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卷5314926—【名师面对面】浙江新中考科学高分作业B本第4讲植物的新陈代谢
1.(2024八上·余姚竞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
A.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B.给番茄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及时锄去杂草——以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营养物质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为了防止植物蒸腾作过强,一般在傍晚进行移栽或移栽后在植物上方盖上遮阳网。
【解答】A、植物依靠根毛吸水,带土坨是为了防止损伤根毛和幼根,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利用植物的根进行有氧呼吸,故B不符合题意;
C、杂草和番茄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等,所以及时除去杂草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故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时为了防止蒸腾作用过强,需要摘去部分枝叶,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肥料原于复合肥的是()
A.K2SO4 B.KH2PO4 C.NH4HCO3 D.Ca(H2PO4)
【答案】B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在 NH4HCO3 、K2SO4、KH2PO4、Ca(H2PO4)2四种化肥中, NH4HCO3 属于氮肥,K2SO4属于肥,Ca(H2PO4)2属于磷肥;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B。
3.(2023八下·武义期末)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CO2和O2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体通过根部的根毛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再通过根茎叶中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最后少量在叶片处用于光合作用,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在空气中。
【解答】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根毛区 ,故A错误;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故B错误;
C.无机盐是溶解在水中的,运输水的过程中一定会由无机盐跟着运输到各处,故C正确;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可能有水蒸气、CO2和O2,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时,不会有二氧化碳排出,植物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时,不会有氧气排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是叶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②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④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均匀分布在上下表皮
D.在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时,需要用碘液染色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④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气孔,⑤是下表皮。
【解答】A.①上表皮和⑤下表皮合称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②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正确。
C.④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C错误。
D.绿叶具有颜色,在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时,不需要用碘液染色,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19八上·慈溪期末)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采取搭棚措施,目的是阻挡阳光直射,适当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更好的存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4九上·上虞月考)某农田中种植的大豆叶片边缘发黄、茎杆细弱,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使用的化肥是( )
A.KNO3 B.NH4NO3 C.Ca(H2PO4)2 D.KCl
【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大豆叶片边缘发黄,茎秆细弱,说明土壤缺乏氮、钾元素,应施用含氮和钾元素的化肥。
【解答】A、KNO3含有钾和氮,是复合肥,故A正确;
B、NH4NO3只含有氮,故B错误;
C、Ca(H2PO4)2含有磷,是磷肥,故C错误;
D、KCl含有钾,是钾肥,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下列关于荷花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高的砂土类土壤中
B.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的
C.荷花的根状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D.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荷花生长在淤泥中,故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低的土壤中即黏质土,A错误。
B.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根从淤泥中吸收水和无机盐,B错误。
C.荷花的根状茎为莲藕,贮藏有大量营养物质,可食用;人们常用莲藕来繁殖后代,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4·东阳模拟)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杭州市周边多处乡村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桑椹生产基地,吸引了众多市民观光采摘,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桑椹是桑树的果实,为探究桑树的生命活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把图一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装置 (填“A”或“B”)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表明该桑树幼苗进行了光合作用。
(2)图二的 B过程表示的是 作用,水蒸气是通过叶片的 散失的。
(3)图三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桑树叶片对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的变化曲线。根据这条曲线,若要使叶片能积累有机物,则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答案】(1)B
(2)蒸腾;气孔
(3)B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装置A中的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B中有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氧气含量较高。
(2)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B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3)A点:光照强度为0,则代表此刻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二氧化碳的吸收值为负值,则代表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点:二氧化碳的吸收值为0,代表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点以后:二氧化碳吸收值为正值,代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以积累。
9.(2023八下·义乌期中)小明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①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3)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填选项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答案】(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乙;不能
(3)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3)根据烂根的原理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和乙的变量是有无蛋壳,甲中不放蛋壳,一段时间后植株弱小、叶色变黄;乙中方蛋壳,一段时间后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说明通过比较甲、乙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则出现了两个变量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所以不能得出上述结论。
(3)吊兰烂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浇水过勤,使得土壤中的空气被水排除,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死亡,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 甲、乙 ;不能 (3)D
1 / 1平行卷5314926—【名师面对面】浙江新中考科学高分作业B本第4讲植物的新陈代谢
