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四川省
四川省地处我国__西南腹地__,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全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__五__位。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四川 概况 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四川省地形总体上分为__川西高原__山地和__四川盆地__两大部分
东西 两大 地形 区的 主要 自然 差异 地形 地势 川西高原 山地 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四川盆地 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地势低平;中部为丘陵;东部有许多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
气候 川西高原 山地 __高原、高山__气候,大部分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四川盆地 __亚热带季风__气候,冬暖夏热,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主要 自然 灾害 川西高原 山地 滑坡、泥石流、雪灾、地震
四川盆地 __干旱__、__洪涝__、寒潮
生态 保护 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且注重__退耕还林__和__退牧还草
蜀犬吠日
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因此蜀中有“蜀犬吠日”之说。该成语常比喻少见多怪,同时说明四川多阴雨的特点。
二、西部强省
1.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强省,是我国重要的__粮食、肉类和禽类__生产基地。
2.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交通运输水平也得到了__显著提升__。如今,四川省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3.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很__不平衡__。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城乡分布与变化
1.四川省城乡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明显,城市布局明显__东多西少__。四川省东部地区有17个地级市,而西部地区仅有1个地级市,即__攀枝花市__。
2.四川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迅速扩展。
3.四川省正在努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
四、独特的地域文化
1.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四川省人杰地灵、地域独特,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厚的人文积淀,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2.独特的地域文化:麻婆豆腐、川剧中的变脸、泸州福宝古镇、蜀绣、成都的茶馆等。
知识点1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四川省除享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盆地之外,另一个地形是( B )
A.青藏高原 B.川西高原山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西高东低;该省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西部为川西高原山地,B正确。
2.下列关于四川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成都平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
B.四川盆地土壤主要为肥沃的紫色土
C.四川省所有地区均为热带季风气候
D.四川盆地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
3.(河南周口期中)下列有关四川省地形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B.地势西高东低
C.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D.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西部
四川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A、B正确,不符合题意;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该省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知识点2 西部强省
下图为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简图。读图,完成4~6题。
4.四川省( B )
A.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B.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C.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河网密布,河流多自东向西流
读图可知,四川省地形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A错误;四川省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B正确;四川省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C错误;四川省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D错误。
5.四川省的交通特点为( A )
A.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B.东部铁路均为东西走向
C.西部以水路运输为主
D.西部国道均为南北走向
读图可知,四川省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东部,因此东部稠密,西部稀疏,A正确;四川省东部的铁路有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B错误;四川省西部交通以公路为主,C错误;西部国道有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D错误。
6.影响四川省交通线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B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读图可知,四川省西部主要地形为山地、高原,地表崎岖,因此影响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知识点3 城乡分布与变化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人口密度大,川西人口密度小。结合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图,完成7~8题。
7.导致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B )
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形
C.植被 D.河流
川东与川西地形差异大,川东多盆地、丘陵,川西多高山、高原,地形的差异,导致川西人口少,川东人口多,人口分布差异悬殊。
8.与川西相比,下列对川东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经济落后
B.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C.交通线路密集
D.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与川西相比,川东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川东地区交通线路比较密集,C正确;川西地区地势起伏大,易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知识点4 独特的地域文化
(福建三明期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下图为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9.想要品尝正宗的“湘菜”,最好去( C )
A.四川省 B.广东省
C.湖南省 D.福建省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广东省简称粵,湖南省简称湘,福建省简称闽。所以想要品尝正宗的“湘菜”,最好去湖南省。
