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多项选择题 (学生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突破(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 多项选择题 (学生版+答案版)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题突破(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25 18:25:56

文档简介

专题四 多项选择题
类型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
命题1 静态成像规律(多选)
1.【津津甄选】(2024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 ( D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摄像机 D.投影仪
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三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关于a、b、c三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D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烛焰位于c点时,成倒立的实像
3.(2023和平区校级期末)(单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 )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像距小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
A.蜡烛在A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在C点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蜡烛从A移到C时,像一直在变大
D.蜡烛在B、C点时,成像特点相同
命题2 动态成像规律(多选)
5.(2024河西区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该透镜焦距可能为10 cm
B.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透镜位置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光屏上清晰的像将变小
6.(2023红桥区二模)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D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C.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放到刻度线30 cm处,向右移动光屏一定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7.(2024河西区结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60 cm
B.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与图乙中烛焰的成像特点相同
C.图乙中,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 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图乙中,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光屏上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8.(2024河北区一模)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 )
A.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9.(2024部分区二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C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12 15 20 25 40
像距v/cm 60 30 20 17 13
A.该透镜的焦距为20 cm
B.当u=1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
C.当u=25 cm时,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2 cm处向40 cm处滑动时,像会逐渐变大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 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类型二 力学计算推导
命题1 简单机械(多选)
1.(2023南开区二模)在劳动实践中,某同学想将240 kg的重物搬到距地面高h=2 m的货车上,但力气不足,于是同学们想到课上讲的简单机械知识,在水平地面与车厢间用木板搭了长L=5 m的斜面,如图所示,该同学用1 200 N的力花了2 min将重物匀速推到车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 )
A.该同学所做的有用功为480 J
B.该同学推力做功的功率为50 W
C.此简易斜面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
D.重物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 200 N
2.(2024南开区三模)天津市启动了对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工程。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480 N的建筑材料,如图所示。已知工人对绳子的拉力F为200 N,建筑材料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5 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
A.拉力F的功率为300 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280 N
D.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 000 J
3.(2024部分区二模)如图所示,某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水平面上重1 200 N的货物。当工人用F1=400 N的拉力拉绳时,货物没动;当工人用F2=500 N的拉力拉绳时,货物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D )
A.动滑轮的重为300 N
B.用F1=400 N的力拉绳时,货物对水平面的压力为100 N
C.货物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D.货物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4.【津津甄选】(2024滨州)如图所示装置,工人用250 N的拉力,在30 s内将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6 m,在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2 m/s
B.拉力做的有用功为2 400 J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 W
D.若用此滑轮提升重500 N的物体,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5.【津津甄选】(2024成都)小成在实验室组装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先测得定滑轮的重力为0.2 N,动滑轮的重力为0.25 N,再使用组装好的滑轮组在10 s内将质量为100 g的钩码竖直匀速提升20 cm,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 N。g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
