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冰天雪地)
1.自然概况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置 __ __以北 __ __以南
范围 __ __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__ __大陆及其周边的海域
地表特征 以__ __为主 以__ __为主
气候特征 寒冷、干燥,不如南极冷 __ __、干燥、烈风,地球上的“风库”“白色荒漠”
代表动物 北极熊 __ __
北极地区并不是指北冰洋,南极地区并不是指南极洲,而是指极圈以内的地区。
2.北极地区有少量的居民,除了__ __人,还有沙米人。
二、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两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铁、金和银等;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 __资源。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为什么有大量的煤炭资源?
提示: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地区很久以前所处的位置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地区,生长着大片的茂密森林,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被埋藏到地下形成了煤。
2.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南极的考察站有长城站(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秦岭站,在北极地区建有__ __。
3.极地地区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共有的,所以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该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 两极地区地图上方向和经度的判别
1.判断方向
(1)北极地区:靠近北极点是向北,远离北极点是向南;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箭头指向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2)南极地区:靠近南极点是向南,远离南极点是向北;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箭头指向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2.判断东西经度
在两极地区地图上,从0°经线开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是东经度;从0°经线开始,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到180°是西经度。
【对点训练】
读极地地区略图,图中甲点位于乙点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知识点1 独特的自然环境(冰天雪地)
在南极某科考站,德国科学家在无泥土、无阳光、无农药的条件下,成功从南极温室中收获了新鲜蔬菜。下图为南极东方站气温年变化曲线及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南极温室建筑外景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一般选择在( )
A.5月 B.6月
C.8月 D.11月
2.南极东方站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酷寒干燥
C.夏季低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3.南极温室建筑采用高脚设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②便于通风,防止狂风吹倒温室 ③减少暴雪堆积的影响 ④减小地面降温的影响,保持室内温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2 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一个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先进的南极常年考察站。读图,完成4~6题。
秦岭站位置及其景观图
4.秦岭站临近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5.中国选择在12月至次年1月建设秦岭站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气温相对较高 ②白昼时间长 ③处于极夜期间 ④便于物资运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秦岭站的建设和运行践行了低碳环保理念。这里可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贵州铜仁期末)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15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历时5个多月,航行8.1万余海里,顺利建成中国南极第五个考察站——秦岭站,并开展了生态系统和近岸海洋、土壤、地质、大气、雪冰、空间等环境的综合调查监测,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下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中,秦岭站位于长城站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8.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以下有利于极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C.乱捕滥杀野生动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任意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极地资源
(河南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下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11.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贵州遵义期末)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开站,这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科考站,同时也是第三个常年科考站。秦岭站用于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底地质、冰川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该站采用了基于卫星通信的数据管理和远程同步系统,实现智慧化科考。下图示意中国已建成的南极科考站位置。据此完成12~14题。
12.中国已建成的5个南极科考站均位于( )
A.极圈内 B.太平洋沿岸
C.南极洲 D.大西洋沿岸
13.科考员在南极可能进行的科考活动是( )
A.追踪北极熊的活动轨迹
B.监测格陵兰岛冰盖变化
C.研究北冰洋海底地质演变
D.进行企鹅保护区选址调查
14.秦岭站开站对我国极地科考的意义有( )
①拓展了我国在南极大陆科学考察范围 ②便于探明极地资源并进行大规模开发 ③利于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研究 ④采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长期智慧观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座考察站。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相关资料,对秦岭站的建设及其意义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 自然环境
(1)秦岭站(76°56′S,163°42′E)地处__ __(填“东”或“西”)半球,面向太平洋。
(2)罗斯海西海岸气候环境恶劣,其气候特征是__ __、__ __。
探究二 科考建筑
(3)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从远处看像站在地面上的“脚”。主要原因是__ __。
探究三 科考意义
