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素养达标教学设计
7.4 解决小数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P90.例4.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的例 4。 例 4 延续了例 3 的购物情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买东西时钱是否够用的实际 问题,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设计了两个问题相 同、情境相似,但购买物品略有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 方法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小数加减的方法和比较小数大小等 知识,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前面学生学习的是简 单的小数加减法,本节课则需综合运用小数的加减法知识,涉及到小数连加、连 减或加减混合的分步或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在学习中,学生通常习惯于用一种 方法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体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会有 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思考、比较等数学活动中理 解题意,掌握计算方法。
核心素养 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实际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课前训练。(出示课件) 全班练习并校对答案。 (学生通过口算或笔算举手抢答) 师:我们再来做两个列竖式计算。 3.7+1.6= 10.3-3.5 =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核对答案) 师: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老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认识,为新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 探究新知 一、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出示例4。 师: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还想买1本和1支,钱够吗?(课件出示教材p97例4)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 已知条件:1个文具盒6.8元;1本笔记本2.5元;1支普通铅笔0.6元;1支带橡皮的铅笔1.2元。 所求问题:小丽还想买1本笔记本和1支普通铅笔,她的钱够吗? 师: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交流说想法,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 (小组合作,汇报结果) 方法一: 先算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 10-6.8=3.2(元) 再算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铅笔需要多少钱: 2.5 + 0.6 = 3.1(元) 师:跟剩下的钱比较,小丽带的钱够吗? 生:3.1元<3.2元,小丽带的钱够。 方法二: 先算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 10-6.8=3.2(元) 再算用剩下来的钱买1个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3.2-2.5=0.7(元) 把买完笔记本后剩下的钱与普通铅笔的价钱进行比较。 0.7元>0.6元,买普通铅笔的钱够。 师:还可以怎样计算? 方法三: 计算买1个文具盒、1个笔记本和1支带普通的铅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6.8 + 2.5 + 0.6 =9.9(元) 10元>9.9元,所以钱够。 师:如果把换成,钱够吗?(课件出示教材p97例4) 方法一: 先算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 10-6.8=3.2(元) 再算买1个笔记本和1只带橡皮的铅笔需要多少钱: 2.5+1.2=3.7(元) 3.2元<3.7元,小丽带的钱不够。 师:谁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 方法二: 先算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 10-6.8=3.2(元) 再算用剩下来的钱买1个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3.2-2.5=0.7(元) 0.7元<1.2元,买带橡皮的铅笔,钱不够。 方法三: 计算买1个文具盒、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6.8 + 2.5 +1.2 =10.5(元) 10元<10.5元,所以钱不够。 二、小结。 1.在解决有关小数的加、减法问题时,在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基础上,思考的角度不同,解题的策略也不同,解答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2.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之间可以用来互相检验。 三、做一做:小亮也到这家商店购买文具。(教材P90) 小亮有2元钱,能买什么文具? 师:说一说,小亮应该怎么买?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通过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让学生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课堂演练 1.修路队要修一条8.5千米的路,第一周修了2.5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了0.7米。 (1)第二周修了多少千米? 2.5 + 0.7 = 3.2(千米) 答:第二周修了3.2千米。 (2)余下的第三周修完,第三周要修多少千米? 8.5 - 2.5 –3.2 = 2.8(千米) 答:第三周要修2.8千米。 2.下面是冬冬家三个月的电费开支记录表。 月份6月7月8月电费83.9元120.5元108.7元
(1)冬冬家6月份的电费比8月份少多少元? 108.7 - 83.9 = 24.8(元) 答:冬冬家6月份的电费比8月份少24.8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示例: 冬冬家6月份和7月份一共开支多少电费? 83.9 + 120.5 = 204.4(元) 答:冬冬家6月份和7月份一共开支204.4元。 3.(教材P92第7题) (1)哪种玩具最贵?哪种玩具最便宜?最贵的玩具比最便宜的贵多少钱? 7.1 - 1.6 = 5.5(元) 答:机器人最贵,皮球最便宜。最贵的玩具比最便宜的贵5.5元。 (2)挑选两个你最喜欢的玩具,需要多少钱? 示例: 4.3 + 5.5 = 9.8(元) 答:挑选玩具熊和玩具汽车,需要9.8元。 (3)小东有10元钱,买了一个小汽车后,还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示例: 10 - 5.5 = 4.5(元) 3.7 + 0.8 = 4.5(元) 答:还可以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喇叭。 (4)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示例: 玩具水枪比玩具汽车贵多少钱? 6.2 - 5.5 = 0.7(元) 答:玩具水枪比玩具汽车贵0.7元。 4.一只小船能载的质量是10千克,下面这两只小动物能一起划这只小船过河吗? 2.8 + 6.9 = 9.7(千克) 9.7<10 答:这两只小动物能一起划这只小船过河。 5.文体用品店举行周年庆活动,所有文体用品一律降价1.5元。 (1)买一本日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2.5 + 9.7 = 12.2(元) 答:一共需要12.2元。 (2)买一根跳绳和一支自动笔,一共可以便宜多少钱? 1.5 + 1.5 = 3(元) 答:一共可以便宜3元。 (3)买最便宜的比买最贵的少花多少钱? 20 - 2.5 = 17.5(元) 答:买最便宜的比买最贵的少花17.5元。 (4)贝贝有10元钱,买一个笔袋后,还想买一支自动笔和一本日记本,够吗? 10-4.2=5.8(元) 2.8+2.5=5.3(元) 5.3<5.8 答:贝贝的钱够。 6.按规律接着往下写。(教材P93第9题) (1)1.1,1.2,1.3,1.4,1.5,( ),( ),( ) (2)0.6,1.2,1.8,2.4,3.0,( ),( ),( ) 7.一个一位小数,如果把它的小数点去掉,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12.6。这个一位小数是多少? 13 - 1.3 = 11.7,不符合题意。 14 - 1.4 = 12.6,符合题意。 答:这个一位小数是1.4。 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 2.素养评价 3.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教师能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又能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策略的思考方式,而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策略可以互相检验的道理。 不足之处:注意对学生的数学表达进行适时指导。 教学建议:要关注到对解决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后再让其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