A.弹簧测力计对细绳拉力的功率为0.03 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为0.05 J
D.若增大提升钩码的质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命题2 有关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多选)
6.(2023河北区一模)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D )
A.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
B.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长度越长
C.如图乙所示为设计好的密度计的一部分,刻度上至A下至B,量程为ρ1~ρ2,若把它放到某种液体中,液面恰好在AB的中点C,这种液体的密度ρ=
D.若只增加配重,该密度计C处对应的刻度将变大
7.(2023滨海新区二模)如图所示,当溢水杯装满水时,把实心物块缓慢放入溢水杯中,物块漂浮,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为m1;当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的液体时,把同一物体缓慢放入溢水杯中,物块沉底,静止后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 )
A.物块的质量为m1
B.物块的质量为m2
C.物块的密度为ρ
D.物块的密度为ρ
8.【津津甄选】(2024达州改编)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相同电子秤,上面分别放有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静止时,A球沉底、B球漂浮,此时液体深度h甲<h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
A.液体密度ρ甲>ρ乙
B.两小球受到的浮力FA=FB
C.两电子秤示数相等
D.将A、B两个小球取出后(忽略带出的液体),左侧电子秤示数变化较大
9.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边长是10 cm,密度是0.9×103 kg/m3,漂浮在液面上且露出液面的体积占物块体积的25,缓慢下压物块,如图所示,当物块上表面与液面刚好相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 ( ABC )
A.液体的密度是1.5×103 kg/m3
B.手对物块上表面的压力大小是6 N
C.液体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力大小是15 N
D.物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是1.2×105 Pa
10.(2023河北区一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底厚且平,竖立于水中静止时,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若将玻璃管竖立于液体A中,静止时其浸入液体A中的深度为h2;再向玻璃管中放入一石块,静止时其浸入液体A中的深度为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水和液体A的密度关系为ρ水>ρA B.玻璃管的重力为G0=ρ水gSh1
C.液体A的密度为ρA= D.石块的重力为G石=
11.(2023河西区二模)将一底面积为S0、盛有适量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装有铝块的平底金属盒漂浮在水面上,水的密度为ρ0,如图甲所示,此时金属盒受到的浮力为F1。将铝块从金属盒中取出放入容器的水中,铝块沉到容器底,如图乙所示,此时金属盒受到的浮力为F2,容器底对铝块的支持力为F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D )
A.铝块的重力为F1-F2
B.铝块放入水中后,铝块受到的浮力为F1-F2+F3
C.铝块放入水中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了
D.铝块的体积为
12.(2024西青区二模))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S0的柱形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0的液体,木块用轻质细线固定在容器底部且浸没,此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T。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且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
A.木块的体积为
B.木块所受的重力为T
C.图乙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图甲
D.甲、乙两图中,甲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
13.(2024和平区二模)小明将底面积为S2的柱状蜡烛底部表面烧熔化,然后迅速压在底面积为S1的烧杯底部,向烧杯中加水至刚好淹没蜡烛,测得水深h1(蜡烛与烧杯底密合,如图甲所示);接着他移动了一下蜡烛,发现最终蜡烛漂浮在水面(如图乙所示),测得此时水深为h2,已知水的密度ρ水。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CD )
A.图甲中蜡烛所受浮力为ρ水gS2h1
B.蜡烛密度为[1-]ρ水
C.图乙中蜡烛所受浮力为ρ水gS1(h1-h2)
D.图乙中蜡烛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ρ水g(h1+·S1)
14.(2024滨海新区一模)盛有水的柱形平底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积为S,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将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浸在水中的体积为V,水深为h,如图所示。水的密度为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BD )
A.放入木块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B.放入木块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C.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D.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15.(2023南开区一模)某兴趣小组想用实验室中的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组装如图甲所示装置。竖直细杆(质量不计)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与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相连。现向底面积为S的薄壁空水箱中加水,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加入水质量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 ( BCD )
A.物块受到的重力为F2
B.物块的边长a亦可表示为
C.当加入的水的质量为a(S-a2)ρ水+m0时,物块恰好所受浮力最大
D.水箱加水到C点时,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强为+ρ水ga
类型三 动态电路分析及计算
命题1 电路相关计算(多选)
1.(2022河西区一模)把标有“6 V 6 W”的灯泡L1和“6 V 3 W”的灯泡L2串联接在某电源的两端,其中一只灯正常发光,另一只灯没有达到额定功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两灯电阻不变) ( AB )
A.电源电压为9 V B.电路中的电流为0.5 A
C.两只灯泡消耗的总功率为4 W D.灯泡L1、L2的实际功率之比为2∶1
