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乙醇(2课时)》 课件(36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乙醇(2课时)》 课件(36张ppt)+教学设计(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5-06 06:39:06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物理性质颜 色 :
状 态:
气 味 :
密 度 :
熔沸点 :
溶解性:
挥发性:比水小
200C时的密度是0.789g/cm3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易挥发乙醇俗称酒精78.5℃—117.3℃CH3CH2OH或C2H5OH二、 乙醇的结构C2H6O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取一支干净试
管向其中加入
1/4体积的
无水乙 醇,然
后加入一小块
钠,用一带导
管的橡胶塞塞
紧试管,检验
生成的气体。 实 验 一现象:1. 试管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最终钠粒消失,液体仍为无色透明.
2. 气体燃烧并有淡蓝色火焰;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并迅速消失气体安静的燃烧,放出淡蓝色的火焰氢气钠沉于乙醇液体底部,未熔化,并慢慢消失气体安静的燃烧,放出淡蓝色的火焰氢气回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填写下列表格.对比羟基写作-OH
--官能团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羟基(-OH)、卤素原子(-X)、硝基(-NO2)、碳碳双键等.三、 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反应乙醇钠2、乙醇的氧化反应(1)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
同时放出大量热。因此:常用乙醇燃料。 铜丝绕成螺旋
状,在酒精灯
上灼烧,插入
乙醇中,多次
反复,观察现
象。实 验 二乙醇的催化氧化 铜丝加热后变黑,插入乙醇中又变红;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现象
H O-H
│ │
H-C-C-H
  │ │
H H+CuO2、乙醇的氧化反应(2)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3)可直接被强氧化剂
氧化为乙酸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四.乙醇的用途知识整理1.与金属钠反应时在何处断键( )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在何处断键(  )A. ①B. ③C. ① ③D. ② ③AC随堂检测:2、把质量为m 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
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 g的是( )A.稀硫酸B. 酒精C.稀硝酸D.水B3、-OH 与OH- 有何区别?不显电性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不能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组成元素相同4.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SO2 B.苯 C.乙烯 D.乙醇B喝酒有害健康!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一、教材分析
?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模块中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分2课时,第1课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烃的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单元知识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会有很大帮助。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上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所以要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官能团的作用,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②.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②.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②.让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激学法 实验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思路: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古代有关酒的诗词
多媒体动画展示有关酒的诗词
然后引导学生课后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有关酒的诗词
?
?
?
交流讨论,
?
学生自由回答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
?
?
?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
?
?
展示一瓶无水乙醇样品,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乙醇的一些物理性质
?
【投影】
?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
?色、态、味、密度(跟水比)、熔沸点、溶解度
?
?
?
学生观察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乙醇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
?
【投影】
?
二、乙醇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
1.分子式:C2H6O?
?
?
学生回答
?
C2H6O
?
?
?
?
?乙醇的分子结构探究
让学生根据乙醇分子式,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
?
问题1:乙醇的分子和哪种烃分子最相近
?
【动手操作——2人一组】
?
每人插出1个乙烷(C2H6)分子的球棍模型
?
【观察球棍模型思考与交流】
?
问题2:乙烷(C2H6)分子有几种不同的化学键?
?
问题3:在乙烷(C2H6)分子结构中嵌入1个O原子(即得到C2H6O ),有几种情况并组装,请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投影】
?(图一)???(图二)
?
【定量实验探究乙醇的结构式】
?
一定量的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消耗的乙醇和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投影】??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图一
?
?
?
?学生回答
?
?
?
学生自己动手插C2H6的球棍模型
?
?
?
学生交流
?
?
?
?C2H6O可能的结构有两种
?
?
?
?
学生进行数据分析
?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
?
?
?
?
?
?
?
层层设疑,使学生能顺利分析和理解乙醇结构的确定方法。
?
?
?
?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性质反映结构的认识
?
?
【投影】
3.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
?
引出官能团概念
【投影】
4.官能团:羟基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
例如:卤原子(-X)、羟基(-OH)、硝基(-NO2)、碳碳双键
?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
【动动脑】
?
问题1:乙醇可以看成是哪种烃的衍生物?
?
问题2:乙醇和哪种无机物在结构上有相似的性质?
?
?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有机物
?
自由回答
?
?
?
?
?
?
?
学生交流回答
?
?
?
?
?
便于学生掌握有机物的性质
?
?
?
?
?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
?
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学生实验改进】
?实验步骤:
?
1.向一只大试管中加入2 mL的无水乙醇。
?
