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06:24:24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一、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避防
1.位于灾害高发区的人们,需要提前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的__位置__、安全撤离__线路__、临灾__撤离信号__等。同时,还需要做好必要的__防灾物资储备__,如地震应急包等。
2.在汛期等地质灾害易发时段,个人应提高警惕,尽量__远离危险区域__。此外,可以通过辨识一些地质灾害的__征兆__,做好应急准备。灾害发生时,应保持沉着冷静并根据环境选择正确的逃生__线路__与__方式__。灾后则应尽量远离灾害区域,避免__二次受灾__。
地震个人减灾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泥石流的预防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二、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
1.气象与洪涝灾害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应的__灾害预警__提前获知,因此应及时关注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2.洪涝灾害高发区的人们平时可做如下准备:关注__气象预报__;掌握__相关技能__,如学会划船、游泳、人工呼吸等;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等。
3.洪涝灾害一旦发生,自救时应注意以下要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山坡、屋顶等__高处__转移;如果无法安全撤离,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避免身体下沉,保持冷静,等待救援;注意水中的电线,以防触电或被电线缠绕。
知识点1 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避防
1.下列属于地震应急包内应准备的物品的是( B )
A.衣服、被褥等常用品
B.食品、水、手电及铁锤等
C.汽油、火柴
D.备用手机、照相机等
2.下列不属于滑坡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征兆的是( D )
A.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且裂缝近期加长加宽
B.坡体上的房屋出现开裂、倾斜
C.坡脚有泥土挤出
D.青蛙叫声频繁
知识点2 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
3.洪涝灾害一旦发生,下列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C )
A.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山坡、屋顶等高处转移
B.如果无法安全撤离,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
C.不要外出,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D.水中避险时注意水中的电线,以防触电或被电线缠绕
4.下列逃避洪涝灾害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A.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应向河谷两岸跑,要沿着河谷跑
B.泥石流发生时,应向河沟两侧山坡跑
C.山体滑坡时,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D.住宅淹没时,要向屋顶、大树转移,并发出呼救信号,积极寻求救援
5.(广西来宾期末)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①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 ②在城市低洼地停留
③站在高、陡的边坡 ④不到河边、水库玩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贵州黔东南期末)读某校应急疏散线路图(图中箭头表示疏散方向),完成6~8题。
6.教室1、教室2学生疏散方向为( B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图中可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根据指向标和疏散的箭头方向可以看出,教室1、教室2的疏散方向是向南。
7.教室1距最近安全场所(应急避险场所)约( C )
A.25米 B.10米
C.50米 D.100米
根据图中线段式比例尺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量得教室1距最近安全场所的图上距离约1厘米,则教室1距最近安全场所的实地距离约50米。
8.应急疏散时应( D )
①争先恐后 ②有序疏散 ③听从指挥 ④严防踩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应急疏散时应有序疏散,听从指挥,严防踩踏,不能争先恐后,①错误,②③④正确。
9.(吉林长春期中)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C )
A.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地震时,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A正确;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正确;地震时,应在室外开阔处躲避,再跑回楼内躲避会更危险,C错误;一旦发生被压情况,需要尽可能保存体力,寻求救援,D正确。
10.(广东广州期中)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C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D.不停地祷告
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应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不停地祷告无助于自救。
11.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 B )
①台风 ②滑坡 ③干旱 ④寒潮 ⑤泥石流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主要是滑坡和泥石流,②⑤正确,①③④错误。
12.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合理的是( B )
A.地震时从高楼跳窗逃生
B.沙尘天气关好门窗
C.发生洪涝时在低洼处玩水
D.台风时在高楼下行走
(广东韶关期末)2024年4月21日,广东省中北部市县多地出现大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江河洪水快速上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据此完成13~14题。
13.此次持续性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 )
A.滑坡 B.台风 C.洪涝 D.地震
读材料并根据所学可知,持续的强降雨天气会导致山体浸水严重,岩体松软,最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正确;台风、洪涝属于气象灾害,地震是地壳运动导致的,与台风活动无关。
14.遭遇强降雨天气时,我们应( B )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遭遇强降雨天气时应该及时关好门窗;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①③④正确。携带雨具外出玩耍不安全,②错误。
(福建莆田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该地发生地质灾害频次最高的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图可知,该地区地质灾害频次最高的季节是夏季,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正确。春季、秋季降水较少,地质灾害频次较少,A、C错误。冬季降水最少,地质灾害频次最少,D错误。
16.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地表崎岖不平 ②地面平坦开阔 ③降水量大且集中 ④土质疏松,岩石破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所以主要原因为地表崎岖,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1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C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开发矿产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防治泥石流和滑坡应该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考虑: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