(4)罗斯海西海岸是南极海冰生成地,且罗斯海生物资源丰富,是全球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地。靠近这里建站,便于研究的问题可能会有:__ __。(答出两点)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守护南极净土】
材料一 南极地区不仅为人类保存了一块处于原始状态的土地,也记录下了地球演化和气候变迁等诸多极其重要的信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说出南极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对科学考察的意义。
【明地理,备科考】
材料二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
(2)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请为南极科考队员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__ __。
(3)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原因是__ __。
【跨时空,拓思维】
材料三 据报道,2023年底,南极洲周围的海冰面积创历史最低水平。
(4)结合思维导图,推理南极海冰面积缩减的地理过程,并将下图填写完整。
①__ __(填“多”或“少”);
②__ __(填“加快”或“减缓”)。
【齐努力,共命运】
材料四 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如果被随意丢弃,就会产生塑料和微塑料等环境污染。科考队员从南极洲罗斯冰架沿线的不同地点采集了19个雪样本,每个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研究表明,南极微塑料与人类使用塑料制品有关。
(5)为减少微塑料污染,请列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的措施:__ __。第五节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冰天雪地)
1.自然概况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置 __北极圈__以北 __60°S__以南
范围 __北冰__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__南极__大陆及其周边的海域
地表特征 以__海洋__为主 以__陆地__为主
气候特征 寒冷、干燥,不如南极冷 __酷寒__、干燥、烈风,地球上的“风库”“白色荒漠”
代表动物 北极熊 __企鹅__
北极地区并不是指北冰洋,南极地区并不是指南极洲,而是指极圈以内的地区。
2.北极地区有少量的居民,除了__因纽特__人,还有沙米人。
二、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两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铁、金和银等;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煤炭__资源。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为什么有大量的煤炭资源?
提示: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地区很久以前所处的位置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地区,生长着大片的茂密森林,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被埋藏到地下形成了煤。
2.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我国在南极的考察站有长城站(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秦岭站,在北极地区建有__黄河站__。
3.极地地区丰富的资源,是人类共有的,所以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该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 两极地区地图上方向和经度的判别
1.判断方向
(1)北极地区:靠近北极点是向北,远离北极点是向南;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箭头指向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2)南极地区:靠近南极点是向南,远离南极点是向北;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箭头指向东,相反的方向是西。
2.判断东西经度
在两极地区地图上,从0°经线开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是东经度;从0°经线开始,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到180°是西经度。
【对点训练】
读极地地区略图,图中甲点位于乙点的( C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读图可知,图中表示的是北极地区。我们知道,在以南极或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中,确定方向时要注意“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方”和“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方”这一原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相反方向为西。由图可知,甲点位于乙点的东南方向。
知识点1 独特的自然环境(冰天雪地)
在南极某科考站,德国科学家在无泥土、无阳光、无农药的条件下,成功从南极温室中收获了新鲜蔬菜。下图为南极东方站气温年变化曲线及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南极温室建筑外景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一般选择在( D )
A.5月 B.6月
C.8月 D.11月
2.南极东方站的气候特点是( B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酷寒干燥
C.夏季低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3.南极温室建筑采用高脚设计的主要原因有( C )
①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②便于通风,防止狂风吹倒温室 ③减少暴雪堆积的影响 ④减小地面降温的影响,保持室内温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2 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一个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先进的南极常年考察站。读图,完成4~6题。
秦岭站位置及其景观图
4.秦岭站临近的大洋是( C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5.中国选择在12月至次年1月建设秦岭站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气温相对较高 ②白昼时间长 ③处于极夜期间 ④便于物资运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秦岭站的建设和运行践行了低碳环保理念。这里可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C )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贵州铜仁期末)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15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历时5个多月,航行8.1万余海里,顺利建成中国南极第五个考察站——秦岭站,并开展了生态系统和近岸海洋、土壤、地质、大气、雪冰、空间等环境的综合调查监测,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下图为我国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中,秦岭站位于长城站的( D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在极地经纬网中,根据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可知秦岭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8.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以下有利于极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A )
