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__ __和__ __的最基本的资源。
一、中国土地资源及其特征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有__ __、__ __、__ __、__ __、建设用地、水域水面和其他土地(如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
2.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__ __,大部分草地和其他土地集中分布在__ __地区。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1)总量__ __,但人均占有量__ __。
(2)山地__ __、平原__ __。
(3)高质量耕地__ __,后备耕地资源__ __。
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二、中国农业的分布
1.多样化的农业: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在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部门包括__ __、__ __、__ __和__ __等。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因地制宜就是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宜其发展的地区。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2)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北方 __ __ 主要种植__ __、__ __等旱地作物
界线:__ __—__ __线
南方 __ __ 主要种植__ __等作物
(3)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地区 农业部门 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 地区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
林业 东部__ __地区,三大林区为:__ __林区、__ __林区、__ __林区
西部 地区 以__ __ 为主 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高山上
(4)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__ __、__ __、__ __、__ __等省级行政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三、生态环境保护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__ __、__ __、土地盐渍化和农田污染等问题。
2.“__ __”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1亩≈0.067公顷),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应该在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现代农业__ __,发展高产、__ __、__ __、__ __、安全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利用 类型 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耕地 面积日益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①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水平; ②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总量
林地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 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禁止乱砍滥伐,护林造林,采育结合
草地 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导致土地荒漠化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设法保持草地生产力
【对点训练】
读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阴影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2.图示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耕地面积减少
C.土地盐渍化 D.土地荒漠化
知识点1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特征
1.结合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图(2019年),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2019年)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B.耕地比重小
C.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草地所占比重最大
(陕西西安期中)读我国与世界人均农业用地面积比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水田 B.草地
C.旱地 D.林地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超过世界水平
B.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单一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
D.草地多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知识点2 中国农业的分布
(贵州黔东南期中)读我国农业区分布图,完成4~5题。
4.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东西差异明显,东部农耕区和西北牧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 )
A.秦岭—淮河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四大地理区中的( )
①南方地区 ②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知识点3 生态环境保护
(山东淄博中考)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及材料,完成6~7题。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北部,海拔1 000~2 000米,曾经草木稀疏,黄沙漫天。三代林场人坚持不懈地造林,营造出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6.对塞罕坝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干旱地区
B.位于黄土高原
C.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D.位于东北平原
7.随着林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有( )
①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②使当地可利用土地资源比重增加 ③降低沙尘天气对北京等地的危害程度 ④使当地地形相对高度显著增大
⑤使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⑥使大量雨水渗入地下,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知识点4 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8.[跨学科·语文](山东聊城期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时代已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中,现在我国北方寻常百姓家也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主要得益于( )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荔枝栽培范围的北移
③居民生活需求的提升 ④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江西新余期末)如果要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最好的方法是( )
A.发展节水农业 B.改变灌溉方式
C.培育优良品种 D.无人机播种
(湖北黄冈期中)“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10~12题。
10.土地类型④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业
11.导致图中土地类型①和②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1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和耕地利用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人均耕地面积多
B.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不明显,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多
C.大力倡导在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D.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河北沧州期中)读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下图),完成13~15题。
13.适合在①处发展的是( )
A.水稻种植 B.水产养殖
C.果树种植 D.蔬菜、花卉种植
14.适合在②处发展的是( )
A.水稻种植 B.水产养殖
C.果树种植 D.蔬菜、花卉种植
15.在布局农业部门时,应该考虑的自然条件不包括( )
A.地形 B.市场 C.气候 D.水源
16.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生活情境](河南周口期中)读漫画,完成17~18题。
17.该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 )
A.土地利用率低 B.乱占耕地
C.土地荒漠化 D.耕地污染
18.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控制城镇建设用地 ②开林种田,缓解耕地不足 ③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 ④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河北沧州期中)读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及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草的哀求
(1)图中A、B所示的都是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__ _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其中B所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__ __。
(2)图中C所示的是__ __,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等山区。
(3)漫画所示情况出现在图中__ __(填字母)土地类型区,该区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 __。
