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海洋资源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 海洋资源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06:23:17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海洋中各种__ __、__ __、__ __和空间资源的统称。海洋资源主要包括__ __资源、__ __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
一、中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1.我国海洋资源种类齐全,数量巨大。我国有海洋生物资源__ __多种,海洋鱼类资源__ _ __多种。
2.我国海洋资源__ __与__ __的问题并存。我国绝大部分的海洋开发活动集中在海岸和近岸海域,近海资源濒临枯竭,远海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3.我国海洋资源的地域性强,区域分布__ __。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众多的河流入海,饵料丰富。
二、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__ __、__ __、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__ __规模最大。
2.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__ __、__ __、海滨砂矿和“可燃冰”等。
3.海洋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以__ __为主。位于渤海沿岸的__ __是我国著名盐场之一,年产海盐量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1/4。
4.海洋是天然的__ __,我国拥有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__ __。
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1.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__ __、__ __、__ __等问题,由此导致局部区域的海洋生态破坏和海洋环境污染。
2.为减少和防治海洋污染,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减少生活废水、工农业废水直排入海,甚至关闭部分工业废水的排海通道等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3.针对海洋资源粗放开发利用的现象,制定了合理安排渔业生产、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案,推动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知识点1 中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有( )
A.2万多种   B.3万多种
C.3 000种   D.5万多种
知识点2 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下面不属于我国四大渔场的是( )
A.黄渤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部湾渔场 D.北海道渔场
(广西贺州昭平县期末)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给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在世界海洋开发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也加快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距离广西最近的渔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海区不仅开发了海盐资源,还对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进行了大量开发,使得海口附近油类污染严重。其开发的资源最有可能是( )
A.石油资源 B.旅游资源
C.生物资源 D.空间资源
知识点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5.下列不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A.过度开发 B.开发方式粗放
C.效率不高 D.开发力度不够
6.我国在沿海修建了许多灯塔(见下图)。下列关于灯塔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上海吴淞口灯塔
  
海南三沙北礁灯塔
A.保障航行安全
B.支持海上搜寻与救助
C.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D.方便夜间捕鱼
(山东青岛期末)读漫画“小鱼儿的‘伤心事’”,完成7~8题。
7.漫画中,小鱼的“伤心事”指的是( )
A.过度捕捞 B.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C.海洋灾害频繁 D.人工养殖规模扩大
8.为缓解小鱼的“伤心事”,可采取( )
A.健全海洋灾害监测体系
B.防治海洋污染
C.实行休渔制度
D.控制人工养殖规模
(山东济南期中)2023年11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海洋牧场经济备受关注。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下图是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9~11题。
9.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0.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有( )
①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②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③海域自北向南跨越寒带、温带和热带 ④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不断扩大海产养殖规模 ②提高海产品产量与质量,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 ③增加海产养殖从业人员就业岗位 ④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广东肇庆模拟)珊瑚礁为许多海洋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下图为我国珊瑚礁分布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 )
A.渤海海域
B.黄海海域
C.东海海域
D.南海海域
13.珊瑚礁的生态价值主要是(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提供建筑材料
C.净化海水和空气 D.保护淡水资源
14.保护珊瑚礁的措施主要有( )
A.发展珊瑚观光旅游
B.开发近海水产养殖
C.建立海洋保护区域
D.加固沿海防护大堤
(山东滨州期末)2024年6月8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七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长芦盐场海盐生产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
A.水能资源 B.油气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16.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深化执法监管 ②健全预警监测 ③加大废水排放 ④加强保护修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广东茂名一模)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海洋塑料污染
项目背景:舟山市某中学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学习时,小兰和同学们了解到人们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导致海洋塑料污染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小兰和同学们以海洋塑料污染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收集信息
信息一 塑料制品制造成本低,抗腐蚀能力强,耐用,防水,质轻,易燃,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埋在地下几百年才可以腐烂。全球有超过800种海洋生物受到了塑料污染物的影响。塑料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的体内,导致人类身体器官的损伤,引起多种疾病。
信息二 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下图为“蓝色循环”模式图。
(1)说出海洋塑料污染的危害。
任务二 分析探究
(2)简析中国“蓝色循环”模式治理海洋塑料污染产生的效益。
任务三 成果展示
(3)请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种可以代替塑料制品的物品。
(4)请结合“蓝色循环”模式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出合理建议。(答出4点即可)第四节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海洋中各种__生物__、__矿物__、__能源__和空间资源的统称。海洋资源主要包括__海洋生物__资源、__海洋矿产__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旅游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
一、中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1.我国海洋资源种类齐全,数量巨大。我国有海洋生物资源__2万__多种,海洋鱼类资源__3_000__多种。
2.我国海洋资源__开发过度__与__利用不足__的问题并存。我国绝大部分的海洋开发活动集中在海岸和近岸海域,近海资源濒临枯竭,远海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3.我国海洋资源的地域性强,区域分布__不平衡__。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众多的河流入海,饵料丰富。
二、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__黄渤海渔场__、__舟山渔场__、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__舟山渔场__规模最大。
2.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__石油__、__天然气__、海滨砂矿和“可燃冰”等。
3.海洋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以__盐类__为主。位于渤海沿岸的__长芦盐场__是我国著名盐场之一,年产海盐量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1/4。
