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动
一、南水北调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长江__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华北__、__西北__地区。
(2)B线是从长江中游__丹江口__水库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
(3)C线路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三__级阶梯,该线路主要利用__京杭__运河输水。
(4)B线和C线工程现已竣工并通水运行,但A线工程仍处于规划研究阶段,原因是__海拔高,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地形复杂,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耗资巨大等__。
二、我国的土地资源
土地利 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地区
林地 东部季风区的山地地区。我国的三大林区为:__东北林区__、__西南林区__和南方林区
草地 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高山上。__内蒙古__、__新疆__、__西藏__、青海等省级行政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三、我国的海洋资源
(1)图中我国四大渔场分别是①__黄渤海__渔场;②__舟山__渔场(最大);③__北部湾__渔场;④__南海沿岸__渔场。
(2)位于渤海沿岸的A__长芦盐场__是我国著名盐场之一,年产海盐量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__1/4__。
考点1 水资源
1.(黑龙江中考)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D )
A.海水淡化 B.跨流域调水
C.防治水污染 D.兴建水库
水库可以在河流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兴建水库,D正确。跨流域调水是解决空间分布不平衡的措施,海水淡化、防治水污染是节约用水的措施。
2.(黑龙江绥化中考)读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__长江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2)东线工程:主要利用__京杭__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3)中线工程:从__丹江口__水库引水,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4)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__空间__(填“时间”或“空间”)分布不平衡的有效办法之一。
考点2 土地资源与农业
3.(吉林中考)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B )
A.在农耕区过度放牧
B.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
C.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
D.多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不能在农耕区过度放牧,A错误;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是正确的措施,因为它有助于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B正确;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会减少耕地面积,不利于耕地保护,C错误;多使用农药、化肥虽然短期内可能提高粮食产量,但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D错误。
(青海中考)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4~5题。
人工割麦
老式小麦收割机
人工智能收割机
4.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D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读图可知,农作物是小麦,属于耐旱作物,多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D正确;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A、B错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农作物以水稻为主,C错误。
5.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 B )
A.藏粮于民 B.藏粮于技
C.藏粮于地 D.藏粮于天
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由人工收割到老式收割机,最后转变为人工智能收割机,属于农业技术水平上升,藏粮于技,B正确;藏粮于民是指增加农业劳动力,A错误;藏粮于地属于增加耕地面积,C错误;藏粮于天多指气候条件优越,D错误。
考点3 矿产资源与工业
(辽宁中考)汽车产业是体现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形成多个汽车产业群。读图,完成6~7题。
中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城市分布图
6.中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城市多位于( D )
A.西北内陆 B.三江平原
C.青藏高原 D.东部地区
读图可知,中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城市集中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的东部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这些地区工业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发达,人才丰富,D正确;西北内陆、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均分布较少,A、B、C错误。
7.能为长三角、珠三角汽车产业群所在区域提供能源的是( A )
A.西气东输工程
B.京哈高速铁路
C.南水北调工程
D.坎儿井引水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是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的重要工程,能够为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支持其工业发展,A正确。京哈高速铁路是交通运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坎儿井引水工程是新疆地区的引水灌溉工程,B、C、D错误。
(湖南长沙中考)人工智能技术(AI)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B )
A.交通运输 B.科技人才
C.原料能源 D.人口数量
AI产业发展依靠的最主要因素是科技人才,与交通运输、原料能源关系不大,与人口数量无关。
9.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有( A )
①酒店机器人送餐 ②物流自动分拣货物 ③智能辅助驾驶 ④完全取代教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结合所学知识,AI产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提供很多方便,它的作用主要有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促进产业升级,如酒店机器人送餐、物流自动分拣货物、智能辅助驾驶,①②③正确;AI产品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④错误。
考点4 海洋资源
(山东聊城中考)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4年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旨在让我们唤醒对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诺的新深度。读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 C )
A.禁止海盐生产,保护海洋生态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增加渔民收入
C.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努力做到捕养结合,C正确;禁止海盐生产和禁止海上石油开采做法太绝对,不利于经济发展,A、D错误;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会破坏海洋资源,B错误。
11.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 D )
A.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
B.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
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D正确;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地形复杂多样均与发展海洋牧场无关。
考点5 交通运输
(四川宜宾中考)我国是高速铁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国家,高速铁路网正在形成。下图为我国高速铁路干线规则示意图(2016—2030年)。据此完成12~13题。
