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06: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11月,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小伙子丁真突然网上走红,并成为家乡的旅游形象大使(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丁真的家乡最有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丁真所在的民族是( )
A.朝鲜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3.游客在他的家乡可体验的民风民俗是( )
A.喝酥油茶 B.划旱龙舟 C.泼水祝福 D.击打长鼓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进入西藏,经藏南至终点拉萨。线路台阶式,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000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预计2026年全线通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川藏铁路沿途经过的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成都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
B.拉萨所在地区有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C.成都所在地区种植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D.成都到拉萨经过横断山区,适合发展林业
5.拉萨所在的地形单元及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千沟万壑 D.黄土高原﹣地势平坦
6.川藏铁路沿途经过的地形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 )
①干旱 ②地震 ③台风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在高纬度地区或高海拔地区,湖泊的表面在冬季随着气温降低而迅速封冻。此时如果湖泊底部有微生物分解遗体产生的甲烷气体,就会被“冻”在湖面冰层中形成形态各异的冰冻气泡。完成下面小题。
7.最有可能出现冰气泡景观的区域是( )
A.黑龙江漠河莲花湖 B.湖南洞庭湖
C.云南昆明滇池 D.广东河源万绿湖
8.青藏高原春夏气温低,湖泊生物量少,产生的气体少,湖泊很难见到大规模冰冻气泡。其主要原因是( )
A.湖泊多 B.纬度高 C.距海近 D.海拔高
阿里地区有许多盐湖,湖岸自然结晶了厚厚的食盐,当地牧民在雨季未到、湖泊水位低时从盐湖边取盐,取盐后,天气转暖,再用牛羊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读“阿里地区取盐路线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当地牧民去盐湖取盐的最佳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10.牧民在图中的“食盐之路”上不可能( )
A.经过三江源地区,看到这里种植有大面积的水稻
B.见到远处高山耸立,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C.路过河谷地带、看到村镇零落分布
D.翻过高山,跨过河流
青海省塔拉滩地区依托“光伏+生态+牧业”的发展模式,彻底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如图为青海省简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1.青海省( )
A.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B.众多大河发源于北部地区,有较长汛期
C.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处地势第一级阶梯
D.人口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地区,密度较大
12.昔日的塔拉滩地区环境恶劣,当地牧民纷纷逃离家园。下列选项中的词语,能够对应完善结构图的是( )
A.①—过度放牧 B.②—光照强 C.③—土地荒漠化 D.④—海拔高
13.近几年,塔拉滩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当地( )
A.种植高原作物,为电池板遮挡强光
B.羊群定期吃草,减少植被覆盖面积
C.太阳光能发电,改变当地气候类型
D.开发清洁能源,实现生态良性发展
2021年2月2日是第25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水”,全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读“三江平原位置图”(图a)和“三江源示意图”(图b),完成下面小题。
14.图a中的A和B分别是( )
A.鸭绿江和乌苏里江 B.黑龙江和乌苏里江 C.黑龙江和图们江 D.鸭绿江和嫩江
15.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的“三江”指的是( )
A.黄河、长江和澜沧江 B.黄河、长江和怒江
C.塔里木河、黄河和珠江 D.辽河、海河和雅鲁藏布江
16.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若三江平原和三江源地区湿地锐减,则会导致( )
①影响生物多样性②河流水量稳定③旱涝灾害频发④河流含沙量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成功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下列事件不能体现我国大国担当的是( )
A.土耳其发生地震后,我国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援
B.高度重视国际文明对话与遗产保护工作
C.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D.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9.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20.藏族人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
A.气候寒冷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
C.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日照强烈的特点
21.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A.小麦、谷子、高粱 B.水稻、玉米、棉花
C.玉米、大豆、甘蔗 D.青稞、小麦、豌豆
22.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A.骆驼 B.三河马 C.牦牛 D.藏绵羊
2023年8月迎来中国第二次青藏科考六周年,在气候变化、水资源、高寒文明、地质构造等方面,我国已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无法判断
24.青藏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
A.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地形崎岖,峰岭众多 D.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25.青藏高原科考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是()
A.高温酷热 B.高寒缺氧 C.雨季过长 D.干旱缺水
二、解答题(共50分)
2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第三极》是中国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涉藏电视纪录片,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相比南极、北极,它是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
(1)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是因为其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
(2)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
(3)“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歌词中描写的是图中的铁路,该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线困难有(写出一点即可)。
(4)青藏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试说明原因。。
(5)青藏地区的居民经常是清晨穿一件宽大的外袍,中午外袍穿一只袖子,脱一只袖子,晚上睡觉时将外袍盖在身上,这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27.被称为“史诗级”的川藏铁路属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和成都、拉萨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成都所在的地形区是,拉萨所在的地形区是。