2.(2023东丽区二模)如图所示的电路,灯泡L1标有“12 V 12 W”,灯泡L2标有“6 V 12 W”。闭合开关S,只有一盏灯正常发光,另一盏灯比正常发光时暗,则 ( BD )
A.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B.电路中的电流为1 A
C.灯泡L1比正常发光时暗,实际功率为3 W
D.灯泡L2比正常发光时暗,实际功率为3 W
3.(2024南开区三模)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比为3∶2,则( ABD )
A.R1和R2的阻值之比为2∶1
B.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为1∶1
C.R1和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2∶1
D.R1消耗的电功率和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为1∶3
4.(2022和平区一模)如表为某电烤箱铭牌,如图虚线框内所示是其内部简化电路图,R1和R2均为电热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CD )
A.将旋钮开关转到“1”位置,此时电烤箱处于高温挡
B.电烤箱M、N触点中连接火线的是M触点
C.R1∶R2=2∶3
D.若在电路中加一个“限高温开关”,当电烤箱超过一定温度时能自动断开电路。该开关最好安装在A、B、C、D中的B点处
5.【津津甄选】(2024眉山改编)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0 V,R2的最大阻值是20 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 V,R1和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 A。在保证所有元件安全情况下:闭合S、S1,断开S2,移动R1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25~0.5 A,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8 V;若闭合S、S2,断开S1,移动R2的滑片,当R2的阻值最小是R′时,电压表示数是4 V。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C )
A.R′的阻值是8 Ω
B.灯泡的额定功率是2 W
C.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是32 Ω
D.两种情况电路电流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2∶3
6.(2022和平区三模))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U且恒定不变,已知R2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S和S1后,V2表的示数为U0;把电路中的电压表V1、V2分别换成电流表A1、A2,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后,A1表的示数为I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 )
A.换表前电路中V1表的示数为I0R0
B.换表后电路中A2表的示数为I0+
C.换表前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U0I0
D.换表前后电路中R1消耗的功率之比为(1-)2
命题2 图像相关计算(多选)
7.(2023南开区二模)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滑至灯泡L正常发光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与两只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电源电压是U3
B.灯泡的额定功率是(U1+U3-U0)I2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D.电路的最大总功率为(U1+U3)I2
8.(2024南开区一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2 A”,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从最右端向左滑动到a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在图乙中绘制出电流表与两电压表示数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
A.滑片在a点时的电阻为2.5 Ω
B.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4 W
C.此过程中电路的最小总功率为3.6 W
D.滑片在a点时,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之比为1∶5
9.(2024南开区二模)如图甲所示是某压力测力计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中电源电压恒为15 V,电压表量程为“0~15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定值电阻R0的规格是“20 Ω 0.5 A”,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测力显示器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电阻忽略不计),R是一种新型电子元件,其阻值R随压力F大小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
A.R0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5 W
B.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7.5~10 V
C.该测力计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是300 N
D.适当增大R0的阻值可以增大该测力计的量程
10.【珍爱生命】(2024南开区二模改编)为防止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导致的CO中毒,小明了解到二氧化锡传感器的电阻能随着空气中CO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如图甲所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简易的CO报警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12 V,闭合开关,CO浓度达到200 ppm时,通过特制灯泡的电流达到1 A且灯泡开始闪烁发光报警(灯泡电阻可视为固定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随着空气中CO浓度升高,二氧化锡传感器两端电压升高
B.刚好报警时,二氧化锡传感器两端的电压为3 V
C.灯泡的阻值9 Ω
D.刚好报警时,灯泡消耗的功率3 W
1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4.5 V且恒定。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小灯泡规格为“2.5 V 1.25 W”(灯丝阻值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保证电路中各元件都不损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3~0.5 A
B.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2~3 V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4~20 Ω
D.小灯泡实际功率变化范围0.45~1.25 W