A.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
B.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C.乱捕滥杀野生动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任意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极地资源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为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南极环境,A正确;大力开采矿产资源、乱捕滥杀野生动物和任意开发旅游资源都会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极地地区可持续发展,BCD错误。
(河南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下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B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可知,图示纪念币上图案为“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中国极地考察队冰芯取样工作场景、北极熊,辅以局部北极地图轮廓及中国2座北极考察站点位、极光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字样及面额,没有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10.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C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读图可知,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约为65.7°N,位于0°经线~20°W之间,经度约为17.4°W。
11.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B )
A.西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在经纬网地图中,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读图可知,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东北方。
(贵州遵义期末)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开站,这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科考站,同时也是第三个常年科考站。秦岭站用于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底地质、冰川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该站采用了基于卫星通信的数据管理和远程同步系统,实现智慧化科考。下图示意中国已建成的南极科考站位置。据此完成12~14题。
12.中国已建成的5个南极科考站均位于( C )
A.极圈内 B.太平洋沿岸
C.南极洲 D.大西洋沿岸
读图可知,中国已建成的5个南极科考站均位于南极洲,C正确;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A错误;中山站位于印度洋沿岸,B错误;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D错误。
13.科考员在南极可能进行的科考活动是( D )
A.追踪北极熊的活动轨迹
B.监测格陵兰岛冰盖变化
C.研究北冰洋海底地质演变
D.进行企鹅保护区选址调查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A错误;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地区,B错误;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C错误;科考员在南极可以进行企鹅保护区选址调查,D正确。
14.秦岭站开站对我国极地科考的意义有( A )
①拓展了我国在南极大陆科学考察范围 ②便于探明极地资源并进行大规模开发 ③利于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研究 ④采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长期智慧观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结合材料和地图可知,秦岭站开站扩展了我国在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范围,①正确;极地资源不能大规模开发,②错误;秦岭站开站利于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③正确;秦岭站采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长期智慧观测,④正确。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座考察站。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相关资料,对秦岭站的建设及其意义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 自然环境
(1)秦岭站(76°56′S,163°42′E)地处__西__(填“东”或“西”)半球,面向太平洋。
(2)罗斯海西海岸气候环境恶劣,其气候特征是__酷寒__、__烈风__。
探究二 科考建筑
(3)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从远处看像站在地面上的“脚”。主要原因是__南极地区风力强劲,积雪量大,架空设计可以防止建筑被雪覆盖,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__。
探究三 科考意义
(4)罗斯海西海岸是南极海冰生成地,且罗斯海生物资源丰富,是全球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地。靠近这里建站,便于研究的问题可能会有:__观测海冰动态;分析气候变化;了解南极生物、生态系统等__。(答出两点)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守护南极净土】
材料一 南极地区不仅为人类保存了一块处于原始状态的土地,也记录下了地球演化和气候变迁等诸多极其重要的信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说出南极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对科学考察的意义。
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明地理,备科考】
材料二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
(2)南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请为南极科考队员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__穿保暖衣物;戴护目镜等__。
(3)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原因是__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回升,便于开展建站的一系列工作__。
【跨时空,拓思维】
材料三 据报道,2023年底,南极洲周围的海冰面积创历史最低水平。
(4)结合思维导图,推理南极海冰面积缩减的地理过程,并将下图填写完整。
①__多__(填“多”或“少”);
②__加快__(填“加快”或“减缓”)。
【齐努力,共命运】
材料四 微塑料一般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如果被随意丢弃,就会产生塑料和微塑料等环境污染。科考队员从南极洲罗斯冰架沿线的不同地点采集了19个雪样本,每个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研究表明,南极微塑料与人类使用塑料制品有关。
(5)为减少微塑料污染,请列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的措施:__减少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吸管的使用;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等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