2.再向其中加入一粒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
?
3.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一用注射针头的单口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气体并验纯。
?
4.气体验纯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在烧杯壁上出现小液滴,迅速转动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
注意:
?
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
实验操作等规范性、安全性
?
填写下列实验记录表。
?
物质
项目

乙醇
金属钠的变化
?
?
气体燃烧现象
?
?
检验产物
?
?
?
【思考与交流】 比较水分子中氢原子与乙醇分子里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
?
?
?
【投影】
?
1.完成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并找出乙醇的断键位置:
?
2.反应类型:
?
【flash演示】
?
乙醇的断键位置:
?
【教师板书】
?
?
?
学生实验
?
?
?
?
?
?
?
?
?
?
?
?
?
?
?
记录实验现象
?
?
?回忆以前学习的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
?
?
?
?
小组交流讨论,由学生分析,教师补充。
?
?
?
?
?完成方程式
?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
?
?
?
?
培养学生小组学习意识
?
?
?
?
?
?
?
?
?
?
?
?
?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及等效类比思想,由钠与水的反应式类比出钠与乙醇的反应式
?
?
?
?
?
?
?
?
?
?
?
?
2.乙醇的氧化反应
?
(1)作燃料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乙醇是常用的燃料之一。其优点可链接以下网址了解
?http://www.xiaomai.cn/html/news/20061020/18574.html
?
【教师板书】
?
?
?
?
完成方程式
了解乙醇的新用途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学生实验】
?
实验步骤:
?
1.点燃酒精灯,拿一根洁净的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至红热。
?
2.移开火焰迅速将铜丝放入盛有3ml乙醇的试管中。
?
3.重复操作步骤(1)(2) 2-3次,观察铜丝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
?
温馨提示:
?
1.?注意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
2.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
?
3.?实验完毕闻试管中液体与试剂瓶中乙醇气味是否相同。
?
【投影】知识补充
?
乙醛: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毒;密度比水小;沸点为20.8℃,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等互溶。
?
【投影】
1.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中铜丝变化原因并用相应的方程式作解释。
2.铜丝在整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催化剂)
3.完成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并找出乙醇的断键位置:?
4.反应类型:
【flash演示】乙醇的断键位置:
【教师板书】
?学生实验
?
观察现象
?
?
?
小组交流,完成乙醇催化氧化的总方程式,并与老师的讲解对照,学会如何根据断键的机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方程式的配平。
?
?
?
?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引导→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乙醇的氧化反应,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
利用动画演示微观反应机理,形象生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机理
?
介绍饮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图片展示】
?乙醇在人体中代谢的示意图
??倾听
了解饮酒的利弊
?帮助学生树立青少年不饮酒的意识
(3)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
?
?
倾听
?
?
?
??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四、乙醇的用途
?
学生归纳、交流总结
知识系统化
?
?
小结
【投影】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
你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
你是否还有其它疑问?
?
?
学生整理
?
?
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
?
随堂检测
?
?
?
?
布置作业
?
1.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
?A.五水硫酸铜??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 ? D.金属钠
2.把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g的是??(????)
A.稀硫酸????? B.酒精
C.石灰水?? ???D.一氧化碳
?
1、完成本节课时作业
2、查阅相关资料,谈谈酒后驾车的危害有哪些?写一篇小论文
?
?
学生
练习
?
?
?
?
?
?
课后复习
?
?
知识巩固
?
?
?
?
?
?
加强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解决某些新知识的能力与其具备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 2、在教学中要多设计适合学生的探究学生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大胆设计实验,这样远比教师做演示实验要过好,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但在课后调查中还发现,对于这种研究性的学习,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升的速度较快,开放性还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暂时尚不适应,感到茫然没有思路,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做问题铺设,使学生能够更开放一些。
??总之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电,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课件18张PPT。饮食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传说在古代的中兴国,即今山西省运城县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的地方。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酸,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二、乙酸1、乙酸的物理性质观察乙酸样品,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
沸点:117.9℃,易挥发
熔点:16.6℃当温度低于16.6℃时, 乙酸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故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2、乙酸的分子结构结构式:结构简式:或 CH3COOH羧基3、乙酸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 乙酸与石蕊试液的作用
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二] 乙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乙酸,观察现象。
[实验三]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1)酸性(断O-H键)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迁移·应用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写出化学方程式。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
2CH3COOH+Mg(OH)→(CH3COO)2Mg+H2O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②能跟活泼金属反应
③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④能跟碱反应⑤能跟某些盐反应
例如:
2CH3COOH+Zn=(CH3COO)2Zn+H2↑
2CH3COOH+CuO=(CH3COO)2Cu+H2O
2CH3COOH+Ca(OH)2=(CH3COO)2Ca+2H2O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观察·思考观察乙酸和乙醇的反应,并思考下列问题: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如何?为什么?