4.海洋是天然的__旅游资源__,我国拥有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__海洋文化__。
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1.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__过度开发__、__开发方式粗放__、__效率不高__等问题,由此导致局部区域的海洋生态破坏和海洋环境污染。
2.为减少和防治海洋污染,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减少生活废水、工农业废水直排入海,甚至关闭部分工业废水的排海通道等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3.针对海洋资源粗放开发利用的现象,制定了合理安排渔业生产、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案,推动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知识点1 中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有( A )
A.2万多种   B.3万多种
C.3 000种   D.5万多种
知识点2 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下面不属于我国四大渔场的是( D )
A.黄渤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部湾渔场 D.北海道渔场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位于日本北海道,D符合题意。
(广西贺州昭平县期末)海洋不仅美丽,而且富饶,给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在世界海洋开发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也加快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距离广西最近的渔场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中距离广西最近的渔场是位于北部湾海域北部的③渔场。
4.该海区不仅开发了海盐资源,还对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进行了大量开发,使得海口附近油类污染严重。其开发的资源最有可能是( A )
A.石油资源 B.旅游资源
C.生物资源 D.空间资源
由题干“使得海口附近油类污染严重”可知,其开发的资源最有可能是石油资源。
知识点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5.下列不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D )
A.过度开发 B.开发方式粗放
C.效率不高 D.开发力度不够
6.我国在沿海修建了许多灯塔(见下图)。下列关于灯塔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上海吴淞口灯塔
  
海南三沙北礁灯塔
A.保障航行安全
B.支持海上搜寻与救助
C.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D.方便夜间捕鱼
(山东青岛期末)读漫画“小鱼儿的‘伤心事’”,完成7~8题。
7.漫画中,小鱼的“伤心事”指的是( A )
A.过度捕捞 B.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C.海洋灾害频繁 D.人工养殖规模扩大
读图可知,小鱼的“伤心事”反映: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局部地区污染、海洋灾害频繁及人工养殖无关。
8.为缓解小鱼的“伤心事”,可采取( C )
A.健全海洋灾害监测体系
B.防治海洋污染
C.实行休渔制度
D.控制人工养殖规模
目前,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所以实施休渔制度,是解决海洋生物资源枯竭的重要措施。健全海洋灾害监测体系、防治海洋污染、控制人工养殖规模都不能有效解决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问题。
(山东济南期中)2023年11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办,海洋牧场经济备受关注。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每个海洋牧场配备一个现代化平台,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下图是我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四大海域的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9~11题。
9.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 B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读图可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黄海,有46个,B正确;渤海有19个,东海有8个,南海有12个,都不及黄海多,A、C、D错误。
10.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有( C )
①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②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 ③海域自北向南跨越寒带、温带和热带 ④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条件: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没有跨寒带,③错误;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①②④正确。
1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目的有( C )
①不断扩大海产养殖规模 ②提高海产品产量与质量,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 ③增加海产养殖从业人员就业岗位 ④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材料可知,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目的:提高海产品产量与质量,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②④正确。不断扩大海产养殖规模可能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①错误;由材料“平台只需4人就可完成所有养殖工作”可知,海洋牧场所需要的劳动力少,对增加就业岗位作用不大,③错误。
(广东肇庆模拟)珊瑚礁为许多海洋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下图为我国珊瑚礁分布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 D )
A.渤海海域
B.黄海海域
C.东海海域
D.南海海域
由材料可知,珊瑚礁被称为“海底热带雨林”,结合所学知识,珊瑚虫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的生物,死亡后骨骼堆积形成了珊瑚礁。我国南海纬度低,较其他三处海域水温高,最适宜珊瑚虫生长,珊瑚礁分布最为广泛。
13.珊瑚礁的生态价值主要是( A )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提供建筑材料
C.净化海水和空气 D.保护淡水资源
14.保护珊瑚礁的措施主要有( C )
A.发展珊瑚观光旅游
B.开发近海水产养殖
C.建立海洋保护区域
D.加固沿海防护大堤
(山东滨州期末)2024年6月8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七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长芦盐场海盐生产主要利用了海洋的( C )
A.水能资源 B.油气资源
C.化学资源 D.生物资源
长芦盐场利用的是海洋化学资源,利用海水蒸发制成盐,与水能资源、油气资源和生物资源无关。
16.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B )
①深化执法监管 ②健全预警监测 ③加大废水排放 ④加强保护修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四种措施中,深化海洋执法监管、健全预警监测和加强保护修复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大废水的排放是破坏海洋生态的做法,不可取。
17.(广东茂名一模)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海洋塑料污染
项目背景:舟山市某中学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学习时,小兰和同学们了解到人们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导致海洋塑料污染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小兰和同学们以海洋塑料污染为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收集信息
信息一 塑料制品制造成本低,抗腐蚀能力强,耐用,防水,质轻,易燃,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埋在地下几百年才可以腐烂。全球有超过800种海洋生物受到了塑料污染物的影响。塑料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的体内,导致人类身体器官的损伤,引起多种疾病。
信息二 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下图为“蓝色循环”模式图。
(1)说出海洋塑料污染的危害。
危及海洋生物的安全,不利于保护物种多样性;塑料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的体内,引起多种疾病,危及人类健康。
任务二 分析探究
(2)简析中国“蓝色循环”模式治理海洋塑料污染产生的效益。
减少海洋塑料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回收利用,节约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任务三 成果展示
(3)请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种可以代替塑料制品的物品。
纸袋、帆布袋或麻布袋。(用陶瓷杯子代替一次性塑料杯;用纸吸管代替塑料吸管;用竹编袋代替塑料袋等)
(4)请结合“蓝色循环”模式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出合理建议。(答出4点即可)
严控塑料排放丢弃,回收利用;打捞海洋中的塑料,清理回收再利用;循环使用废弃塑料;减少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研发塑料无污染处理方式;积极寻找塑料的环保替代品,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