(4)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__ 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0.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更是重中之重。某班同学们围绕三个主题开展小组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耕地类型、气候、地形和土壤都有密切联系。下面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及石家庄、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石家庄
武汉
(1)比较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和自然条件。
①小麦集中产区:耕地类型以__ __为主,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如石家庄的气候类型是__ __气候。
水稻集中产区:耕地类型以__ __为主,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如在湖北武汉,热量充足,作物熟制可达__ __。
②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大致与__ __(山脉)—淮河线一致,该线还是我国__ _ __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③水稻、小麦产区与耕地类型、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体现农业布局应遵循__ __的原则。
【粮食增产与科学技术】
2022年7月14日,我国夏粮产量数据发布: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 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夏粮生产喜获丰收,且实现了总产量、单产、播种面积“三增”。
(2)提高粮食产量依靠__ __,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粮食产量。
【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
人们的粮食消费观念和行为关系到粮食安全。餐桌上的食物多来源于粮食作物。
(3)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的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为__ __,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的人们则以米饭为主。
(4)我们在粮食消费中存在着浪费现象,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谈谈你的具体做法。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__生存__和__发展__的最基本的资源。
一、中国土地资源及其特征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有__耕地__、__园地__、__林地__、__草地__、建设用地、水域水面和其他土地(如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
2.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__东部季风区__,大部分草地和其他土地集中分布在__西部内陆__地区。
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1)总量__多__,但人均占有量__少__。
(2)山地__多__、平原__少__。
(3)高质量耕地__少__,后备耕地资源__匮乏__。
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二、中国农业的分布
1.多样化的农业: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在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部门包括__种植业__、__林业__、__畜牧业__和__渔业__等。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因地制宜就是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宜其发展的地区。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2)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
地区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北方 __旱地__ 主要种植__小麦__、__棉花__等旱地作物
界线:__秦岭__—__淮河__线
南方 __水田__ 主要种植__水稻__等作物
(3)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地区 农业部门 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 地区 种植业 东部季风区
林业 东部__山地__地区,三大林区为:__东北__林区、__西南__林区、__南方__林区
西部 地区 以__畜牧业__ 为主 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高山上
(4)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__内蒙古__、__新疆__、__西藏__、__青海__等省级行政区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三、生态环境保护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__土地荒漠化__、__水土流失__、土地盐渍化和农田污染等问题。
2.“__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__”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1亩≈0.067公顷),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应该在抓紧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现代农业__高新技术__,发展高产、__优质__、__高效__、__生态__、安全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利用 类型 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耕地 面积日益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①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水平; ②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总量
林地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 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禁止乱砍滥伐,护林造林,采育结合
草地 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导致土地荒漠化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设法保持草地生产力
【对点训练】
读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阴影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土地利用类型是( C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图中阴影区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内蒙古和新疆,故该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
2.图示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D )
A.水土流失 B.耕地面积减少
C.土地盐渍化 D.土地荒漠化
图中阴影区降水较少,草场广布,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知识点1 中国土地资源及其特征
1.结合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图(2019年),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2019年)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B.耕地比重小
C.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草地所占比重最大
(陕西西安期中)读我国与世界人均农业用地面积比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C )
A.水田 B.草地
C.旱地 D.林地
读图可知,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主要发展旱作农业。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人均耕地面积超过世界水平
B.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单一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
D.草地多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读图可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多种多样,A、B错误。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衡,C错误。我国草地多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有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等,D正确。
知识点2 中国农业的分布
(贵州黔东南期中)读我国农业区分布图,完成4~5题。
4.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东西差异明显,东部农耕区和西北牧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 C )
A.秦岭—淮河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线或者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南、北方的界线,但不是农耕区与西北牧区的分界线,而是水田与旱地的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均处于农耕区,A、B不符合题意;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是农耕区,此线以西是西北牧区,C符合题意;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全部位于西北牧区境内,D不符合题意。
5.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四大地理区中的( C )
①南方地区 ②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或干旱,或高寒,因缺水或热量不足而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发展畜牧业,③④正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因处于季风区,降水较多,故以种植业为主,①②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3 生态环境保护
(山东淄博中考)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及材料,完成6~7题。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北部,海拔1 000~2 000米,曾经草木稀疏,黄沙漫天。三代林场人坚持不懈地造林,营造出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6.对塞罕坝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位于我国干旱地区
B.位于黄土高原
C.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D.位于东北平原