大试管内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产物?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2)乙酸的酯化反应b.浓硫酸的作用?c.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①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②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a.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酯化反应定义: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实质:酸去羟基、醇去氢(羟基上的)
注意:可逆反应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如梨里含有乙酸异戊酯,苹果和香蕉里含有异戊酸异戊酯等。酯的密度一般小于水,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酯可用作溶剂,也可用作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小结: 酸性酯化反应1.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C D练习2.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和操作是( )
 A.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C练习3.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A.乙醛
B.硝酸 
 C.苯甲酸
D.硫酸 A练习4.用30g乙酸和46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85%,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 )
A.37.4g
B.44g
C.74.8g
D.88gA练习5、可以说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乙酸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B.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C.1mol/L的乙酸钠溶液的PH值约为9
D.1mol/L的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练习6、烧鱼时,又加酒又加醋,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其原因是 ( )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酸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酯类物质生成D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乙酸
一、教材分析
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为味先,味以酸为首的说法,这体现着乙酸作为一种重要调料的社会价值,而进入现代社会乙酸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学生分析
从教材安排和学生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高中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H+,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的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乙酸的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性。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熟练运用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归纳乙酸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质间相互联系观点的教育。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这节课中使用了ppt、flash动画
(1)在讲解醋酸结构时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对醋酸有直观的认识。
(2)在醋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运用flash动画。
(3)让学生动手书写方程式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与改正。
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化学实验。
(2)投影屏不可代替黑板。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境导课
提问引导
让学生举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唤起学习欲望。思考、讨论
多媒体展示
环节1
引入新课
【ppt】关于制醋的民间传说
【讲解】“醋”字的由来
【过渡】总结醋的生成,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新生成的物质上。点题
观看、阅读文字
?
?
倾听、思考
?
使学生进入生活情境。
?
环节2
乙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米醋和白醋
【提问】请大家观察常见的两种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乙酸都具有哪些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
【ppt】总结、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
观察、思考
发言
?
?
?
?
通过实物,从“直观”上认识乙酸。
?
?
环节3
乙酸的结构
【讲解】乙酸的结构
【板书】2.乙酸分子的结构
【ppt】乙酸的比例模型
【过渡】和乙醇类似,乙酸结构中也存在有羟基;但与乙醇不同,除了羟基乙酸结构中还存在着碳氧原子双键。它与羟基共同构成的原子团称为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性质。
倾听、思考
【思考】乙酸结构的特点
?
?
?
帮助理解乙酸的结构。
?
?
?
环节4
乙酸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
1.酸性
【演示实验】
醋与水垢的反应
鸡蛋浸泡在白醋中
?
【讲解】总结乙酸酸性较碳酸强
【过渡】我国有着博大精神的酒文化。我们刚才知道,如果长时间放置酒会变成醋。但很多与酒的俗语中都提到了白酒久藏变香的事实,比如“酒是陈的香”。这说明在生成醋之后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2.酯化反应
【讲解】接下来我们就在实验室里让这个过程情景再现。
【引导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
【ppt】实验装置图及注意事项
【引导观察】生成乙酸乙酯的性状,整个反应的变化
【讲解】乙酸乙酯反应历程及酯化反应介绍
【讲解】白酒在长时间存放的过程中,由于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了乙酸乙酯,使白酒产生了特殊的香味。
?
?
【观察】实验现象
?
【思考】乙酸酸性的表现
思考、交流、回答
?
?
?
倾听、笔记、思考
?
?
?
?
?
?
?
【实验操作】乙酸乙酯的制备
?
?
笔记、思考
?
?
?
?
?
?
?
?
?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反应事例引发学生兴趣,关注反应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
?
2.再次通过引题的故事设计情境,将生活事实逐渐搬进实验室。
?
?
?
?
?
3.训练学生实验过程中组装仪器的美观,量取药品的准确,实验操作的规范
?
4.用化学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让课堂充满趣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
(1)从学生熟知的锌与硫酸铜反应入手设置情境,体现本章“能量转化”主线,利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2)充分利用活动资源,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
(3)充分注意教学素材的挖掘,利用 “问题”驱动知识深入展开,为形成正确的认识奠定基础。
(4)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攻克更为简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