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自然灾害与防治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 自然灾害与防治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06:21:55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__ __、分布地域__ __、发生频率__ __、造成损失__ __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一、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1.地震是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__ __急剧释放时引起的__ __现象,它的形成一般与地球内部的变动相关。地震灾害会导致建筑物损坏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并引发其他严重的次生灾害。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__ __的现象,危害巨大。
3.泥石流是指山区突然爆发的挟带大量__ __的洪流。
二、气象与洪涝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寒潮、台风、洪涝灾害等。
1.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时段内的__ __相较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__ __,导致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2.寒潮是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__ __和__ __的天气过程。
3.台风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较强的热带气旋,常引发__ __、__ __和巨浪,从而威胁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台风也能带来丰沛的__ __,缓解局部地区旱情。
4.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危害面积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
三、洪涝灾害的防治
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通常包括灾害__ __、灾害__ __、救灾准备、灾中救援、灾后恢复等多个环节。
在流域内__ __、开展__ __整治,在合适的位置__ __工程,均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洪涝监测预警、做好__ __、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都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1 地震与地质灾害
1.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的许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气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D.海洋钻井泄漏,导致大量鱼虾死亡
2.(贵州黔东南期末)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其中四川省金川县因强降雨引发多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读中国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图,可知泥石流和滑坡主要分布在( )
中国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图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知识点2 气象与洪涝灾害
3.小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 洪涝 干旱 台风
B.台风 干旱 洪涝 寒潮
C.寒潮 台风 洪涝 干旱
D.干旱 寒潮 台风 洪涝
4.(贵州铜仁期末)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的是( )
A.台风 B.干旱 C.寒潮 D.滑坡
(贵州贵阳期中)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该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6.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海南岛几乎不受影响,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知识点3 洪涝灾害的防治
(江西新余期末)小满是夏季第二个节气,有两层含义。第一,小满时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第二,北方地区在小满时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据此完成7~8题。
7.小满节气期间,江西省要注意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洪涝 C.沙尘暴 D.寒潮
8.当这类自然灾害发生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囤够物资以防封控
B.关注天气预报,出行注意安全
C.出门戴口罩,防风沙侵袭
D.穿羽绒服抵御寒冷
(山东淄博期末)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0.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盛夏期间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A.沙尘暴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山东济南期末)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图为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第三阶梯 B.西南山区
C.半干旱区 D.东南沿海
12.图中A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阶梯交界处,坡度较陡 ②滥伐森林 ③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④开山采矿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3.(江西宜春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下图是某次寒潮对我国局部地区的影响示意图,图中的雨雪分界线是指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受这次寒潮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创下了-47.5 ℃的极端低温,海南岛也跌破了5 ℃,寒潮对海南岛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却要比内蒙古严重。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此次创下极端低温的原因。
(2)分析此次强寒潮可能给我国各地带来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14.(山东威海期中)沙尘肆虐,筑建屏障。中央气象台2024年3月26日6时发布沙尘暴橙色预警:3月27日至28日两天,随着北方新一轮冷空气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来自蒙古国的沙尘天气将给京津冀等11省区市带来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沙尘天气会带来空气污染,能见度降低,易诱发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交通运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沙尘天气预警图(局部)
图2 蒙古国降水及植被分布图
(1)中央气象台橙色预警的自然灾害属于__ __灾害,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__ __。
(2)此次沙尘天气发生在__ __(季节),沙源地的沙尘随着__ __(风向)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沙尘强度明显减弱的主要原因是__ __。
(3)沙尘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少及丰富的沙源。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破坏植被,会导致沙源增加。近期多次沙尘天气沙源地均为邻国蒙古,蒙古国已经成为全球沙漠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请分析原因,完成框架图的填写。
①__ __ ②__ __ ③__ __
④__ __
(4)从近几年频繁的沙尘天气来看,蒙古国的风沙化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地区,而且还向东蔓延,使得韩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也笼罩在风沙之下。请为风沙治理出谋划策。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__多__、分布地域__广__、发生频率__高__、造成损失__大__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一、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1.地震是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__能量__急剧释放时引起的__震动__现象,它的形成一般与地球内部的变动相关。地震灾害会导致建筑物损坏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并引发其他严重的次生灾害。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__整体向下滑动__的现象,危害巨大。
3.泥石流是指山区突然爆发的挟带大量__泥沙、石块__的洪流。
二、气象与洪涝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寒潮、台风、洪涝灾害等。
1.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时段内的__降水量__相较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__偏少__,导致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2.寒潮是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__降温__和__大风__的天气过程。
3.台风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较强的热带气旋,常引发__狂风__、__暴雨__和巨浪,从而威胁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台风也能带来丰沛的__降水__,缓解局部地区旱情。
4.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危害面积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