1.(2024八上·余姚竞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
A.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B.给番茄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及时锄去杂草——以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营养物质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主要目的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2.(2024九上·杭州月考)下列肥料原于复合肥的是()
A.K2SO4 B.KH2PO4 C.NH4HCO3 D.Ca(H2PO4)
3.(2023八下·武义期末)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CO2和O2
4.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是叶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②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④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均匀分布在上下表皮
D.在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时,需要用碘液染色
5.(2019八上·慈溪期末)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6.(2024九上·上虞月考)某农田中种植的大豆叶片边缘发黄、茎杆细弱,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使用的化肥是( )
A.KNO3 B.NH4NO3 C.Ca(H2PO4)2 D.KCl
7.(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图所示,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下列关于荷花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荷花是水生植物,因此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高的砂土类土壤中
B.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的
C.荷花的根状茎具有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D.荷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关闭
8.(2024·东阳模拟)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杭州市周边多处乡村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桑椹生产基地,吸引了众多市民观光采摘,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桑椹是桑树的果实,为探究桑树的生命活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把图一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装置 (填“A”或“B”)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表明该桑树幼苗进行了光合作用。
(2)图二的 B过程表示的是 作用,水蒸气是通过叶片的 散失的。
(3)图三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桑树叶片对二氧化碳相对吸收量的变化曲线。根据这条曲线,若要使叶片能积累有机物,则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9.(2023八下·义乌期中)小明是一个初二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①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3)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填选项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为了防止植物蒸腾作过强,一般在傍晚进行移栽或移栽后在植物上方盖上遮阳网。
【解答】A、植物依靠根毛吸水,带土坨是为了防止损伤根毛和幼根,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利用植物的根进行有氧呼吸,故B不符合题意;
C、杂草和番茄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等,所以及时除去杂草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故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时为了防止蒸腾作用过强,需要摘去部分枝叶,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在 NH4HCO3 、K2SO4、KH2PO4、Ca(H2PO4)2四种化肥中, NH4HCO3 属于氮肥,K2SO4属于肥,Ca(H2PO4)2属于磷肥;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体通过根部的根毛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再通过根茎叶中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最后少量在叶片处用于光合作用,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在空气中。
【解答】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根毛区 ,故A错误;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故B错误;
C.无机盐是溶解在水中的,运输水的过程中一定会由无机盐跟着运输到各处,故C正确;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可能有水蒸气、CO2和O2,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时,不会有二氧化碳排出,植物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时,不会有氧气排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④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气孔,⑤是下表皮。
【解答】A.①上表皮和⑤下表皮合称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②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正确。
C.④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C错误。
D.绿叶具有颜色,在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时,不需要用碘液染色,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采取搭棚措施,目的是阻挡阳光直射,适当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更好的存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大豆叶片边缘发黄,茎秆细弱,说明土壤缺乏氮、钾元素,应施用含氮和钾元素的化肥。
【解答】A、KNO3含有钾和氮,是复合肥,故A正确;
B、NH4NO3只含有氮,故B错误;
C、Ca(H2PO4)2含有磷,是磷肥,故C错误;
D、KCl含有钾,是钾肥,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A.荷花生长在淤泥中,故荷花最适宜种在渗水能力很低的土壤中即黏质土,A错误。
B.藕中含有的丰富有机物是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根从淤泥中吸收水和无机盐,B错误。
C.荷花的根状茎为莲藕,贮藏有大量营养物质,可食用;人们常用莲藕来繁殖后代,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1)B
(2)蒸腾;气孔
(3)B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装置A中的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而B中有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氧气含量较高。
(2)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B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3)A点:光照强度为0,则代表此刻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二氧化碳的吸收值为负值,则代表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点:二氧化碳的吸收值为0,代表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点以后:二氧化碳吸收值为正值,代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以积累。
9.【答案】(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乙;不能
(3)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3)根据烂根的原理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小明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和乙的变量是有无蛋壳,甲中不放蛋壳,一段时间后植株弱小、叶色变黄;乙中方蛋壳,一段时间后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说明通过比较甲、乙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则出现了两个变量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所以不能得出上述结论。
(3)吊兰烂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浇水过勤,使得土壤中的空气被水排除,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死亡,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 甲、乙 ;不能 (3)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