10.川菜的味道以麻辣为特色,人们都喜爱吃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 )
A.吃辣椒能强身健体,有助于长高
B.冬季气候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可以驱寒抗湿
C.四川为湿润山区,山地有利于辣椒作物生长
D.四川经济发达,人们大量购买辣椒
川菜的味道以麻辣为特色,人们都喜爱吃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候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可以驱寒抗湿,与长高、有利于辣椒生长和经济发达无关。
11.我国有丰富多样的餐饮食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D )
A.农业技术先进 B.人口分布不均
C.民族文化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有丰富多样的餐饮食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与农业技术、人口分布和民族文化无关。
(湖南郴州二模)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成都因都江堰而旱涝保收,被誉为“天府之国”。下图示意高场水文站的位置及其流量、气温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2~14题。
12.岷江为( A )
A.外流河 B.季节性河流
C.内流河 D.长江的干流
读图可知,岷江注入长江,属于长江支流,长江汇入太平洋,属于外流河,A正确,C、D错误;岷江常年有水,不属于季节性河流,B错误。
13.高场水文站附近的岷江河段( B )
A.流量稳定 B.汛期在夏秋季
C.有结冰期 D.水位长年平稳
读图可知,高场水文站附近的岷江河段汛期在夏秋季(河流流量集中在5~11月),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B正确,A、D错误;岷江冬季最低气温在0 ℃以上,无结冰期,C错误。
14.为成都赢得“天府之国”美誉的都江堰,主要体现了岷江的( C )
A.发电功能 B.养殖功能
C.灌溉功能 D.航运功能
都江堰为成都平原提供了灌溉水源,为成都平原赢得“天府之国”美誉,体现了岷江的灌溉功能,C正确;不能体现出发电功能、养殖功能、航运功能,A、B、D错误。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据此完成15~16题。
15.诗句中“蜀”地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C )
A.贵阳 B.西安
C.成都 D.长沙
诗句中“蜀”地是指四川省,该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成都。
16.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图)主要是为了( D )
A.考虑居民点分布 B.降低公路造价
C.视觉上的美观 D.减缓公路坡度
蜀道公路呈“之”字形主要是为了减缓公路的坡度,这样可以更省力。
成都有“美食之都”的称号,“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7~18题。
蜀犬吠日
成都
17.“蜀犬吠日”反映了四川省( C )
A.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B.物产丰富,天府之国
C.降水丰富,多阴雨天
D.地广人稀,外来人少
“蜀犬吠日”意思是说在四川的狗看到太阳就狂叫,说明了当地很少见到太阳出来。这是由于当地是四川盆地,地形封闭,雾气难以吹散,容易形成大雾,因此多阴雨天,降水丰富。
18.下列美食,不属于四川省地方美食的是( B )
A.麻辣烫 B.刀削面
C.麻婆豆腐 D.夫妻肺片
麻辣烫、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都属于四川省地方美食,刀削面是山西省的一种特色传统面食。
19.(河北廊坊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四川省是我国水电大省,2023年水力发电3 583.3亿千瓦时,占全省4 712.6亿千瓦时总发电量的76%,位居全国首位。下图为四川省地形图。
(1)四川省地形总体上分为__川西高原山地__和__四川盆地__两大部分,地势大致__西高东低__。
(2)长江干流流经四川省,其西段(金沙江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自北向南__,东段的流向大致是__自西南向东北__。
(3)从地形和气候两个角度,分析四川省西部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
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大。
(4)四川省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源头,试分析该省大力发展水电产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增加就业机会;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当地的能源消费构成;完善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20.(陕西咸阳三模)【深度思辨 学以致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长江经济带,是我国西部核心地带,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承担着引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读成渝地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区域位置优越】
(1)成渝地区位于长江__上游__(填“上游”“中游”或“下游”)地区,成渝经济圈主要包括四川省的__成都__(城市)市和重庆市的大部分,两城市虽远距三百多千米,但只需90分钟车程,发达的交通使两城市的人们如同生活在同一城市。
【资源优势凸显】
(2)成渝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的矿产资源有__煤__、铁、铜和盐矿等。当地还有多种珍稀动植物资源,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__大熊猫__的重要栖息地。
【陆海内外联动】
(3)成渝地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请分析成渝地区发展的交通优势。
铁路运输发达,水运便利。
【绿色生态发展】
(4)有人认为成渝经济圈应重点发展重工业和能源产业。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出理由。
同意。成渝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重工业发展、增加当地的收入等。(或不同意。重工业耗能高、污染重,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四川省
四川省地处我国__ __,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全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__ __位。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四川 概况 四川省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西高东低。四川省地形总体上分为__ __山地和__ __两大部分
东西 两大 地形 区的 主要 自然 差异 地形 地势 川西高原 山地 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四川盆地 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地势低平;中部为丘陵;东部有许多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
气候 川西高原 山地 __ __气候,大部分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降水量少而集中
四川盆地 __ __气候,冬暖夏热,降水丰沛,冬春多雾
主要 自然 灾害 川西高原 山地 滑坡、泥石流、雪灾、地震
四川盆地 __ __、__ __、寒潮
生态 保护 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且注重__ __和__
蜀犬吠日
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因此蜀中有“蜀犬吠日”之说。该成语常比喻少见多怪,同时说明四川多阴雨的特点。
二、西部强省
1.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强省,是我国重要的__ __生产基地。