12.(2023和平区一模)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E和F接线柱只能分别连接A、B、C、D四个接线柱中的一个。小灯泡标有“6 V 3 W”且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图乙为定值电阻R0的I-U图像,电流表量程为0~3 A。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最大电流2 A,最大阻值模糊不清,a、b为电阻丝的端点。将E与A相连、F与D相连,断开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b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移动滑片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 A。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D )
A.小灯泡的电阻为12 Ω
B.滑片P在b端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5 A
C.电源电压为8 V
D.若将E与B相连、F与C相连,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此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为19.2 W专题四 多项选择题
类型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
命题1 静态成像规律(多选)
1. (2024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摄像机 D.投影仪
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三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关于a、b、c三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烛焰位于c点时,成倒立的实像
3.(2023和平区校级期末)(单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像距小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在A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蜡烛在C点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蜡烛从A移到C时,像一直在变大
D.蜡烛在B、C点时,成像特点相同
命题2 动态成像规律(多选)
5.(2024河西区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透镜焦距可能为10 cm
B.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透镜位置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并调整光屏的位置,光屏上清晰的像将变小
6.(2023红桥区二模)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C.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放到刻度线30 cm处,向右移动光屏一定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7.(2024河西区结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60 cm
B.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与图乙中烛焰的成像特点相同
C.图乙中,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 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图乙中,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光屏上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8.(2024河北区一模)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9.(2024部分区二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12 15 20 25 40
像距v/cm 60 30 20 17 13
A.该透镜的焦距为20 cm
B.当u=15 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
C.当u=25 cm时,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2 cm处向40 cm处滑动时,像会逐渐变大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 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类型二 力学计算推导
命题1 简单机械(多选)
1.(2023南开区二模)在劳动实践中,某同学想将240 kg的重物搬到距地面高h=2 m的货车上,但力气不足,于是同学们想到课上讲的简单机械知识,在水平地面与车厢间用木板搭了长L=5 m的斜面,如图所示,该同学用1 200 N的力花了2 min将重物匀速推到车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同学所做的有用功为480 J
B.该同学推力做功的功率为50 W
C.此简易斜面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
D.重物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 200 N
2.(2024南开区三模)天津市启动了对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工程。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480 N的建筑材料,如图所示。已知工人对绳子的拉力F为200 N,建筑材料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5 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功率为300 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280 N
D.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 000 J
3.(2024部分区二模)如图所示,某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水平面上重1 200 N的货物。当工人用F1=400 N的拉力拉绳时,货物没动;当工人用F2=500 N的拉力拉绳时,货物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动滑轮的重为300 N
B.用F1=400 N的力拉绳时,货物对水平面的压力为100 N
C.货物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D.货物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4. (2024滨州)如图所示装置,工人用250 N的拉力,在30 s内将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6 m,在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2 m/s
B.拉力做的有用功为2 400 J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 W
D.若用此滑轮提升重500 N的物体,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5. (2024成都)小成在实验室组装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先测得定滑轮的重力为0.2 N,动滑轮的重力为0.25 N,再使用组装好的滑轮组在10 s内将质量为100 g的钩码竖直匀速提升20 cm,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 N。g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对细绳拉力的功率为0.03 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为0.05 J
