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训练(二)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自测时间:30分钟 分值: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吉林长春期中)下列各组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台风、寒潮 B.地震、滑坡
C.台风、泥石流 D.地震、台风
(甘肃庆阳期中改编)我国气候上习惯将3、4、5月划为春季,6、7、8月划为夏季,9、10、11月划为秋季,12、1、2月划为冬季。我国西北地区因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大风天气频繁、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频率随季节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2~4题。
2.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导致沙尘暴频发的社会因素是( )
A.大风天气多 B.沙质土壤多
C.植被较稀少 D.人类不合理的利用
4.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关。能够有效减轻这种灾害性天气的人类活动是( )
A.在农业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B.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C.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不断开垦草场,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
(山东滨州期中改编)图中两次地震在发生前后都出现了降雪天气,导致气温较低,给灾后的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图1为这两次地震发生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手机地震预警图。据此完成5~7题。
图1
图2
5.对这两次地震救援工作影响较大的天气( )
A. B.
C. D.
6.12月18日晚,兰州正在睡梦中的人们,突然听到手机地震秒数倒计时。这说明( )
A.地震可以预测
B.人们完全可以掌控地震
C.人们可以阻止地震
D.地震可以提前预警
7.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防震避震建议,错误的是( )
A.躲到课桌下面
B.躲到空间狭小的洗手间里
C.尽量使用棉被、枕头、书包等软物体保护头部
D.乘电梯逃生
(山东临沂期中)中央气象台11月22日发布寒潮预警,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体验冷暖骤变。下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速冻地图。据此完成8~9题。
8.全国速冻地图反映( )
A.我国气温从北向南降低
B.冬季风使得我国夏季东西温差很大
C.我国气温从西向东降低
D.冬季风使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增大
9.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拉萨几乎不受影响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近 D.深居内陆
二、综合题(共10分)
10.(山西运城期末)寒潮来袭,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天气。2023年1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突发险情应对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探究一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之一。常见的气象灾害种类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冻雨等。
(1)列举两个我国冬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2分)
(2)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霜冻的是( )(2分)
A. B. C. D.
探究二 灾害预警
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I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
(3)2023年12月13日,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暴雪黄色预警和冰冻黄色预警。这说明灾害达到什么程度?(2分)
探究三 灾害防范
(4)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某政府部门做法正确的有( )(2分)
①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②加强交通路况及电力巡查,及时做好除冰除雪工作 ③全力做好能源保障和保暖保供,让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④为防止道路结冰引发交通事故,全面封锁道路,禁止一切通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为减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自己的影响,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么防范?(2分)阶段训练(二)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自测时间:30分钟 分值: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吉林长春期中)下列各组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 )
A.台风、寒潮 B.地震、滑坡
C.台风、泥石流 D.地震、台风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沙尘暴等。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甘肃庆阳期中改编)我国气候上习惯将3、4、5月划为春季,6、7、8月划为夏季,9、10、11月划为秋季,12、1、2月划为冬季。我国西北地区因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大风天气频繁、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频率随季节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2~4题。
2.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A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图可知,3、4、5月份(春季)的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
3.导致沙尘暴频发的社会因素是( D )
A.大风天气多 B.沙质土壤多
C.植被较稀少 D.人类不合理的利用
我国西北地区因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寒潮大风天气频繁、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中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寒潮大风天气频繁属于自然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属于社会因素。
4.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关。能够有效减轻这种灾害性天气的人类活动是( B )
A.在农业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B.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C.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不断开垦草场,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
沙尘暴多发生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稀少。“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可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沙尘暴的发生,B正确;“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不断开垦草场,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会使地表植被减少,增加土地荒漠化面积,使沙尘暴出现频率增加且加重,C、D错误;“在农业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与沙尘暴无关,A错误。
(山东滨州期中改编)图中两次地震在发生前后都出现了降雪天气,导致气温较低,给灾后的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图1为这两次地震发生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手机地震预警图。据此完成5~7题。
图1
图2
5.对这两次地震救援工作影响较大的天气( D )
A. B.
C. D.
6.12月18日晚,兰州正在睡梦中的人们,突然听到手机地震秒数倒计时。这说明( D )
A.地震可以预测
B.人们完全可以掌控地震
C.人们可以阻止地震
D.地震可以提前预警
7.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防震避震建议,错误的是( D )
A.躲到课桌下面
B.躲到空间狭小的洗手间里
C.尽量使用棉被、枕头、书包等软物体保护头部
D.乘电梯逃生
(山东临沂期中)中央气象台11月22日发布寒潮预警,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多地体验冷暖骤变。下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速冻地图。据此完成8~9题。
8.全国速冻地图反映( D )
A.我国气温从北向南降低
B.冬季风使得我国夏季东西温差很大
C.我国气温从西向东降低
D.冬季风使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增大
我国南北跨纬度范围大,气温从南向北降低,A、C错误;冬季风不会影响我国夏季温差,B错误;冬季风使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增大,D正确。
9.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拉萨几乎不受影响的原因是( A )
A.地势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近 D.深居内陆
与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比,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地势较高,不受寒潮影响。
二、综合题(共10分)
10.(山西运城期末)寒潮来袭,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天气。2023年1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突发险情应对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探究一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之一。常见的气象灾害种类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冻雨等。
(1)列举两个我国冬季易发生的气象灾害。(2分)
寒潮、霜冻、冻雨。(任写两个)
(2)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霜冻的是( B )(2分)
A. B. C. D.
探究二 灾害预警
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I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
(3)2023年12月13日,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寒潮黄色预警、暴雪黄色预警和冰冻黄色预警。这说明灾害达到什么程度?(2分)
较重。
探究三 灾害防范
(4)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某政府部门做法正确的有( A )(2分)
①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②加强交通路况及电力巡查,及时做好除冰除雪工作 ③全力做好能源保障和保暖保供,让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④为防止道路结冰引发交通事故,全面封锁道路,禁止一切通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为减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自己的影响,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么防范?(2分)
注意保暖,减少外出次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