2.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的交通运输水平也得到了__ __。如今,四川省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3.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很__ __。地广人稀的川西高原山地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城乡分布与变化
1.四川省城乡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明显,城市布局明显__ __。四川省东部地区有17个地级市,而西部地区仅有1个地级市,即__ __。
2.四川省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迅速扩展。
3.四川省正在努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
四、独特的地域文化
1.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地域文化。四川省人杰地灵、地域独特,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厚的人文积淀,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
2.独特的地域文化:麻婆豆腐、川剧中的变脸、泸州福宝古镇、蜀绣、成都的茶馆等。
知识点1 川西高原山地和四川盆地
1.四川省除享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盆地之外,另一个地形是( )
A.青藏高原 B.川西高原山地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下列关于四川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都平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
B.四川盆地土壤主要为肥沃的紫色土
C.四川省所有地区均为热带季风气候
D.四川盆地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
3.(河南周口期中)下列有关四川省地形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B.地势西高东低
C.地貌类型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D.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西部
知识点2 西部强省
下图为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简图。读图,完成4~6题。
4.四川省( )
A.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B.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C.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河网密布,河流多自东向西流
5.四川省的交通特点为( )
A.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B.东部铁路均为东西走向
C.西部以水路运输为主
D.西部国道均为南北走向
6.影响四川省交通线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知识点3 城乡分布与变化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人口密度大,川西人口密度小。结合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图,完成7~8题。
7.导致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悬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形
C.植被 D.河流
8.与川西相比,下列对川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落后
B.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C.交通线路密集
D.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知识点4 独特的地域文化
(福建三明期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下图为我国八大菜系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9.想要品尝正宗的“湘菜”,最好去( )
A.四川省 B.广东省
C.湖南省 D.福建省
10.川菜的味道以麻辣为特色,人们都喜爱吃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吃辣椒能强身健体,有助于长高
B.冬季气候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可以驱寒抗湿
C.四川为湿润山区,山地有利于辣椒作物生长
D.四川经济发达,人们大量购买辣椒
11.我国有丰富多样的餐饮食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
A.农业技术先进 B.人口分布不均
C.民族文化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湖南郴州二模)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成都因都江堰而旱涝保收,被誉为“天府之国”。下图示意高场水文站的位置及其流量、气温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2~14题。
12.岷江为( )
A.外流河 B.季节性河流
C.内流河 D.长江的干流
13.高场水文站附近的岷江河段( )
A.流量稳定 B.汛期在夏秋季
C.有结冰期 D.水位长年平稳
14.为成都赢得“天府之国”美誉的都江堰,主要体现了岷江的( )
A.发电功能 B.养殖功能
C.灌溉功能 D.航运功能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据此完成15~16题。
15.诗句中“蜀”地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A.贵阳 B.西安
C.成都 D.长沙
16.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图)主要是为了( )
A.考虑居民点分布 B.降低公路造价
C.视觉上的美观 D.减缓公路坡度
成都有“美食之都”的称号,“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7~18题。
蜀犬吠日
成都
17.“蜀犬吠日”反映了四川省( )
A.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B.物产丰富,天府之国
C.降水丰富,多阴雨天
D.地广人稀,外来人少
18.下列美食,不属于四川省地方美食的是( )
A.麻辣烫 B.刀削面
C.麻婆豆腐 D.夫妻肺片
19.(河北廊坊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四川省是我国水电大省,2023年水力发电3 583.3亿千瓦时,占全省4 712.6亿千瓦时总发电量的76%,位居全国首位。下图为四川省地形图。
(1)四川省地形总体上分为__ __和__ __两大部分,地势大致__ __。
(2)长江干流流经四川省,其西段(金沙江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 __,东段的流向大致是__ __。
(3)从地形和气候两个角度,分析四川省西部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
(4)四川省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源头,试分析该省大力发展水电产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20.(陕西咸阳三模)【深度思辨 学以致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长江经济带,是我国西部核心地带,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承担着引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读成渝地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区域位置优越】
(1)成渝地区位于长江__ __(填“上游”“中游”或“下游”)地区,成渝经济圈主要包括四川省的__ __(城市)市和重庆市的大部分,两城市虽远距三百多千米,但只需90分钟车程,发达的交通使两城市的人们如同生活在同一城市。
【资源优势凸显】
(2)成渝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的矿产资源有__ __、铁、铜和盐矿等。当地还有多种珍稀动植物资源,是著名的“生物活化石”——__ __的重要栖息地。
【陆海内外联动】
(3)成渝地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请分析成渝地区发展的交通优势。
【绿色生态发展】
(4)有人认为成渝经济圈应重点发展重工业和能源产业。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