D.若增大提升钩码的质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命题2 有关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多选)
6.(2023河北区一模)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
B.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长度越长
C.如图乙所示为设计好的密度计的一部分,刻度上至A下至B,量程为ρ1~ρ2,若把它放到某种液体中,液面恰好在AB的中点C,这种液体的密度ρ=
D.若只增加配重,该密度计C处对应的刻度将变大
7.(2023滨海新区二模)如图所示,当溢水杯装满水时,把实心物块缓慢放入溢水杯中,物块漂浮,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为m1;当溢水杯中装满密度为ρ的液体时,把同一物体缓慢放入溢水杯中,物块沉底,静止后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块的质量为m1
B.物块的质量为m2
C.物块的密度为ρ
D.物块的密度为ρ
8. (2024达州改编)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相同电子秤,上面分别放有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静止时,A球沉底、B球漂浮,此时液体深度h甲<h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密度ρ甲>ρ乙
B.两小球受到的浮力FA=FB
C.两电子秤示数相等
D.将A、B两个小球取出后(忽略带出的液体),左侧电子秤示数变化较大
9.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边长是10 cm,密度是0.9×103 kg/m3,漂浮在液面上且露出液面的体积占物块体积的25,缓慢下压物块,如图所示,当物块上表面与液面刚好相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
A.液体的密度是1.5×103 kg/m3
B.手对物块上表面的压力大小是6 N
C.液体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力大小是15 N
D.物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是1.2×105 Pa
10.(2023河北区一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底厚且平,竖立于水中静止时,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若将玻璃管竖立于液体A中,静止时其浸入液体A中的深度为h2;再向玻璃管中放入一石块,静止时其浸入液体A中的深度为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和液体A的密度关系为ρ水>ρA B.玻璃管的重力为G0=ρ水gSh1
C.液体A的密度为ρA= D.石块的重力为G石=
11.(2023河西区二模)将一底面积为S0、盛有适量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装有铝块的平底金属盒漂浮在水面上,水的密度为ρ0,如图甲所示,此时金属盒受到的浮力为F1。将铝块从金属盒中取出放入容器的水中,铝块沉到容器底,如图乙所示,此时金属盒受到的浮力为F2,容器底对铝块的支持力为F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的重力为F1-F2
B.铝块放入水中后,铝块受到的浮力为F1-F2+F3
C.铝块放入水中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了
D.铝块的体积为
12.(2024西青区二模))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S0的柱形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0的液体,木块用轻质细线固定在容器底部且浸没,此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T。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且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的体积为
B.木块所受的重力为T
C.图乙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图甲
D.甲、乙两图中,甲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
13.(2024和平区二模)小明将底面积为S2的柱状蜡烛底部表面烧熔化,然后迅速压在底面积为S1的烧杯底部,向烧杯中加水至刚好淹没蜡烛,测得水深h1(蜡烛与烧杯底密合,如图甲所示);接着他移动了一下蜡烛,发现最终蜡烛漂浮在水面(如图乙所示),测得此时水深为h2,已知水的密度ρ水。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蜡烛所受浮力为ρ水gS2h1
B.蜡烛密度为[1-]ρ水
C.图乙中蜡烛所受浮力为ρ水gS1(h1-h2)
D.图乙中蜡烛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ρ水g(h1+·S1)
14.(2024滨海新区一模)盛有水的柱形平底薄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积为S,容器和水的总质量为m。将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浸在水中的体积为V,水深为h,如图所示。水的密度为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木块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B.放入木块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C.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D.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15.(2023南开区一模)某兴趣小组想用实验室中的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组装如图甲所示装置。竖直细杆(质量不计)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与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相连。现向底面积为S的薄壁空水箱中加水,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加入水质量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
A.物块受到的重力为F2
B.物块的边长a亦可表示为
C.当加入的水的质量为a(S-a2)ρ水+m0时,物块恰好所受浮力最大
D.水箱加水到C点时,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强为+ρ水ga
类型三 动态电路分析及计算
命题1 电路相关计算(多选)
1.(2022河西区一模)把标有“6 V 6 W”的灯泡L1和“6 V 3 W”的灯泡L2串联接在某电源的两端,其中一只灯正常发光,另一只灯没有达到额定功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两灯电阻不变) A.电源电压为9 V B.电路中的电流为0.5 A
C.两只灯泡消耗的总功率为4 W D.灯泡L1、L2的实际功率之比为2∶1
2.(2023东丽区二模)如图所示的电路,灯泡L1标有“12 V 12 W”,灯泡L2标有“6 V 12 W”。闭合开关S,只有一盏灯正常发光,另一盏灯比正常发光时暗,则
A.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B.电路中的电流为1 A
C.灯泡L1比正常发光时暗,实际功率为3 W
D.灯泡L2比正常发光时暗,实际功率为3 W
3.(2024南开区三模)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比为3∶2,则
A.R1和R2的阻值之比为2∶1
B.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为1∶1
C.R1和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2∶1