18.(河南许昌期末)遭遇大暴雨时,下列自救互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D )
A.防汛救助人员和设施就位,各级指挥系统畅通
B.发布紧急求救热线,并确保求救热线畅通
C.做出灾害预警,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自救指导
D.躲在车内或地下室等待救援
19.【地理实践力】(山东青岛期末改编) 2021年河南省遭遇特大暴雨,郑州的灾情尤为严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次涝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探究主题:郑州涝灾的成因
探究材料:
涝灾与降水:
(1)据图2可知,郑州为温带季风气候,__夏__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据图1可知,河南省的地势特征是__西高东低__,郑州位于山地__迎风坡__(填“迎风坡”或“背风坡”),多__地形雨__(降水类型),降水多。
涝灾与地形:
(3)据图1可知,郑州市的地形类型以__平原__为主,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涝灾与湖泊、河流:
郑州大型湖泊较少,难以起到吸收强降雨的蓄水功能。
(4)不能帮忙的黄河:黄河下游是“__地上河__”,河床高于郑州的地平面,起不到泄洪的作用。
涝灾与社会经济:
(5)郑州是河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人口__稠密(众多)__,经济__发达__,建筑设施较多,损失惨重。郑州交通设施完善,地面硬化程度高,地表水不易下渗,加剧涝灾。第二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一、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避防
1.位于灾害高发区的人们,需要提前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的__ __、安全撤离__ __、临灾__ __等。同时,还需要做好必要的__ __,如地震应急包等。
2.在汛期等地质灾害易发时段,个人应提高警惕,尽量__ __。此外,可以通过辨识一些地质灾害的__ __,做好应急准备。灾害发生时,应保持沉着冷静并根据环境选择正确的逃生__ __与__ __。灾后则应尽量远离灾害区域,避免__ __。
地震个人减灾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泥石流的预防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二、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
1.气象与洪涝灾害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应的__ __提前获知,因此应及时关注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2.洪涝灾害高发区的人们平时可做如下准备:关注__ __;掌握__ __,如学会划船、游泳、人工呼吸等;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等。
3.洪涝灾害一旦发生,自救时应注意以下要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山坡、屋顶等__ __转移;如果无法安全撤离,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避免身体下沉,保持冷静,等待救援;注意水中的电线,以防触电或被电线缠绕。
知识点1 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避防
1.下列属于地震应急包内应准备的物品的是( )
A.衣服、被褥等常用品
B.食品、水、手电及铁锤等
C.汽油、火柴
D.备用手机、照相机等
2.下列不属于滑坡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征兆的是( )
A.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且裂缝近期加长加宽
B.坡体上的房屋出现开裂、倾斜
C.坡脚有泥土挤出
D.青蛙叫声频繁
知识点2 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
3.洪涝灾害一旦发生,下列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山坡、屋顶等高处转移
B.如果无法安全撤离,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
C.不要外出,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D.水中避险时注意水中的电线,以防触电或被电线缠绕
4.下列逃避洪涝灾害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应向河谷两岸跑,要沿着河谷跑
B.泥石流发生时,应向河沟两侧山坡跑
C.山体滑坡时,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D.住宅淹没时,要向屋顶、大树转移,并发出呼救信号,积极寻求救援
5.(广西来宾期末)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 ②在城市低洼地停留
③站在高、陡的边坡 ④不到河边、水库玩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贵州黔东南期末)读某校应急疏散线路图(图中箭头表示疏散方向),完成6~8题。
6.教室1、教室2学生疏散方向为(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7.教室1距最近安全场所(应急避险场所)约( )
A.25米 B.10米
C.50米 D.100米
8.应急疏散时应( )
①争先恐后 ②有序疏散 ③听从指挥 ④严防踩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吉林长春期中)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10.(广东广州期中)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D.不停地祷告
11.下列自然灾害与地震关联性较强的是( )
①台风 ②滑坡 ③干旱 ④寒潮 ⑤泥石流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12.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合理的是( )
A.地震时从高楼跳窗逃生
B.沙尘天气关好门窗
C.发生洪涝时在低洼处玩水
D.台风时在高楼下行走
(广东韶关期末)2024年4月21日,广东省中北部市县多地出现大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江河洪水快速上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据此完成13~14题。
13.此次持续性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滑坡 B.台风 C.洪涝 D.地震
14.遭遇强降雨天气时,我们应( )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福建莆田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该地发生地质灾害频次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表崎岖不平 ②地面平坦开阔 ③降水量大且集中 ④土质疏松,岩石破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开发矿产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河南许昌期末)遭遇大暴雨时,下列自救互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防汛救助人员和设施就位,各级指挥系统畅通
B.发布紧急求救热线,并确保求救热线畅通
C.做出灾害预警,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自救指导
D.躲在车内或地下室等待救援
19.【地理实践力】(山东青岛期末改编) 2021年河南省遭遇特大暴雨,郑州的灾情尤为严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此次涝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探究主题:郑州涝灾的成因
探究材料:
涝灾与降水:
(1)据图2可知,郑州为温带季风气候,__ __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据图1可知,河南省的地势特征是__ __,郑州位于山地__ __(填“迎风坡”或“背风坡”),多__ __(降水类型),降水多。
涝灾与地形:
(3)据图1可知,郑州市的地形类型以__ __为主,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涝灾与湖泊、河流:
郑州大型湖泊较少,难以起到吸收强降雨的蓄水功能。
(4)不能帮忙的黄河:黄河下游是“__ __”,河床高于郑州的地平面,起不到泄洪的作用。
涝灾与社会经济:
(5)郑州是河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人口__ __,经济__ __,建筑设施较多,损失惨重。郑州交通设施完善,地面硬化程度高,地表水不易下渗,加剧涝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