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期中检测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作图题每题2分,共28分)
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参加龙舟比赛,他们用船桨向后划水时龙舟快速向前行驶,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船桨” “湖水”或“小丽和她的同学”)。
2.小明和父母驾车外出旅游时,小明看到高速路旁交通标志牌上标有“恩施108 km”的字样。他观察到小轿车的车速始终保持在72 km/h,合 m/s,要到达恩施至少还需要 h。
3.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初期火箭加速上升时,载人飞船内的三名航天员受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力作用。
4.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Q时,受到 个力的作用。此时,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实心球将 (选填“静止”“沿a方向运动”“沿b方向运动”或“沿c方向运动”)。
第4题图
5.如图所示,一轻杆AB悬于O点,在其左端挂一重物,右端施加一个垂直于杆向下的力F,此时轻杆水平平衡。若重物的质量m=3 kg,BO=3AO,则力F的大小为 N。(g取10 N/kg)
第5题图
6.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已知每个滑轮重10 N,物体重G=100 N,为了使整个装置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则需要施加的力F= N。
第6题图
7.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C,用细绳a、b相连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为30 N的力F作用于A上,使A、B、C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细绳a对物体B的拉力为 N。
8.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 4~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8 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m;在0~4 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9.如图所示,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当小车撞到墙壁突然静止时,木块A由于惯性仍会向前滑行,请画出木块A在小车粗糙表面上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杠杆OB可绕O点转动,请作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第10题图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12.中国的高铁有多稳?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的复兴号列车窗台上,如图所示。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飞驰的复兴号列车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B.硬币相对于车厢是静止的
C.对坐在座位上给硬币拍照的人而言,硬币是运动的
D.走在过道上的乘务员相对于硬币是静止的
13.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
14.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两车都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运动5 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
D.甲车的速度越来越大,乙车的速度不变
15.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月球和地球上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是( )
A.天平的示数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
B.天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C.天平的示数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D.天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不同
16.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慢慢停下来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17.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弹簧和小球均完全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及一切摩擦均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L1=L2>L3 B.L1=L2<L3 C.L1>L2>L3 D.L1=L2=L3
18.如图所示,盛水的烧杯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18题图
A.烧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烧杯和水所受的重力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9.自卸车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19题图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所受的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20.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密闭装置内部构造如图甲所示,装置内部固定着一根竖直杆,杆顶有一小球,忽略杆和球间的摩擦。装置开始沿某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小球从杆上落下,小球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请由此判断该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
第20题图
A.东 B.南 C.西 D.北
三、实验题(第21题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8分,共26分)
21.琦琦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所受拉力F/N 0 1 2 3 4 5 6 7 8 9
弹簧长度L/cm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5 20.7 27.3
弹簧拉伸长度ΔL/cm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当弹簧的长度为7 cm时,所受拉力大小为 N,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用弹簧的形变量反映力的大小,做成弹簧测力计。
(3)关于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填序号)。
①使用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必须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5 N
③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
④使用该弹簧测力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5 N的力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其目的是消除 对实验的影响。为了方便测量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上钩码后杠杆转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2)图乙中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 格。当杠杆平衡、钩码静止时,挂在A处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 力。
(3)如图丙所示,小明取下B处的钩码,将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N。(每个钩码重0.5 N)
23.下图是小南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该探究实验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原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小南分析甲、乙两次实验,发现F1<F2,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分析甲、丙两次实验,发现F1<F3,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小南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证匀速拉动木块,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经老师指导后,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小南在拉动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然不稳定,你认为仍然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
四、计算题(第24题7分,第25题9分,共16分)
24.汽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紧急情况,经过0.5 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 s滑行60 m后,车才完全停止。
(1)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质量为120 kg的物体,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3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求:
(1)物体所受的重力;
(2)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3)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00 N,则用此滑轮组最多能匀速提升多重的物体。
期中检测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作图题每题2分,共28分)
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参加龙舟比赛,他们用船桨向后划水时龙舟快速向前行驶,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湖水 (选填“船桨” “湖水”或“小丽和她的同学”)。
2.小明和父母驾车外出旅游时,小明看到高速路旁交通标志牌上标有“恩施108 km”的字样。他观察到小轿车的车速始终保持在72 km/h,合 20 m/s,要到达恩施至少还需要 1.5 h。
3.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初期火箭加速上升时,载人飞船内的三名航天员受 非平衡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力作用。
4.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Q时,受到 1 个力的作用。此时,如果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实心球将 沿a方向运动 (选填“静止”“沿a方向运动”“沿b方向运动”或“沿c方向运动”)。