7.随着林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有( B )
①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②使当地可利用土地资源比重增加 ③降低沙尘天气对北京等地的危害程度 ④使当地地形相对高度显著增大
⑤使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⑥使大量雨水渗入地下,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随着林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有:使当地可利用土地资源比重增加;降低沙尘天气对北京等地的危害程度;使当地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B符合题意。
知识点4 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
8.[跨学科·语文](山东聊城期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时代已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中,现在我国北方寻常百姓家也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主要得益于( C )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荔枝栽培范围的北移
③居民生活需求的提升 ④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荔枝主要产自我国南方,现在我国北方寻常百姓家也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的提升,①③④正确;与荔枝栽培范围的北移无关,②错误。
9.(江西新余期末)如果要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最好的方法是( C )
A.发展节水农业 B.改变灌溉方式
C.培育优良品种 D.无人机播种
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如果要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最好的方法是培育优良品种,C正确;发展节水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是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对提高粮食单产的作用不大,A、B错误;无人机播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无关,D错误。
(湖北黄冈期中)“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10~12题。
10.土地类型④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C )
A.种植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业
从图中可看出,图中④区域大部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为草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正确,A、B、D错误。
11.导致图中土地类型①和②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从图中可看出,①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耕地类型为水田;②主要分布在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耕地类型为旱地。两地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气候,A正确,B、C、D错误。
1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和耕地利用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人均耕地面积多
B.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不明显,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多
C.大力倡导在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D.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人均耕地面积少,A错误;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匮乏,B错误;大力倡导在耕地上种植经济作物,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C错误;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D正确。
(河北沧州期中)读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下图),完成13~15题。
13.适合在①处发展的是( C )
A.水稻种植 B.水产养殖
C.果树种植 D.蔬菜、花卉种植
①处坡度较大,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适宜果树种植,C正确;种植水稻、蔬菜、花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A、D错误;该地坡度较大,且缺少宽广的水域,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B错误。
14.适合在②处发展的是( D )
A.水稻种植 B.水产养殖
C.果树种植 D.蔬菜、花卉种植
②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且距离城市较近;城市人口密集,居民消费水平高,对蔬菜、花卉、肉蛋等的需求量大,适宜种植蔬菜、花卉,D正确;②处距离城市较近,土地成本高,不适宜种植收益较低的水稻,A错误;②处缺少宽广的水域,不适宜进行水产养殖,B错误;果树种植应选择向阳、排水良好的坡地,C错误。
15.在布局农业部门时,应该考虑的自然条件不包括( B )
A.地形 B.市场 C.气候 D.水源
在布局农业部门时,应该考虑地形、市场、气候、水源等因素,其中地形、气候、水源属于自然条件,市场属于社会经济条件。
16.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D )
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过度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A错误;增加农产品进口量会增加外汇支出,且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B错误;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不利于经济发展,C错误;我国必须依靠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D正确。
[生活情境](河南周口期中)读漫画,完成17~18题。
17.该漫画揭示的土地问题是( B )
A.土地利用率低 B.乱占耕地
C.土地荒漠化 D.耕地污染
读漫画可知,漫画中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楼房开发商,其中开发商利用耕地进行建设,可知漫画揭示的是乱占耕地,B正确;与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荒漠化、耕地污染无关,A、C、D错误。
18.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C )
①控制城镇建设用地 ②开林种田,缓解耕地不足 ③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 ④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减少乱占耕地的现象,①正确;开林种田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②错误;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科技兴农,提高粮食产量,③正确;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④正确。
19.(河北沧州期中)读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及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草的哀求
(1)图中A、B所示的都是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__季风区__(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其中B所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__旱地__。
(2)图中C所示的是__林地__,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等山区。
(3)漫画所示情况出现在图中__D__(填字母)土地类型区,该区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土地荒漠化__。
(4)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__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0.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更是重中之重。某班同学们围绕三个主题开展小组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
粮食作物的生产与耕地类型、气候、地形和土壤都有密切联系。下面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及石家庄、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石家庄
武汉
(1)比较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和自然条件。
①小麦集中产区:耕地类型以__旱地__为主,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如石家庄的气候类型是__温带季风__气候。
水稻集中产区:耕地类型以__水田__为主,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形以平原、盆地、丘陵为主,如在湖北武汉,热量充足,作物熟制可达__一年两熟__。
②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大致与__秦岭__(山脉)—淮河线一致,该线还是我国__1月0_℃__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③水稻、小麦产区与耕地类型、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体现农业布局应遵循__因地制宜__的原则。
【粮食增产与科学技术】
2022年7月14日,我国夏粮产量数据发布: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 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夏粮生产喜获丰收,且实现了总产量、单产、播种面积“三增”。
(2)提高粮食产量依靠__科技__,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粮食产量。
【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
人们的粮食消费观念和行为关系到粮食安全。餐桌上的食物多来源于粮食作物。
(3)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的人们餐桌上的主食为__面食__,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的人们则以米饭为主。
(4)我们在粮食消费中存在着浪费现象,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珍惜粮食,适量订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