12.八横高速铁路中里程最长的线路是( B )
A.绥芬河—满洲里 B.连云港—乌鲁木齐
C.厦门—成都 D.青岛—银川
八横高速铁路中里程最长的线路是连云港—乌鲁木齐,沟通我国东西交通;绥芬河—满洲里、厦门—成都、青岛—银川路线相对较短。
13.我国高速铁路干线(规划)的分布特点是( C )
A.省级行政中心均通高速铁路
B.铁路干线以南北干线为主
C.中东部高速铁路呈网状布局
D.铁路干线以东西干线为主
我国高速铁路的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密集,西部地区稀疏,中东部高速铁路呈网状布局;拉萨没有通高速铁路;铁路干线南北、东西干线均有分布,以“八横八纵”为主。
14.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A )
A.带动经济发展 B.促进矿产开发
C.保护生态环境 D.缩短空间距离
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促进沿线城市之间的互动往来,带动经济发展;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高速铁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会对沿线环境造成破坏;缩短的是时间距离,而非空间距离。
(四川眉山中考)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4日,全国快递业务量达400亿件,比2019年提前了128天,比2022年提前了24天。为做好假期寄递服务,今年“五一”期间全国400万名快递员坚守岗位,穿梭在大街小巷。据此完成15~17题。
15.促使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劳动力廉价 B.市场广阔
C.政策支持 D.资金充足
根据材料信息“全国快递业务量达400亿件,比2019年提前了128天,比2022年提前了24天”,这反映出快递市场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市场广阔,B正确。
16.家住成都的一位市民网购了2千克辽宁丹东草莓,商家运输草莓主要采用( A )
A.航空运输 B.内河航运
C.海洋运输 D.公路运输
草莓属于水果、保质期较短,且成都到辽宁距离远,适宜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运送。
17.快递业务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C )
①增加就业岗位 ②造成交通拥堵 ③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第5章 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动
一、南水北调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 __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 __、__ __地区。
(2)B线是从长江中游__ __水库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
(3)C线路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 __级阶梯,该线路主要利用__ __运河输水。
(4)B线和C线工程现已竣工并通水运行,但A线工程仍处于规划研究阶段,原因是__ __。
二、我国的土地资源
土地利 用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地区
林地 东部季风区的山地地区。我国的三大林区为:__ __、__ __和南方林区
草地 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高山上。__ __、__ __、__ __、青海等省级行政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三、我国的海洋资源
(1)图中我国四大渔场分别是①__ __渔场;②__ __渔场(最大);③__ __渔场;④__ __渔场。
(2)位于渤海沿岸的A__ __是我国著名盐场之一,年产海盐量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__ __。
考点1 水资源
1.(黑龙江中考)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
A.海水淡化 B.跨流域调水
C.防治水污染 D.兴建水库
2.(黑龙江绥化中考)读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__ 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2)东线工程:主要利用__ __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3)中线工程:从__ __水库引水,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4)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__ __(填“时间”或“空间”)分布不平衡的有效办法之一。
考点2 土地资源与农业
3.(吉林中考)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在农耕区过度放牧
B.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
C.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
D.多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青海中考)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深刻影响着农业生产,助力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图展现了我国某地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读图,完成4~5题。
人工割麦
老式小麦收割机
人工智能收割机
4.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5.图中小麦收割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粮食安全重视( )
A.藏粮于民 B.藏粮于技
C.藏粮于地 D.藏粮于天
考点3 矿产资源与工业
(辽宁中考)汽车产业是体现国家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形成多个汽车产业群。读图,完成6~7题。
中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城市分布图
6.中国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城市多位于( )
A.西北内陆 B.三江平原
C.青藏高原 D.东部地区
7.能为长三角、珠三角汽车产业群所在区域提供能源的是( )
A.西气东输工程
B.京哈高速铁路
C.南水北调工程
D.坎儿井引水工程
(湖南长沙中考)人工智能技术(AI)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科技人才
C.原料能源 D.人口数量
9.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有( )
①酒店机器人送餐 ②物流自动分拣货物 ③智能辅助驾驶 ④完全取代教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4 海洋资源
(山东聊城中考)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4年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旨在让我们唤醒对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诺的新深度。读图,完成10~11题。
10.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禁止海盐生产,保护海洋生态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增加渔民收入
C.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11.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 )
A.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
B.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
考点5 交通运输
(四川宜宾中考)我国是高速铁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国家,高速铁路网正在形成。下图为我国高速铁路干线规则示意图(2016—2030年)。据此完成12~13题。
12.八横高速铁路中里程最长的线路是( )
A.绥芬河—满洲里 B.连云港—乌鲁木齐
C.厦门—成都 D.青岛—银川
13.我国高速铁路干线(规划)的分布特点是( )
A.省级行政中心均通高速铁路
B.铁路干线以南北干线为主
C.中东部高速铁路呈网状布局
D.铁路干线以东西干线为主
14.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
A.带动经济发展 B.促进矿产开发
C.保护生态环境 D.缩短空间距离
(四川眉山中考)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4日,全国快递业务量达400亿件,比2019年提前了128天,比2022年提前了24天。为做好假期寄递服务,今年“五一”期间全国400万名快递员坚守岗位,穿梭在大街小巷。据此完成15~17题。
15.促使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廉价 B.市场广阔
C.政策支持 D.资金充足
16.家住成都的一位市民网购了2千克辽宁丹东草莓,商家运输草莓主要采用( )
A.航空运输 B.内河航运
C.海洋运输 D.公路运输
17.快递业务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
①增加就业岗位 ②造成交通拥堵 ③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