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6.4 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P77.例3.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例3一道生活中的际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计算经过的时间,但又没有明确给出计算方法,意图在于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以口头表达自己的思路,也可以通过数一数,也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计算等。在“做一做”中直接加大难度,出现在不同天的时间计算,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对简单的时间计算也有所接触,但都是时间单位转化的简单计算,学生对于经过时间的计算,还缺乏一些感性认识,并没有真正理解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还需要通过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
核心素养 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加深对24时计时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1)18时是下午( )时,23时30分是晚上( )时( )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早上9时是( )时 中午12时是( )时 下午4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时 (学生共同回答,带动学习氛围)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课题) 温故知新,联系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新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 探究新知 一、计算经过时间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展示教材P77例3。 师: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 生:已知火车9:00开始出发,同一天下午6点到站。 师:你能出问题并解答吗? 提问: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师:这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 生:求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一共经过多长时间。 师:可以画示意图表示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示意图的画法,老师展示) 师:上午9时和下午6时表示的是什么? 生:某一天中特定的时间点,也就是时刻。 师:上午9时和下午6时之间指的是什么? 生:经过的时间段,即时间。 2.分析与解答 师:你会计算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吗? (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汇报结果) (1)方法一:直观观察法 观察钟面,直接数出经过的时间(老师ppt演示) 师:经过了( )个大格,也就是( )小时。 生:经过了( 9 )个大格,也就是( 9 )小时。 师:所以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几个小时? 生:9小时。 师: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方法二:分段计算 师:以中午12点的界点,上午9点到中午12点中间( )个小时,中午12点到下午6点中间是( )小时。 生:上午9点到中午12点中间( 3 )个小时,中午12点到下午6点中间是( 6 )小时。 师:上午9时到下午6时一共经过了几个小时? 生:3+6=9(小时) (3)方法三: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师:下午6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 生:18时。 师:怎样计算? 生:用到站时刻-出发时刻=经过时间 18-9=9(时) 所以,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经过了9小时。 3.回顾与反思 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检验一下吧。 生1: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9+9=18(时) 生2: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18-9=9(时) 规范作答: 18-9=9(时) 答:小红要坐9小时的火车。 二、小结: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直观观察法 观察时针和分针,算出经过的时间。 方法二:分段计算 将经过时间分成几段,再把个段经过的时间记起来就是经过的总时间。 方法三: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经过时间=终止时间-起始时间。 三、做一做:小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教材P77) 3时30分+6时30分=10(时) 答:小亮一共睡了10小时。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思考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分析和解答,对不同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都予以呈现和鼓励,并比较和分析进行必要的优化,凸显“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的理念。
三、 课堂演练 1.下面是某广播的播音时间。 2.下面是一家快餐店的营业时间,先仔细观察再回答问题。 (1)这家快餐店早上营业(2)小时(30)分钟。 (2)这家快餐店全天营业(6)小时(30)分钟。 (3)小华18:00到这家快餐店,(能)吃到快餐。(填“能”或“不能”) 3.一辆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16-10=6(时) 60×6=360(千米) 答:一共行驶了360千米。 4.老师带学生观看文艺演出。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学生离开剧场去乘车,合适吗?(教材P79第5题) 9时+1时45分钟=10时45分 10时45分<11时,合适。 答: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学生离开剧场去乘车,合适。 5.根据右表完成下面各题。(教材P79第6题) (1)两个剧场12:00以前共放映(6)场,12:00以后共放映(9)场。 (2)最晚结束放映的影片是( 《小强的故事》)。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做多能看几部影片?是哪几部影片? 答:最多可以看3个节目,分别是《迷离的星际》《穿越寒武纪》《太空垃圾》或者看《迷离的星际》《穿越寒武纪》《小强的故事》。 6.钟面上,如果时针转了6圈,分针要转多少圈?(教材P80第8题) 6×12=72(圈) 答:分钟要转72圈。 7.有一台复印机从上午11:30开始工作,每分钟印3页。 (1)当印了189页时,是什么时刻? 189÷3=63(分钟) 11时30分+63分=12时33分 答:当印了189页时,是12时33分。 (2)到中午12:40时,印了多少页? 12时40分-11时30分=70(分) 3×70=210(页) 答:到中午12:40时,印了210页。 8.实验小学从上午8:10开始上课,中午11:20放学,共上了4节课,每次课间休息10分钟。每节课多长时间? 11时20分-8时10分=3时10分 3时10分-30分=2时40分=160分 160÷4=40(分) 答:每节课40分钟。 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 2.素养评价 3.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锻炼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时的图示、演示、线段图都能让学生一目了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原理和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及时。 教学建议: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正确方法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