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经典例题】
例1 A 【点拨】 本题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根据关键信息“长城外面是故乡”可知,材料记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被迫流亡的苦难,激发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大难平地起”指的是九一八事变,A项正确。
例2 D 【点拨】 本题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积极对日作战,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胜利,并且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D项正确。
【备考演练】
1.A 2.B 3.C 4.C 5.C 6.D 7.D
8.D
9.B 【点拨】 本题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体现了他们关心时局,勇担使命,B项正确。题干事件体现的是青年学生的爱国之举,与乐于助人、投身改革、勤于学习等无关,排除A、C、D三项。
10.B 【点拨】 本题考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战、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排除A、C两项;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1)图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抗击日军,最后壮烈牺牲。图2: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图3: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2)图4: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图5: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12.(1)历史事件:图1:井冈山会师;图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长征胜利。
(2)背景:中国人民正在进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战略相持阶段的主战场,在抗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重要性:只有团结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不团结会极大地损害革命,甚至导致革命的失败。如1927年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导致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努力付诸东流。主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备考演练
A组·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4吉林长春]“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材料表述的是一二·九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2.[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捉蒋——惊天义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重情重义。与之相关的史事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3.[2024云南]1937年7月8日,即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事变”指的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4.[2024黑龙江龙东]这场战役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这场战役指的是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5.教材改编题 抗日战争时期,被称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同时也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的是 ( )
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6.[2024江苏扬州]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7.[2024南充]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8.(跨学科·数学)[2024山西]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援助
C.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B组·能力提升
9.图表分析 [2024河南]下表列举了我国近代青年学生的一些重要活动。据此可知,他们 ( )
时间 重要活动
1919年5月4日 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1931年9月26日 上海各大学51名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驱逐日军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A.伸张正义,乐于助人
B.关心时局,勇担使命
C.积极行动,投身改革
D.勤于学习,追求真理
10.漫画题[2024新疆]右图是1941年发表的漫画。画面是一个日本侵略者,左脚已经深陷中国大陆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右脚也将陷入太平洋的泥沼中。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 )
A.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抗战整体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扭转了战争形势
二、非选择题
11.项目化学习 [2024江苏常州改编]某校开展“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为主题的抗日战争图片展。请你参与活动并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任务一:英烈介绍篇。图1至图3的历史人物是十四年抗战中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注:每个人物事迹不超过30字)。
(2)任务二:读图学史篇。争取抗战胜利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请你对图4、图5两幅地图所示战役的意义进行分析。
(3)任务三:学史感悟篇。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请依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12.[2024武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团结与革命实践】
材料一
——摘编自林宏伟、高永中《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等
材料二
《团结就是力量》是1943年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边区创作的歌曲。歌词“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摘编自刘习良《歌声中的20世纪》
材料三 1949年9月25日,在一次国旗设计工作座谈会上,毛泽东拿着五星红旗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
——摘编自杨冬权等《让激情飞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创作的历史背景。
(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团结”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