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首都职能 建设成就与未来发展
一、首都职能
1.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__首都__。
2.北京是全国__政治__中心、__文化__中心、__国际交往__中心、__科技创新__中心。
3.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__党和国家中央机关__所在地;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经常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召开过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
从发展方向看,北京的城市职能不是成为工业中心,而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因此应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建设成就与未来发展
1.经过多年的建设,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__超大城市__。
2.北京的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高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__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__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
3.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将其建设成国际一流的__和谐宜居__之都。
4.北京正在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首都__功能核心区__和__中心城区__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__雄安新区__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平原地区新城是重点支撑和发展地区,山区是生态涵养区。
重难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及实例
城市职能 实例
政治中心 党和国家中央机关所在地
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机构的总部所在地
文化中心 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国家大剧院
科技创 新中心 有众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聚集
国际交 往中心 各国驻华大使馆设在北京
经常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召开重要国际会议
【对点训练】
(陕西西安期末)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新的城市规划将北京市划分为核心区、中心城区、生态涵养区等区域。读图,完成1~2题。
北京市城市规划图
北京市中心城区地图
北京市核心区地图
1.北京市建设生态涵养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C )
A.综合开发矿产资源
B.兴建工业中心
C.山区整体生态保育
D.兴建服务中心
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生态屏障和重要资源保障地,是构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区域。北京市建设生态涵养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山区整体生态保育,C正确;北京矿产资源并不丰富;兴建工业中心会污染环境,不符合建设生态涵养区的目标;兴建服务中心对建设生态涵养区起不到作用。
2.下列城市战略定位与北京城市职能不相符的是( D )
A.政治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文化中心 D.经济中心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
知识点1 首都职能
1.(贵州铜仁期末)北京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这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C )
A.政治中心 B.经济中心
C.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吉林白城期中)2023年5月26日,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中关村文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1 100多名专家学者讨论了“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话题。据此完成2~3题。
2.中关村论坛召开,体现北京是我国( D )
①政治中心 ②国际交往中心 ③科技创新中心
④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关村论坛召开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不能体现政治中心职能。
3.北京科技创新产业发达,主要是北京( C )
A.矿产资源丰富 B.生态环境优美
C.高端人才众多 D.历史积淀深厚
北京成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是基于高端人才聚集,按照“三步走”方针,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
知识点2 建设成就与未来发展
4.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今后城市发展和布局所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D )
A.所有工业迁出市区
B.缩小城区绿地,改建住宅
C.扩大城市范围
D.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今后城市发展和布局所采取的措施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北京有人才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污染少,符合北京发展的方向。
5.(山东德州一模)下图示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关联。读图,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D )
A.减少就业机会
B.扩大技术差异
C.增加通勤成本
D.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整体发展,缩短通勤时间,缩小三地之间的经济技术差异。
(贵州铜仁期中)《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据此完成6~7题。
6.“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它主要位于北京市的( C )
A.东部、南部山区 B.西部、南部高原区
C.西部、北部山区 D.东部、北部平原区
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应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读图可知,北京的生态涵养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的西部和北部;结合图例可知,北京的西部和北部主要为山区。
7.现在北京市级行政中心已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其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影响是( D )
A.增强首都城市职能
B.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C.减少通州人口数量
D.缓解交通和环境压力
北京市行政中心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作用是疏解北京市的非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带来的交通和环境压力问题,D正确;该行为没有增强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城市职能,也没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A、B错误;该行为增加了北京副中心通州人口数量,C错误。
(贵州贵阳期末)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北京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历史悠久,拥有古老的胡同与传统民居。据此完成8~10题。
8.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发展的最有利条件是( B )
A.水源充足 B.科技人才多
C.靠近煤炭产区 D.用地广
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人才和科技,与水源充足、靠近煤炭产区和用地广无关。
9.下列民居体现北京传统文化的是( C )
A.蒙古包 B.吊脚楼
C.四合院 D.土楼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体现了北京传统文化。蒙古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吊脚楼是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的民居,土楼是福建的典型民居。
10.为更好地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 A )
A.扩大绿地面积
B.大力建设欧式住宅
C.建大型钢铁厂
D.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
为更好地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扩大绿地面积。大力建设欧式住宅、建大型钢铁厂、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都是不合理的做法。
(河北廊坊期末)2024年3月5日至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据此完成11~13题。
11.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A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的经济中心 D.国际交往的中心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12.北京作为首都,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D )
