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9课《元曲三首》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9课《元曲三首》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06 08:3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元曲三首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生平、代表作及文学地位。????
(2)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把握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搜寻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弄清课文的内容,熟读篇目体会其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的感情。过程方法:
  学习方法:搜寻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弄清课文的内容,熟读篇目体会其语言特点。
重点:
分析元曲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散曲的构思新颖、嬉笑怒骂的表达技巧。?
难点:
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特色。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剧曲:杂剧的曲辞,是戏剧这一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散曲:韵文大家族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元曲简介散曲:元人称为“乐府”、“今乐府”。有小令和套数及带过曲等几种。
小令:又称“叶儿”,曲短小精炼。源于晚唐五代,依一个曲牌填写一支小曲,是词的发展每句用韵,并加衬字。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等,富赡雍容,由不同曲牌同一宫调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 字音识记?南柯一梦(??????)?蒯通(???????)?
凭阑(?????)?糨来(??????)?
銮舆(????????????)?耽酒(?????????)?
几斛(????????)?揪捽(?????)??
睢景臣(?????)??一颩(?????????)?词语解释?(1)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兀的:??????????????
(2)醉了由他?????由他:
(3)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但:????????
(4)一边又要差夫,索应对????????????索:??
(5)畅好是妆幺大户????畅好是:??妆幺:?????词语解释?(6)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乔:
(7)匹头里几面旗舒 舒:???
(8)穿着些大作怪衣服???大作怪:??
(9)你须身姓刘????????????????须:????????
(10)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耽:???词语解释(11)拽坝扶锄?????坝:??
(12)零支了木麦无重数?????零支:??
(13)有甚胡突处???????胡突:????
(14)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
(15)差发内旋拨还??????????旋:??????
一词多义?【干】?
(1)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2)好干预人事??(?????????)?
(3)置之河之干兮??(????????????)?一词多义?【但】???
(1)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但手熟尔???????(?????????)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晚号东篱,大都 ( 今北京 ) 人,著名元曲作家。 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时期,一度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则淡泊名利。
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元”。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和《墙头马上》。
现存小令 115 首,套数 16 套,辑为《东篱乐府》。他的散曲题材较广泛,以叹世归隐最多。意境开阔,构思巧妙。风格以豪放为主,又有典雅清丽的一面。
  代表作有套数《夜行船·秋思》、小令《天净沙·秋思》。著有杂剧 16 种,现存 7 种,以《汉宫秋》为最著名。分组讨论,弄清文意,找出文中所提到的典故,分析其中的意思。 秦国的山河是多么险要啊!两万兵马可以抵挡诸侯的百万大军。为了功名,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惨烈的战争啊!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兴起于西蜀,这一切不都是南柯一梦。理清大意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韩信却落得如此的结果,蒯通哪里有疯癫病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被刘邦重用,吕后杀死韩信用的也是萧何的计策。喝他个一醉方休,所谓的功名事业都由他去吧。解释典故百二:本义是以二敌百。
   “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后用来形容秦陇地势险要。
项废东吴:
   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之事。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推翻秦政权的斗争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古东吴之地)。“楚汉战争”被刘邦击败,被困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自刎乌江。故曰“项废东吴。”刘兴西蜀:
  刘邦,西汉王朝的创建者,曾经率领军队攻占咸阳,推翻秦的统治。
  秦亡后,项羽分封诸侯,不愿刘邦在关中立足,乃立他为汉王。刘邦利用汉中(今陕西南部)及蜀中的人力、物力,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终于战胜项羽,一统天下,建立汉朝。故云“刘兴西蜀”。      
梦说南柯:(南柯一梦)
  李公佐《南柯记》叙述淳于棼梦至大槐安国,任命他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这是感叹刘、项的兴废也不过一场幻梦罢了。韩信:
  汉朝的大将。在推翻秦政权和楚汉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击灭项羽于垓下,使刘邦能够统一全国。但却被吕后杀害。
蒯(kuǎi)通:
  汉初的谋士。曾劝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听,他怕受牵连,就假装风魔。后来隋何识破蒯通假装风魔。赚来京城准备杀害,蒯通历数韩信十大功劳,不当得此恶报,自己甘愿油烹火葬,和他生死相伴。终于得到刘邦的赦免。
萧何:
  汉初大臣。曾经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说韩信是“国士无双”。汉政权建立以后,又觉得韩信“军权太重”,后来吕后听了他的计策,杀了韩信。故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思考探究本文的思想内容?思想内容 借历史事件表明兴衰成败,是非恩怨,不过是一场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
  结局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写作特色1、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3、语言通俗平白,简洁明快,如飞流入涧,一泻无余,充分表现了豪放的风格。2、作品短小精悍,概括性强,容量大。拓展阅读 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
  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
  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关汉卿 作者作品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是当时一个杂剧创作团体——玉京书会的领导人,是元杂剧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堪称元曲中的巨擘(bò杰出的人物)。关汉卿:号已斋叟 ( 或作已斋、一斋 ) , 元代杰出的戏曲家。他精通音律和戏曲艺术。他长期深入民间,生活在妓院和剧场之中,对现实人生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于是创作出一批“煊(xuān)烂百代”的作品。   关汉卿著杂剧60多种,今存 18 种,著名的有《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等。
  也是散曲大家。内容多为抒发抱负、述说身世或描写男女恋情、离情别绪,语言通俗。最著名的作品是《一枝花·不伏老》。 《窦娥冤》【南吕】四块玉·别情自送别,
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
山又遮,
人去也!关汉卿基本解读1、这是一首___,“南吕”是____,“四块玉”是____,“别情”是___。   小令宫调名曲牌名曲题2、朗读体会,说出大意。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自从送别你以后,我对你一片深情实在难以割舍。那郁结于心中的一点相思什么时候才能断绝。  简析:用女子的语言,表达她对爱人深深的相思。“难舍”二字情意绵绵,刻画了女子依依不舍的心理,写出一个感情丰富且多情的女性。虽只有“一点”相思, 但它沉重地压在心头, “几时绝?”   以女主人公自己的设问, 道出她相思的无穷无尽。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我登高凭栏举起衣袖,只见被风吹起的扬花如同雪花在空中飞舞。极目远眺,只见溪水蜿蜒曲折,一座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你却永远离我而去。 简析:杨花雪,“杨花似雪”,点明了季节为暮春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
凭阑拂袖,主人公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拂袖”。精华鉴赏 这首小令可分为几个层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层写女子藕断丝连难以割舍的相思之苦,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第二层是写女子惆怅痴立极目远送的眷念之愁。用以景托情的方法,言尽而意不尽。作用:不用静止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运用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相思之深相思之苦;亦不用静态的景来衬情,而是不断地变换景物来表现人物的相思之愁。[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选)睢景臣作者简介 睢景臣:生卒年不详,据钟嗣成《录鬼簿》说: 景臣大元大德七年从扬州来到杭州才和他相识,知道他很爱读书,心性聪明,精通音律。当时杭州的曲家都用高祖还乡的题材作套曲,以睢景臣所作的最新奇,压倒各家的作品。
  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记》等三种,都没有流传下来。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他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历史上的刘邦基本阅读2、对照注释翻译全文,弄清大意。3、这篇套曲由八支曲子组成,从内容上看可以分成几部分?说出每一层的大意。第一部分:写迎驾前,村里一片忙乱。
第二部分:写皇帝仪仗队进村的场面。
第三部分:写见驾、骂驾。1、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是以什么人的口吻写的?写的是什么事件?一、 【哨遍】村里准备迎驾。
社长忙着布置打扫街道、修整行宫,乡老、“忙郎”忙得不可开交。
二、 【耍孩儿】 【五煞】 【四煞】↓乐队和旗队 仪仗队 刘邦的侍从三、 【三煞】 【二煞】【一煞】【尾声】
                         
 直接写刘邦 这乡民抖出刘邦的老底   
揭露刘邦的无赖行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理清结构 本文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卑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归纳主旨积极意义:对皇权大胆否定。思想局限:把“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作为出身低微卑贱的标志。艺术特色 皇帝衣锦还乡,是一桩盛事,一直是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来讴歌的。作者以过人的的胆略,别出心裁,剥下了皇帝的衮衮华服,揭穿了他的本来面目,发人之所未发。至高无上的封建帝王,在作者的笔下不过是一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诈勒索样样都干的地痞无赖。在老百姓的眼中,当时的现实可谓是官盗同流,贼王一辙。
文中的刘邦的倨傲,王乡老、瞎王留等的谄媚,村民的无知都刻画得非常生动。一、立意上别出心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二、构思精巧。 以一个作为旁观者的乡民眼睛看到的情况来写,真实而自然地进行嘲弄、讽刺和鞭挞。汉高祖回村之前,社长挨门挨户发通知,不知要发生什么重大事情?经过打听才知道有个叫“车驾”的,又有说是个叫“銮舆”的,现在要回故乡了。乡民百姓也不知道那“车驾”“銮舆”是什么什物。如旌旗、斧钺(yuè)、侍卫的队伍一队队走过。但乡民百姓却觉得这些东西真是希奇古怪,乱七八糟,似懂非懂,莫名其妙。作者按农村中常见的事物和农民惯用的语言加以描绘,既生动形象,又滑稽可笑。    三、语言诙谐幽默(使用口语、俚语)。 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日、月、龙、虎、凤五面旗,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
  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作业布置以《高祖还乡》为例,具体分析元曲“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