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导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学习目标1. 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
2.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3.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
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
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
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
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
平易,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
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行》。”作者简介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
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可叙
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
是歌行体。文体知识字音湓(p?n)浦(pǔ)口?????铮(zhēng)
悯然(mǐn)???转徙(xǐ)??
浔阳(xún)????瑟(sa)??声声思(sì)
捻(niǎn)??霓裳(nícháng)??
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 bì)??
谪居(zh?)???还独倾(huán)?江头送客闻琵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江头送客闻琵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江上聆听琵琶曲江头送客闻琵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 江头送客闻琵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江头送客闻琵琶用七言概括各段内容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听众反应。第二段:◆弹奏琵琶:
调弦——指法——弹奏内容——旋律。第二段:◆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听众反应。 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
了什么样的乐声。 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通感)来
刻画不同的乐调,化无形为有形,还恰当
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成功地将
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
境的感觉。 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
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
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通过
写听者的反应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
而强化了表达效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写邻船听乐的
寂静,渲染了气氛,反衬出乐曲的强大感
染力。上句写人,下句写景,情景相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以上两句都是侧面烘托(渲染气氛),且以
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
的效果。描绘了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如同篆刻
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
运用,绘画的“留白”,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方
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特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李白——岑参——柳宗元《渔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与元九书》对比阅读:刘鹗《明湖居听书》写白妞唱歌: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
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
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
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
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
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
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
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
三四叠,节节高起。”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
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
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
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
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
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
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
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
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
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
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
醒。金庸《笑傲江湖》对任盈盈箫声的描写:第三段:第四段: 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一句内涵。 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一句内涵。 既表现了诗人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
诗人对自己被贬抑郁不得志的感慨。在中国文学
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草美人以喻
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
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通。诗中刻画的琵琶女
形象和作者的遭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有
一定的社会意义,表达了那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
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伤,隐含当时社会
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且因写出了
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
代人的共鸣。 明线:暗线:明线秋江夜送客暗线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移船邀相见更坐弹一曲翻作《琵琶行》明线:暗线:明线秋江夜送客暗线月夜弹琵琶月夜听琵琶凄凉话身世移船邀相见更坐弹一曲翻作《琵琶行》明线:歌女身世暗线:诗人的感受一词多义自言本是京城女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2.数: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一词多义自言本是京城女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2.数: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话,名词字,名词说,动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数量,名词2.数: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话,名词字,名词说,动词3.语: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4.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3.语: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4.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说话,回答,动词曲,名词3.语: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写,创作,动词wéi替、给,介词wèi4.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说话,回答,动词曲,名词5.轻:轻拢慢捻商人重利轻别离6.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5.轻:轻拢慢捻商人重利轻别离6.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轻轻轻视,形容词作动词5.轻:轻拢慢捻哭泣,动词眼泪,名词6.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轻轻轻视,形容词作动词商人重利轻别离7.暗8.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7.暗8.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悄悄地隐藏的7.暗8.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暂时忽然悄悄地古今异义词因为:阑干:向前:老大:颜色:因为:古今异义词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颜色:古:容颜。今:色彩。文言句式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2.转徙于江湖间。3.本(是)长安倡女4.使(之)快弹数曲文言句式介宾短语后置;于,向介宾短语后置;于,在省略句,省略谓语省略句,之,琵琶女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2.转徙于江湖间。3.本(是)长安倡女4.使(之)快弹数曲5.送客(于)湓浦口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5.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于,被翻译句子1.醉不成欢惨将别 翻译句子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翻译句子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翻译句子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4.嘈嘈切切错杂弹 翻译句子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4.嘈嘈切切错杂弹
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难。翻译句子6.别有幽愁暗恨生 翻译句子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翻译句子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秋月春风等闲度翻译句子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秋月春风等闲度
9.呕哑嘲哳难为听 翻译句子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秋月春风等闲度
9.呕哑嘲哳难为听
10.却坐促弦弦转急翻译句子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秋月春风等闲度
9.呕哑嘲哳难为听
10.却坐促弦弦转急
11.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