①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 ④我国大城市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体现了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③正确。北京名胜古迹众多,是我国大城市之一,不能体现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②④错误。
13.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在城市建设中,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B )
①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②加强对名胜古迹的保护,发展旅游业 ③在城市中心打造一批开放式街心公园、绿地广场 ④大力发展传统工业,不断扩大城市规模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有利于建设世界城市和国家首都,减轻交通拥堵;②加强对名胜古迹的保护,发展旅游业,适合文化名城的称号;③在城市中心打造一批开放式街心公园、绿地广场,使北京成为宜居城市;④大力发展传统工业,环境污染加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北京西城期末)在北京旅行,一定不要错过北京观光公交1号线,乘坐该线公交车可以游览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图1为北京中轴线及其遗产构成要素示意图、图2为观光公交1号线站点图、图3为某游客拍摄的故宫角楼。读图,完成14~16题。
图1
图2
图3
14.乘坐观光1号线从永定门内站出发一路向北,依次经过的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有( C )
A.先农坛、天桥、正阳门、天安门
B.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
C.先农坛、正阳门、天安门、故宫
D.永定门、天坛、故宫、天安门
读北京中轴线及其遗产构成要素示意图可知,天桥并不是中轴线遗产的构成要素;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自北向南,与题目从永定门内站出发一路向北不符;先农坛、正阳门、天安门、故宫,自南向北排列;故宫位于天安门以北。
15.故宫角楼的建筑特点适应了北京( C )
A.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B.全年高温的气温特点
C.夏季多雨的降水特点
D.草原广布的植被特点
故宫角楼的建筑特点与地势无关,A错误;北京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B错误;北京夏季多雨,角楼的屋顶常采用坡式屋顶,具有较大的坡度和悬挑设计,可以使雨水快速从屋顶流下,减少积水,C正确;角楼建筑与植被类型无关,且北京处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带,D错误。
16.北京中轴线及其遗产构成要素,最主要体现出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 )
A.文化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政治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中轴线及其遗产体现了北京的文化中心职能,不能体现北京的其他职能,B、C、D错误。
(河南郑州期末)“碳中和”是把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处理掉,实现“排放”=“吸收”。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2年冬奥会上,组委会先是将外迁后的“首钢”改造为入驻地,其次,所有的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力争“碳中和”。据此完成17~18题。
17.“首钢”外迁对北京市的主要影响是( B )
A.缓解了交通拥堵
B.改善了环境质量
C.改善了住房状况
D.缓解了就业问题
“首钢”搬迁还给首都蓝天和绿地,粉尘、烟尘、二氧化硫排放减少,而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住房状况不是主要影响;搬迁首钢不利于缓解就业问题。
18.北京冬奥会力争“碳中和”,组委会采取的措施有( C )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 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太阳能是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有利于实现“碳中和”,①正确;使用传统能源汽车,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②错误;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③错误;减少使用办公纸张,节省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④正确。
19.(北京朝阳期末)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第十年。十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携手并进,实现新的突破。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简图及协同发展成就相关资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结合图文材料,填写①~⑩。
①__北方__ ②__太行__ ③__平原__ ④__劳动力__ ⑤__高新技术__ ⑥__科技创新__ ⑦__一体化__
⑧__渤__ ⑨__天津__ ⑩__京津唐__
(2)结合材料,说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两条即可)
经济实力增强;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20.(山东菏泽期末)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服务现在、预测未来”。北京市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古城,也是现代化的大都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围绕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展学习。读北京市地形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过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北京有着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
(1)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请据图描述北京的相对位置。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北部是燕山,西部是西山,距渤海较近;东南与天津市为邻,其余方位与河北省为邻。
西山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著名的“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就位于西山文化带。
(2)据图判断西山的走向及西山对北京气候的影响。
东北—西南走向;影响:冬季阻挡西北风,防寒;夏季迎东南风,降水较多。
探究二:现在——国家首都,世界城市
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3)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政治中心: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设有众多国家机关。文化中心:北京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荟萃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拥有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诸多文化场所。
探究三:未来——绿色发展,宜居城市
北京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4)伴随着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关于古老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传统文化建筑可以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合理修缮;制定相关制度和保护措施;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开发传统文化的文旅产品;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宣传力度等。第2课时 首都职能 建设成就与未来发展
一、首都职能
1.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__ __。
2.北京是全国__ __中心、__ __中心、__ __中心、__ __中心。
3.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__ __所在地;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经常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召开过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
从发展方向看,北京的城市职能不是成为工业中心,而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因此应控制环境污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建设成就与未来发展
1.经过多年的建设,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__ __。
2.北京的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高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__ __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
3.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将其建设成国际一流的__ __之都。
4.北京正在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首都__ __和__ __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__ __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平原地区新城是重点支撑和发展地区,山区是生态涵养区。
重难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及实例
