小说的具体情节,探究“关键事物”在小说结构中的作用。
任务三:对比阅读,辨析刻画人物手法
研读《山地回忆》和《台阶》中关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性语句,比较两篇小说刻画主要人物的写法异同。
1.两篇小说在描写人物外貌时都使用了精彩的比喻,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2.两篇小说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侧重 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加以品味。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学校艺术节,班级希望将《山地回忆》和《台阶》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如果有舞台剧和微电影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你想将这两篇小说分别改编为哪种形式 给出你的建议和理由。
第八、九课时 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了解细节描写的要求,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了解细节及细节描写
1.提问:什么是细节 细节描写又指什么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说我们抓住细节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任务二: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1.细节要真实。
(1)我们已经知道,细节要真实、要典型,细节描写要生动。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达到“真实、典型、生动”的要求呢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段,说说哪些是细节描写,哪些只是一般性的描写。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摘自减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追问:大家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抓取出“头发凌乱”“众物腾怨”这些真实的细节的。
2.同学们的“难忘的一刻”,有哪些细微之处 请大家仔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找到其中的细微、细小的地方,并写在作文本上。
2.细节要典型。
(1)是不是同学们刚刚提到的所有细微之处都可以写进文章之中呢 哪些细微之处才值得写进文章中呢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找出其中的细节,看看这些细节运用得是否恰当。
①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摘自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②我最难忘的是那次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老师向我走来,我本能地站起来。这次肯定要挨批了,我不敢看老师,低垂着眼睑。老师的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只手拿着一张卷子。她放下手中的卷子,拎起我的衣领,慢慢地按平整,给我扣上松开的第二个扣子,又摁了摁领口,用力地上下拉了拉我的衣角。老师说了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到,但是老师温柔地整理衣领的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摘自学生习作《难忘的一刻》)
(2)刚才同学们所写的“难忘的一刻”的细节,有哪些是可以保留下来的 请同学们把它们勾选出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保留下来。
学生先自由发言,然后由师生共同进行点评。
点评标准:先指出片段的中心,再判断细节是否可以表现中心。
3.细节要生动。
在细致观察生活,抓住细微之处,并根据中心的需要筛选出了恰当的细节之后,就需要对这些细微之处展开细致描绘。细节描写中的“细”,一方面指描写对象是细小、细微的,另一方面就是指要对这些细微之处展开细致描绘。只有对细节进行细致描绘,细节才会生动起来。那么,如何对这些细节展开细致描绘呢
(1)如果描写的细节是动作,就要对动作进行放慢分解和精准描摹。
提问:下面两段文字对动作的细节描绘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①我的校服破了,第二天着急穿。灯光下,奶奶一针一线地缝好了。第二天我穿着奶奶缝好的衣服,心里暖洋洋的。(摘自学生作文)
②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摘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把人物的眼神描绘得细致入微,也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形象与心理。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个描绘眼神的经典片段,看看这个语段表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特点,画线句子是怎么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神的。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桑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军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晴,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摘自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
(3)环境描写常常也可通过细节得以生动地展现。看看下面语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环境中的细节的,给了你怎样的写作启示。
爬满水井房的金银花的香气吸引着我们沿着小路一直向那里走去。(摘自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任务三:学生写作,师生点评
请同学们选择刚才勾选保留下来的“难忘的一刻”中的一个细节,展开细致描绘,完成一个片段。
学生先写作,然后由师生共同进行点评。
评价标准:细节描写是否表现了人物的形象与心理,是否突出了中心 细节描写是否生动形象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1.班级举行“小人物、大情怀——寻找身边可爱平凡人”主题活动,抓住细节抒写人物典型事迹,表现人物典型特征,完成一篇写人叙事类文章,不少于500字。
第十课时 单元小结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回顾,能够准确评价自己。
2.通过概括人物故事,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受。
3.通过综合梳理探究“曲折”手法,体会文章构思之妙。
【课中探究】
任务一:回顾课文,学会概括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会感受到,普通人物的身上也往往闪现着人性的光芒,表现出民族的品格。从本单元或以往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个人物,用“人+事+品格”的格式进行概括,全班同学交流。
任务二:梳理探究,了解“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叙事作品往往要讲究一点儿“曲折”。阅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梳理故事的内容,看看文章在事件选择、内容组织、详略安排等方面有怎样的特点,是如体现出“曲折”味道的。
知识链接: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诚得百曲千曲万曲、百折千折万折之文,我纵心寻其起尽,以自容与其间,斯真天下之至乐也。
——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一篇作品,不能平铺直叙,始终如一,也不能从头到尾,一味紧张;总得有错综变化,迂回曲折。
——茅盾《怎样阅读文艺作品》
1.理解“曲折”的含义。
2.分小组,各小组选择一篇本单元的文章,就它们的行文特点展开讨论,分析各篇文章的思路,看看“曲折”分别体现在哪里。
任务三:自我评价,总结提高
单元学习自我评价表
内容 完成情况
能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不同作品的特点,体会作品的艺术个性。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通过文本细读理解关键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把握作者通过形象、情节寄寓的思想感情。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准确抓住人物特征。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和同学合作学习愉快。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1.课外可以搜集一些名家关于“曲折”的论述,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围络文章的“曲折”之美,整理一份读书笔记。
2.阅读推荐:《骆驼祥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