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检测 第6章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小韦同学绘制了我国四种气象灾害分布图(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这四种气象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台风入侵路径
B.乙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常发生在夏季,伴随着暴雨天气
D.图中区域A以洪涝灾害为主
2.台风过境时给沿途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
①狂风具有巨大的摧毁力 ②狂风带来严重的沙尘暴,影响交通 ③暴雨可形成严重的水涝灾害 ④带来的降水可缓解旱情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读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分布图,完成3~4题。
3.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地震 D.风暴潮
4.不同的自然灾害其应对的措施不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洪水时,赶快游泳逃生
B.发生泥石流时,顺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
C.台风来临时,赶紧躲在电线杆下
D.发生地震时,若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5.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分布图(如图),完成6~7题。
6.图中反映的气象灾害是( )
A.滑坡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7.该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
A.台湾省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福建省
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③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④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有关不同年降水量地区的自然灾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于200毫米的地区,多干旱灾害
B.200~400毫米的地区,多台风
C.大于800毫米的地区,多洪涝灾害
D.大于1 600毫米的地区,多受寒潮影响
“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是我国横断山区的真实写照。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四条山脉,代表横断山脉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横断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
A.地震、洪涝 B.滑坡、干旱
C.滑坡、泥石流 D.泥石流、台风
12.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可以有效避灾的做法有( )
①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②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疏散 ③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跑 ④收到寒潮警报时,应做好防寒保暖准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13.【项目式学习】(5分)
项目主题:防震减灾 你我同行
项目背景:地震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为增强对地震的了解,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了主题为“防震减灾 你我同行”的地理学习活动。
任务一 收集信息
社团成员收集了山西省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1)读图,说出山西省地震带的分布走向有何特点。(1分)
任务二 实战演练
社团成员利用所学的地图知识绘制了学校防震逃生示意图。
(2)找出图中不合理的逃生路线,并在图中绘图改正。(2分)
任务三 成果展示
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防震避险、安全自救的常识,社团成员进行了一场校园宣讲活动。
(3)假如发生地震时你正在教室,请列举两条避震自救的措施。(2分)
14.【地理实验】(8分)
实验主题: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
实验背景: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在很短时间内可摧毁建筑、交通等设施,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山西省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模拟实验来探究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
实验用品:长方形透明水槽、量筒、可调节角度的支架、松散堆积物(粗细砂与石子混合)、粗水管、细水管等。
实验步骤:①将松散堆积物均匀地铺到长方形透明水槽中;②将长方形透明水槽放置在可调节角度的支架上,水管连接水龙头,从透明水槽高的一端向水槽内匀速注水;③分两组进行实验,观察在相同时间内水槽中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论:
(1)分别归纳两组的实验结论,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实验思考:
我国局部气候、山脉分布示意图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易发生泥石流的是__ __,并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__ __。(2分)
(3)为减少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请举例说明防范应对的办法。(2分)
15.读我国洪水、风暴潮和沙尘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1中,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 __平原、__ __平原,此外珠江流域、__ 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影响。(3分)
(2)图1中,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有__ __省、__ __省、浙江省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2分)
(3)图2中,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 __盆地、__ __盆地。(2分)
(4)图2中,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 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 __高原和华北平原。(2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灾害。
材料二 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
材料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1)读图观察,A地区是__ __灾害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是__ __灾害多发区。(2分)
(2)结合材料三,B和C两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是__ __。(填字母)(1分)
(3)结合材料一、二,台风常常带来__ __和特大暴雨,寒潮会造成大范围的强烈__ __现象,图中箭头代表寒潮路径的是__ __(填“①”或“②”)。(3分)
(4)读图文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分)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C.青藏高原海拔高,不受寒潮影响 D.东北三省没有自然灾害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泥石流的主要发生地区是从①__ __(山脉)到②__ __(山脉),经A__ __省的西部、四川、B省__ __(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4分)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__ __(填“一”“二”或“三”)级阶梯。(1分)
(3)图中④__ __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1分)
(4)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 CD )(双选)(1分)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地方疏散
C.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两侧山坡上跑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过关检测 第6章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小韦同学绘制了我国四种气象灾害分布图(下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这四种气象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表示台风入侵路径
B.乙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常发生在夏季,伴随着暴雨天气
D.图中区域A以洪涝灾害为主
读图可知,甲为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A错误;乙为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正确;丙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干旱灾害,主要出现在春季,C、D错误;丁区域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域。
2.台风过境时给沿途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C )
①狂风具有巨大的摧毁力 ②狂风带来严重的沙尘暴,影响交通 ③暴雨可形成严重的水涝灾害 ④带来的降水可缓解旱情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台风过境时给沿途带来的灾害主要有:狂风具有巨大的摧毁力,暴雨可形成严重的水涝灾害,①③正确。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会带来沙尘暴;缓解旱情不属于带来的灾害影响。
读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分布图,完成3~4题。
3.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A )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地震 D.风暴潮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A正确。
4.不同的自然灾害其应对的措施不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
A.发生洪水时,赶快游泳逃生
B.发生泥石流时,顺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
C.台风来临时,赶紧躲在电线杆下
D.发生地震时,若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发生洪水时,要立刻远离洪水,不能游泳逃生,A错误;当发生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两侧的高地跑,B错误;台风来临时,要远离电线杆、广告牌等户外建筑,C错误;发生地震时,若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D正确。