(2)拉萨与成都相比,拉萨的年平均气温较(高/低),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读成都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湿润,属于气候。此类气候共同特征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国庆节期间,成都的张强同学准备到拉萨旅游,考虑到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认为他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写一种)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东北地区被叫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称压器”和“压舱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1)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概括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两例说明。
(3)在西藏乡村地区,随处可见晾晒的牛粪(下图),当地百姓用干牛粪作燃料烧火做饭;而东北农村一般用秸秆烧火做饭。这说明两地的农业类型差异是。
(4)东北地区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自然条件。(至少两点)。
(5)藏袍(上图)是藏族的传统服饰,早晚时藏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袍一天中不同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当地气温具有特点。
(6)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哈尔滨建成“中国云谷”——云计算中心基地、应用创新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基地等。云计算中心基地的云存储对电能的消耗比较大,数据中心需要不断地降温来达到恒温的环境。哈尔滨建设“中国云谷”的有利条件是( )
A.气温季节变化显著 B.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C.气温低,低温时间长 D.气温年较差大
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
西藏的春天是从林芝开始的,每年的三月中旬开始,当连绵起伏的群山还披着厚厚的白色雪衣,位于藏东南的林芝桃花开始争相斗艳,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3200米的河谷地带。图1示意青藏地区图,图2为雪山桃花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西藏自治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2)雪山广布反映了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三月林芝桃花开,林芝的春天比西藏其它地方来得早的主要原因是。
(3)随着四川雅安到林芝的铁路开工建设,将来川藏铁路开通,对当地旅游业的有利影响是。
(4)林芝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等,当地农作物穗大粒饱,品质优良,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30.阅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5分)
青海湖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湖中的关键性物种湟鱼,指示性物种斑头雁、渔鸥、棕头鸥等,构成了“水—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湖区还有国际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易危物种黑颈鹤。为了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成立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
(1)青海湖地处我国地势第于级阶梯,是我国最大的(淡或咸)水湖,入湖的河流属于(内或外)流河。
(2)青湖的湟鱼为了繁衍生命,每年4至8月,逆流而上,历经艰险,游至入湖河流中完成游产卵历程,湟鱼生长十分缓慢,约十年才能生长一斤,这是因为。
(3)湖区的湖光水色、“水—鱼—鸟”共生盛景、特色人文景观等,使其成为旅游胜地。请你针对青海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存在的问题,就保护湖区生态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31.黑颈鹤是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以植物的根、昆虫、鱼、蛙以及农田中残留的作物种子等为食。图为中国黑颈鹤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黑颈鹤繁殖区域主要分布在甲(省级行政区域全称)和乙(省级行政区域全称),甲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三江源地区,这里的降水并不丰富,却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原因是。(至少两条)
(2)连接甲、乙两省区的铁路线是铁路,该铁路自①(城市)到达②(城市),修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
(3)青藏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A山脉和B山脉处于阶梯分界线上。
(4)黑颈鹤繁殖区域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是。
(5)黑颈鹤越冬地点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河流)上游谷地,简要分析黑颈鹤越冬地点分布在河谷地带的自然原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雪域高原的研学之旅。图是青藏高原区域图和当地能欣赏到的独特景观。
主题一 探秘雪域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其山脉名称是;在对河流②的研学过程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因此判断河流②是(选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三条河流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它们最初的水源是,其中长江的源头是(填数字)。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能见到牦牛,它们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拥有发达的胸廓、心肺结构和强盛的呼吸、循环机能;还能见到其他适应高原环境的畜种,如藏绵羊、藏山羊,独特的畜牧品质表明该区是我国典型的牧区。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检测卷(人教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C
  5.A
  6.D
  7.A
  8.D
  9.B
  10.A
  11.C
  12.B
  13.D
  14.B
  15.A
  16.A
  17.B
  18.D
  19.C
  20.C
  21.D
  22.C
  23.A
  24.B
  25.B
  二、解答题
  26.(1) 一;高寒
  (2) 毛长皮厚、体矮身健,适应高寒、缺氧等高原环境
  (3) 青藏;海拔高,空气稀薄
  (4) 青藏高原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融水汇成河流,随着地势流入四周的海洋
  (5) 昼夜温差大
  27.(1) 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2) 低;地形
  (3) 夏季高温多雨;亚热带季风;雨热同期
  (4) 防晒霜、氧气瓶
  28.(1)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 西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东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4) 地势平坦开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夏季水热充足,灌溉便利等
  (5) 昼夜温差大
  (6) C
  29.(1) 拉萨市;藏族
  (2) 地势低,气温较高
  (3) 交通更为便利,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促进旅游业发展
  (4) 海拔较低,热量相对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候更为优越,水源较为充足,因此颗粒饱满
  30.(1) 一;咸;内
  (2) 地势高(海拔高);湖水温度低(气温低),生长慢
  (3) 禁止捕猎野生动物;禁止捕捞湟鱼;修建湟鱼洄游通道;提高人工繁育湟鱼幼苗技术;规范旅游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等等
  31.(1)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冰川融水丰富;湖泊众多
  (2) 青藏;西宁;拉萨;①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②跨越我国一、二阶梯,地形崎岖落差大
  (3) 一;昆仑;祁连
  (4) 高寒
  (5) 长江;河谷地带气温相对较高,水源、食物较丰富
  32.(1) 祁连山脉;青海湖;内流河
  (2) 冰雪融水;④
  (3) 缺氧(或低气压);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