D.R1消耗的电功率和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为1∶3
4.(2022和平区一模)如表为某电烤箱铭牌,如图虚线框内所示是其内部简化电路图,R1和R2均为电热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将旋钮开关转到“1”位置,此时电烤箱处于高温挡
B.电烤箱M、N触点中连接火线的是M触点
C.R1∶R2=2∶3
D.若在电路中加一个“限高温开关”,当电烤箱超过一定温度时能自动断开电路。该开关最好安装在A、B、C、D中的B点处
5. (2024眉山改编)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10 V,R2的最大阻值是20 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 V,R1和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 A。在保证所有元件安全情况下:闭合S、S1,断开S2,移动R1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25~0.5 A,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8 V;若闭合S、S2,断开S1,移动R2的滑片,当R2的阻值最小是R′时,电压表示数是4 V。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R′的阻值是8 Ω
B.灯泡的额定功率是2 W
C.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是32 Ω
D.两种情况电路电流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是2∶3
6.(2022和平区三模))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U且恒定不变,已知R2的阻值为R0,闭合开关S和S1后,V2表的示数为U0;把电路中的电压表V1、V2分别换成电流表A1、A2,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后,A1表的示数为I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换表前电路中V1表的示数为I0R0
B.换表后电路中A2表的示数为I0+
C.换表前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U0I0
D.换表前后电路中R1消耗的功率之比为(1-)2
命题2 图像相关计算(多选)
7.(2023南开区二模)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滑至灯泡L正常发光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与两只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U3
B.灯泡的额定功率是(U1+U3-U0)I2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D.电路的最大总功率为(U1+U3)I2
8.(2024南开区一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2 A”,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从最右端向左滑动到a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在图乙中绘制出电流表与两电压表示数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片在a点时的电阻为2.5 Ω
B.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4 W
C.此过程中电路的最小总功率为3.6 W
D.滑片在a点时,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之比为1∶5
9.(2024南开区二模)如图甲所示是某压力测力计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中电源电压恒为15 V,电压表量程为“0~15 V”,电流表量程为“0~0.6 A”;定值电阻R0的规格是“20 Ω 0.5 A”,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测力显示器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电阻忽略不计),R是一种新型电子元件,其阻值R随压力F大小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0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5 W
B.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7.5~10 V
C.该测力计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是300 N
D.适当增大R0的阻值可以增大该测力计的量程
10. (2024南开区二模改编)为防止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导致的CO中毒,小明了解到二氧化锡传感器的电阻能随着空气中CO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如图甲所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简易的CO报警器,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12 V,闭合开关,CO浓度达到200 ppm时,通过特制灯泡的电流达到1 A且灯泡开始闪烁发光报警(灯泡电阻可视为固定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空气中CO浓度升高,二氧化锡传感器两端电压升高
B.刚好报警时,二氧化锡传感器两端的电压为3 V
C.灯泡的阻值9 Ω
D.刚好报警时,灯泡消耗的功率3 W
1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4.5 V且恒定。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小灯泡规格为“2.5 V 1.25 W”(灯丝阻值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保证电路中各元件都不损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3~0.5 A
B.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2~3 V
C.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4~20 Ω
D.小灯泡实际功率变化范围0.45~1.25 W
12.(2023和平区一模)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E和F接线柱只能分别连接A、B、C、D四个接线柱中的一个。小灯泡标有“6 V 3 W”且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图乙为定值电阻R0的I-U图像,电流表量程为0~3 A。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最大电流2 A,最大阻值模糊不清,a、b为电阻丝的端点。将E与A相连、F与D相连,断开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b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移动滑片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1 A。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灯泡的电阻为12 Ω
B.滑片P在b端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5 A
C.电源电压为8 V
D.若将E与B相连、F与C相连,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此电路的总功率最大值为19.2 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