5.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D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很多,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等。地震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D正确;干旱和台风属于气象灾害,②③错误。
读我国某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分布图(如图),完成6~7题。
6.图中反映的气象灾害是( D )
A.滑坡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由图可知,图中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出从我国北部向南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内蒙古地区出现的次数最多,图中的气象灾害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符合西北季风风向的特点,所以该自然灾害为寒潮,D正确;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不是气象灾害,A、C错误;台风主要影响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B错误。
7.该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C )
A.台湾省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福建省
据图中的等值线分布特征可知,位于北部的内蒙古高原地区出现寒潮的次数最多,C正确。
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有( D )
①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③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④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①错误,②正确;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③错误,④正确。
9.下列有关不同年降水量地区的自然灾害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小于200毫米的地区,多干旱灾害
B.200~400毫米的地区,多台风
C.大于800毫米的地区,多洪涝灾害
D.大于1 600毫米的地区,多受寒潮影响
从我国年降水量及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可知,我国旱灾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降水量在400~800毫米,A错误;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于1 600毫米,B错误;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800毫米,C正确;寒潮主要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等地,多发生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地区,逐渐向我国华北和南方蔓延扩散,降水大于1 6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D错误。
“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是我国横断山区的真实写照。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四条山脉,代表横断山脉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祁连山脉,②是横断山脉,③是秦岭,④是雪峰山。
11.横断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C )
A.地震、洪涝 B.滑坡、干旱
C.滑坡、泥石流 D.泥石流、台风
横断山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由于山高坡陡,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洪涝、干旱、台风属于气象灾害,A、B、D错误。
12.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可以有效避灾的做法有( C )
①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②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疏散 ③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跑 ④收到寒潮警报时,应做好防寒保暖准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当地震发生时,在室外不能躲在高大的建筑物下面,在家时要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①错误;突遇洪水时,要往高处跑,②错误;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③正确;收到寒潮警报时,要做防寒保暖的准备,④正确。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6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13.【项目式学习】(5分)
项目主题:防震减灾 你我同行
项目背景:地震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为增强对地震的了解,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了主题为“防震减灾 你我同行”的地理学习活动。
任务一 收集信息
社团成员收集了山西省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1)读图,说出山西省地震带的分布走向有何特点。(1分)
东北—西南走向。
任务二 实战演练
社团成员利用所学的地图知识绘制了学校防震逃生示意图。
(2)找出图中不合理的逃生路线,并在图中绘图改正。(2分)
③逃生路线不合理,改正如图
任务三 成果展示
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防震避险、安全自救的常识,社团成员进行了一场校园宣讲活动。
(3)假如发生地震时你正在教室,请列举两条避震自救的措施。(2分)
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
14.【地理实验】(8分)
实验主题: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
实验背景: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在很短时间内可摧毁建筑、交通等设施,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山西省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模拟实验来探究泥石流的形成与防范。
实验用品:长方形透明水槽、量筒、可调节角度的支架、松散堆积物(粗细砂与石子混合)、粗水管、细水管等。
实验步骤:①将松散堆积物均匀地铺到长方形透明水槽中;②将长方形透明水槽放置在可调节角度的支架上,水管连接水龙头,从透明水槽高的一端向水槽内匀速注水;③分两组进行实验,观察在相同时间内水槽中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论:
(1)分别归纳两组的实验结论,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第一组:支架打开角度越大,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多(或支架打开角度越小,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或坡度)。
第二组:水管越粗,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多(或水管越细,松散堆积物的流失量越少);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强度(或水量)。
实验思考:
我国局部气候、山脉分布示意图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易发生泥石流的是__甲地__,并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__地处横断山区,多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山高坡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多暴雨__。(2分)
(3)为减少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请举例说明防范应对的办法。(2分)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泥石流相关防治工程;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雨季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暴雨时或久雨后避免在山谷活动;遇到泥石流时保持沉着冷静,立即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高处逃生等。
15.读我国洪水、风暴潮和沙尘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1中,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长江中下游__平原、__华北__平原,此外珠江流域、__四川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影响。(3分)
(2)图1中,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有__广东__省、__福建__省、浙江省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2分)
(3)图2中,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塔里木__盆地、__柴达木__盆地。(2分)
(4)图2中,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准噶尔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黄土__高原和华北平原。(2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灾害。
材料二 寒潮是一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强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灾害。
材料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1)读图观察,A地区是__干旱__灾害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是__洪涝__灾害多发区。(2分)
(2)结合材料三,B和C两地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是__B__。(填字母)(1分)
(3)结合材料一、二,台风常常带来__狂风__和特大暴雨,寒潮会造成大范围的强烈__降温__现象,图中箭头代表寒潮路径的是__①__(填“①”或“②”)。(3分)
(4)读图文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1分)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C.青藏高原海拔高,不受寒潮影响 D.东北三省没有自然灾害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泥石流的主要发生地区是从①__太行山脉__(山脉)到②__秦岭__(山脉),经A__湖北__省的西部、四川、B省__云(滇)__(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4分)
(2)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__二__(填“一”“二”或“三”)级阶梯。(1分)
(3)图中④__四川__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1分)
(4)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 CD )(双选)(1分)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地方疏散
C.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两侧山坡上跑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