城市职能 实例
政治中心 党和国家中央机关所在地
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机构的总部所在地
文化中心 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国家大剧院
科技创 新中心 有众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聚集
国际交 往中心 各国驻华大使馆设在北京
经常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召开重要国际会议
【对点训练】
(陕西西安期末)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新的城市规划将北京市划分为核心区、中心城区、生态涵养区等区域。读图,完成1~2题。
北京市城市规划图
北京市中心城区地图
北京市核心区地图
1.北京市建设生态涵养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综合开发矿产资源
B.兴建工业中心
C.山区整体生态保育
D.兴建服务中心
2.下列城市战略定位与北京城市职能不相符的是( )
A.政治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文化中心 D.经济中心
知识点1 首都职能
1.(贵州铜仁期末)北京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这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
A.政治中心 B.经济中心
C.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吉林白城期中)2023年5月26日,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中关村文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1 100多名专家学者讨论了“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话题。据此完成2~3题。
2.中关村论坛召开,体现北京是我国( )
①政治中心 ②国际交往中心 ③科技创新中心
④文化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北京科技创新产业发达,主要是北京( )
A.矿产资源丰富 B.生态环境优美
C.高端人才众多 D.历史积淀深厚
知识点2 建设成就与未来发展
4.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今后城市发展和布局所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所有工业迁出市区
B.缩小城区绿地,改建住宅
C.扩大城市范围
D.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山东德州一模)下图示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关联。读图,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减少就业机会
B.扩大技术差异
C.增加通勤成本
D.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贵州铜仁期中)《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据此完成6~7题。
6.“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它主要位于北京市的( )
A.东部、南部山区 B.西部、南部高原区
C.西部、北部山区 D.东部、北部平原区
7.现在北京市级行政中心已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其对北京中心城区的影响是( )
A.增强首都城市职能
B.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C.减少通州人口数量
D.缓解交通和环境压力
(贵州贵阳期末)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北京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历史悠久,拥有古老的胡同与传统民居。据此完成8~10题。
8.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发展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水源充足 B.科技人才多
C.靠近煤炭产区 D.用地广
9.下列民居体现北京传统文化的是( )
A.蒙古包 B.吊脚楼
C.四合院 D.土楼
10.为更好地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 )
A.扩大绿地面积
B.大力建设欧式住宅
C.建大型钢铁厂
D.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
(河北廊坊期末)2024年3月5日至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据此完成11~13题。
11.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的经济中心 D.国际交往的中心
12.北京作为首都,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①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 ④我国大城市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在城市建设中,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
①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②加强对名胜古迹的保护,发展旅游业 ③在城市中心打造一批开放式街心公园、绿地广场 ④大力发展传统工业,不断扩大城市规模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北京西城期末)在北京旅行,一定不要错过北京观光公交1号线,乘坐该线公交车可以游览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图1为北京中轴线及其遗产构成要素示意图、图2为观光公交1号线站点图、图3为某游客拍摄的故宫角楼。读图,完成14~16题。
图1
图2
图3
14.乘坐观光1号线从永定门内站出发一路向北,依次经过的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有( )
A.先农坛、天桥、正阳门、天安门
B.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
C.先农坛、正阳门、天安门、故宫
D.永定门、天坛、故宫、天安门
15.故宫角楼的建筑特点适应了北京( )
A.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B.全年高温的气温特点
C.夏季多雨的降水特点
D.草原广布的植被特点
16.北京中轴线及其遗产构成要素,最主要体现出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文化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政治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河南郑州期末)“碳中和”是把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处理掉,实现“排放”=“吸收”。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2年冬奥会上,组委会先是将外迁后的“首钢”改造为入驻地,其次,所有的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力争“碳中和”。据此完成17~18题。
17.“首钢”外迁对北京市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了交通拥堵
B.改善了环境质量
C.改善了住房状况
D.缓解了就业问题
18.北京冬奥会力争“碳中和”,组委会采取的措施有( )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 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减少使用办公纸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9.(北京朝阳期末)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第十年。十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携手并进,实现新的突破。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简图及协同发展成就相关资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结合图文材料,填写①~⑩。
①__ __ ②__ __ ③__ __ ④__ __ ⑤__ __ ⑥__ __ ⑦__ __
⑧__ __ ⑨__ __ ⑩__ __
(2)结合材料,说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两条即可)
20.(山东菏泽期末)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服务现在、预测未来”。北京市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古城,也是现代化的大都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围绕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开展学习。读北京市地形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过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北京有着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
(1)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请据图描述北京的相对位置。
西山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著名的“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就位于西山文化带。
(2)据图判断西山的走向及西山对北京气候的影响。
探究二:现在——国家首都,世界城市
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3)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探究三:未来——绿色发展,宜居城市
北京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4)伴随着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关于古老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你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