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06 10: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2016.04
(时间:60分钟 分值:50分 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是
A.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C.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D.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
2、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
A.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B.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3、魏征被哪一皇帝比作一面“知得失”的镜子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4、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5、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
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
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
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A.隋朝、宋朝 B.唐朝、唐朝 C.隋朝、隋朝 D.隋朝、唐朝
7、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据史书记载,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三百人。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9、2002年12月,甘肃省人大通过立法,保护敦煌莫高窟地上、地下文物及自然景观,你知道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何时吗?
A.秦汉 B.南北朝 C.两晋 D.隋唐
10、假如你穿越回到唐朝,下列现象描述有误的是
A.在长安城可以看到长年聚居的外国人 B.大家坐在茶馆里喝茶吟诗
C.一些妇女穿着男装,牵着马在街上走 D.有个进士被任命为西藏地区的县令
11、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D.经济中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12、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3、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A.岳飞 B.杜甫 C.成吉思汗 D.寇准
14、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16、《鸡肋编》记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引文中的“石炭”指
A.石油 B.煤 C.生铁 D.青铜
17、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战争中,最符合这一特征且规模最大的是
A.蒙古统一中国 B.金与南宋之战 C.辽攻北宋之战 D.辽攻金之战
18、下列哪一句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佳节春节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19、瓦舍是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它的出现最主要反映了
A.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B.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C.诗歌的繁荣 D.科技发达
20、元朝建立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统治。其中带有消极落后因素的措施是
A.行省制度 B.重农政策 C.人分四等 D.提倡儒学
21、如果同学们围绕“民族融合”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鉴真东渡 ②唐蕃会盟碑 ③回族的形成 ④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加强民族融合 C.有效统治全国 D.实现国家的统一
2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是因为
A.北宋城市商业繁荣 B.宋朝交通的发展
C.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4、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从骚客迁人吟诵的诗,文人雅士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元朝最高文学形式有关的是
A.《如梦令·声声慢》 B.《望庐山瀑布》 C.《窦娥冤》 D.《垂老别》
25、“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唐律疏议》 D.《农桑辑要》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10分,28题7分,共25分)
26、(8分)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主张开凿的?它的中心是什么?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连接长
江和钱塘江这一段的名称是什么?(3分)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2)材料二诗中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观点全面吗?为什么?(3分)
(3)除大运河外,隋朝还修建了被后世称赞为“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的著
名工程,这工程是什么?这两大工程有什么共同的历史意义?(2分)
27、(10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
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
(2分)
材料二:“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2)材料二出自哪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他强化了哪一制度?(3分)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他统治时期促进汉藏
友好交往的具体措施。(2分)
材料四:“国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
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出行的目的地在唐朝时
称为什么?(2分)
材料五:
(5)材料五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请问它叫什么?(1分)
28、(7分)经济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侧面反映了唐朝农业生产发展,这与当时哪一灌溉技术的使用有关?(1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宋代经济格局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其中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得益于哪一优良水稻品种?(2分)
材料三:图片“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残骸”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材料三反映了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
材料四:“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4)材料四反映了忽必烈怎样的思想?为此他设立了哪一机构?(2分)
纵观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命题:杨怀勇
审核:吴 新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历史答案2016.04
一、选择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B C D A B D D D D A
题目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A B A C C C D C B
二、非选择题
26、(1)隋炀帝(1分) ; 洛阳(1分) ;江南河(1分)
(2)大运河的开凿(1分) ; 不全面(1分) ;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的暴政。(1分)
(3)赵州桥(1分) ;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1分)
27、(1)科举制(1分) ; 才能(1分)
(2)唐太宗(1分) ; 贞观之治(1分) ;三省六部制(1分)
(3)开明政策(1分) ; 文成公主入藏(1分)
(4)玄奘(1分); 天竺(1分)
(5)《金刚经》(1分)
28、(1)筒车(1分)
(2)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或经济重心完成南移)(1分);
占城稻(1分)
(3)市舶机构(或市舶司)(1分)
(4)重农思想(1分) ;司农司(1分)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注重创新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秧马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