三、洪涝灾害的防治
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通常包括灾害__监测与预警__、灾害__防御__、救灾准备、灾中救援、灾后恢复等多个环节。
在流域内__植树造林__、开展__河道__整治,在合适的位置__修筑水利枢纽__工程,均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洪涝监测预警、做好__应急物资储备__、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都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1 地震与地质灾害
1.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的许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气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D.海洋钻井泄漏,导致大量鱼虾死亡
2.(贵州黔东南期末)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其中四川省金川县因强降雨引发多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读中国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图,可知泥石流和滑坡主要分布在( D )
中国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分布图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读图可知,泥石流和滑坡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知识点2 气象与洪涝灾害
3.小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C )
A.寒潮 洪涝 干旱 台风
B.台风 干旱 洪涝 寒潮
C.寒潮 台风 洪涝 干旱
D.干旱 寒潮 台风 洪涝
读图可知,甲灾害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是寒潮;乙灾害来自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台风;丙灾害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是洪涝灾害;丁灾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为干旱。
4.(贵州铜仁期末)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的是( D )
A.台风 B.干旱 C.寒潮 D.滑坡
我国山区由于地表崎岖,坡度较大,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D符合题意。台风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干旱多发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寒潮多发于华北、东北和西北部。
(贵州贵阳期中)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该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C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读图可知,结合四个选项中的地理位置和数值,内蒙古高原距离冬季风源地近,等值线数值高,是该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区。C正确。
6.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海南岛几乎不受影响,主要原因是( B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读图可知,该气象灾害在我国北方出现的频次最高,南方地区出现频次很小,是寒潮气象灾害。海南岛纬度较低,距离寒潮的源地较远,几乎不受影响,B正确。这跟地势、临海和森林覆盖率无关,A、C、D错误。
知识点3 洪涝灾害的防治
(江西新余期末)小满是夏季第二个节气,有两层含义。第一,小满时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第二,北方地区在小满时降雨较少甚至无雨,这个“满”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据此完成7~8题。
7.小满节气期间,江西省要注意的自然灾害是( B )
A.地震 B.洪涝 C.沙尘暴 D.寒潮
由材料可知,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时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江西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此时要注意的自然灾害是洪涝,B正确;降水增多不会引起地震、沙尘暴;此时为夏季,不会有寒潮。
8.当这类自然灾害发生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B )
A.囤够物资以防封控
B.关注天气预报,出行注意安全
C.出门戴口罩,防风沙侵袭
D.穿羽绒服抵御寒冷
在洪灾来临之前,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储备足够的食物、水和药品,确保有足够的应急用品和急救工具。同时,要了解当地的疏散路线和避险场所,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转移。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洪水的情况和预测,出行注意安全。由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风沙不大,没有必要戴口罩;此时为夏季,没有必要穿羽绒服。
(山东淄博期末)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D )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等,其中干旱、洪涝、台风和寒潮属于气象灾害,而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①③⑤对应的D正确。
10.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盛夏期间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C )
A.沙尘暴 B.地震
C.台风 D.寒潮
东南沿海一带盛夏期间,台风登陆频繁,造成损失严重;沙尘暴、寒潮冬春季节多发;地表属于地质灾害,不属于气象灾害。
(山东济南期末)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图为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B )
A.第三阶梯 B.西南山区
C.半干旱区 D.东南沿海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读图可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山脉众多,暴雨季节,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12.图中A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B )
①阶梯交界处,坡度较陡 ②滥伐森林 ③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④开山采矿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读图分析,A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交界处,为阶梯交界处,坡度较陡;降水量多,且多暴雨,①③正确。滥伐森林、开山采矿属于人为原因,②④错误。
13.(江西宜春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下图是某次寒潮对我国局部地区的影响示意图,图中的雨雪分界线是指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受这次寒潮影响,内蒙古呼伦贝尔创下了-47.5 ℃的极端低温,海南岛也跌破了5 ℃,寒潮对海南岛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却要比内蒙古严重。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此次创下极端低温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其影响大。
(2)分析此次强寒潮可能给我国各地带来的影响。
短时间急剧降温,对我国冬季田间越冬作物造成冻害;草原牧区出现大雪,覆盖草地,牲畜无法获得食物,形成“白灾”;强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影响交通出行;海上出现大风浪,影响船舶航行安全。
(3)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做好防冻物资准备;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做好预案,加强防灾减灾管理。
14.(山东威海期中)沙尘肆虐,筑建屏障。中央气象台2024年3月26日6时发布沙尘暴橙色预警:3月27日至28日两天,随着北方新一轮冷空气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来自蒙古国的沙尘天气将给京津冀等11省区市带来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沙尘天气会带来空气污染,能见度降低,易诱发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交通运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沙尘天气预警图(局部)
图2 蒙古国降水及植被分布图
(1)中央气象台橙色预警的自然灾害属于__气象__灾害,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__带来空气污染,诱发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疾病;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__。
(2)此次沙尘天气发生在__春季__(季节),沙源地的沙尘随着__西北风__(风向)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沙尘强度明显减弱的主要原因是__距离沙尘发源地较远,加上受山脉阻挡,强度降低;降水多,湿润__。
(3)沙尘天气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少及丰富的沙源。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破坏植被,会导致沙源增加。近期多次沙尘天气沙源地均为邻国蒙古,蒙古国已经成为全球沙漠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请分析原因,完成框架图的填写。
①__冬季__ ②__100~300毫米__ ③__畜牧业__
④__过度放牧__
(4)从近几年频繁的沙尘天气来看,蒙古国的风沙化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地区,而且还向东蔓延,使得韩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也笼罩在风沙之下。请为风沙治理出谋划策。
治理过度垦荒、草场超载,避免植被退化;植树种草,恢复地表植被;制定法律法规;建设人工草场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