第4题图
5.如图所示,一轻杆AB悬于O点,在其左端挂一重物,右端施加一个垂直于杆向下的力F,此时轻杆水平平衡。若重物的质量m=3 kg,BO=3AO,则力F的大小为 10 N。(g取10 N/kg)
第5题图
6.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已知每个滑轮重10 N,物体重G=100 N,为了使整个装置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则需要施加的力F= 190 N。
第6题图
7.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C,用细绳a、b相连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为30 N的力F作用于A上,使A、B、C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细绳a对物体B的拉力为 20 N。
8.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 4~8 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 N,则在4~8 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16 m;在0~4 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9.如图所示,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当小车撞到墙壁突然静止时,木块A由于惯性仍会向前滑行,请画出木块A在小车粗糙表面上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杠杆OB可绕O点转动,请作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第10题图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C )
A.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C.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 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
12.中国的高铁有多稳?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的复兴号列车窗台上,如图所示。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飞驰的复兴号列车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B.硬币相对于车厢是静止的
C.对坐在座位上给硬币拍照的人而言,硬币是运动的
D.走在过道上的乘务员相对于硬币是静止的
13.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A )
14.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B )
A.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两车都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运动5 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
D.甲车的速度越来越大,乙车的速度不变
15.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月球和地球上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是( A )
A.天平的示数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
B.天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C.天平的示数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D.天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不同
16.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慢慢停下来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17.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弹簧和小球均完全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及一切摩擦均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D )
A.L1=L2>L3 B.L1=L2<L3 C.L1>L2>L3 D.L1=L2=L3
18.如图所示,盛水的烧杯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第18题图
A.烧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烧杯和水所受的重力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烧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9.自卸车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第19题图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所受的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20.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密闭装置内部构造如图甲所示,装置内部固定着一根竖直杆,杆顶有一小球,忽略杆和球间的摩擦。装置开始沿某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小球从杆上落下,小球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请由此判断该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B )
第20题图
A.东 B.南 C.西 D.北
三、实验题(第21题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8分,共26分)
21.琦琦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所受拉力F/N 0 1 2 3 4 5 6 7 8 9
弹簧长度L/cm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5 20.7 27.3
弹簧拉伸长度ΔL/cm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 伸长量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当弹簧的长度为7 cm时,所受拉力大小为 2.5 N,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用弹簧的形变量反映力的大小,做成弹簧测力计。
(3)关于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④ (多选,填序号)。
①使用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必须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②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5 N
③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
④使用该弹簧测力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5 N的力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其目的是消除 杠杆自重 对实验的影响。为了方便测量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上钩码后杠杆转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2)图乙中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 1 格。当杠杆平衡、钩码静止时,挂在A处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 平衡 力。
(3)如图丙所示,小明取下B处的钩码,将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N。(每个钩码重0.5 N)
23.下图是小南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1)该探究实验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原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小南分析甲、乙两次实验,发现F1<F2,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大小 有关;分析甲、丙两次实验,发现F1<F3,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
(3)小南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不能保证匀速拉动木块,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经老师指导后,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小南在拉动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然不稳定,你认为仍然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
四、计算题(第24题7分,第25题9分,共16分)
24.汽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紧急情况,经过0.5 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 s滑行60 m后,车才完全停止。
(1)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1)由v=可得,汽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反=v反t反=25 m/s×0.5 s=12.5 m
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s=s反+s制=12.5 m+60 m=72.5 m
(2)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停止经历的时间t=t反+t制=0.5 s+4.5 s=5 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v===14.5 m/s
2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质量为120 kg的物体,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3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求:
(1)物体所受的重力;
(2)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3)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00 N,则用此滑轮组最多能匀速提升多重的物体。
解:(1)物体所受的重力G=mg=120 kg×10 N/kg=1 200 N
(2)滑轮组有3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即n=3,不计绳重和摩擦,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G+G动)=×(1 200 N+300 N)=500 N
(3)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800 N,由F'=(G'+G动)得,滑轮组最多能匀速提升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G'=nF'-G动=3×800 N-300 N=2 100 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