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08: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章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学案)
内容速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
任务一:位置与自然环境 任务二:富饶美丽的宝岛 任务三:外向型经济
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
探究一: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探究二:台湾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三:台湾富饶的物产
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
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
(
0
1
学习目标
)
2024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期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1.运用相关资料,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人地协调) 2.在地图和相关资料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区域认知) 3.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4.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现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人地协调观) 重点:①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② 认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难点:①台湾资源物产与自然体条件的关系。 ② 台湾的外向型经济。
(
0
2
自主学习
)
任务一:位置与自然环境
结合教材P66—P67完成任务一,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范围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约2356万(2020年)。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地理位置
①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重要纬线)穿过台湾省的中南部。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大部分位于热 (温度带)。
② 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邻南 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自然环境
① 地形:台湾岛的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2/3,集中分布在中东部,西部主要为平原。台湾岛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中部为台湾山脉。
② 气候:台湾岛的气候类型在北回归线以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
③ 自然灾害:夏秋季节多台风和暴雨。
④ 气温分布:沿海平原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纬度较低,故气温整体较高。中东部等温线呈封闭状分布,气温大致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④ 降水分布:台湾岛各地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分布东多西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河流:由于岛屿面积狭小,河流长度短;由于台湾岛山地分布于中东部,平原分布在沿海低地,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河流流速块;由于降水充沛,河流数量多,水量大。台湾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台湾最长的湖泊是日月潭。
【特别提示】
台湾山脉的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是中国的“雨极”。
任务二:富饶美丽的宝岛
结合教材P68 “图7.46 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 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台湾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2.台湾的水果主要有菠萝、香蕉;
3.台湾的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和甘蔗。
4.台湾岛上山地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一半以上的森林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8.5%。台湾省最著名的树种是樟树;台湾省特有的树种是红桧。
【特别提示】
台湾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山地海拔较高,并且山区面积广大,制备垂直变化明显,从山脚到山顶,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树种都有,使得森林树种十分丰富。
任务三:外向型经济
结合教材P69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台湾的工业:(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
(2)分布原因:① 西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优越。
② 沿海港口众多,水陆交通便利。
③ 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
④ 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阔。
2.经济发展的条件
(1)拥有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2)地理位置优越,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利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
(3)政策支持,吸收外国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多优良港口,可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特别提示】
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
0
3
合作探究
)
探究一: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自行阅读P66资料,结合自身所学内容,你能说出哪些“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证据?
1.历史渊源: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为夷洲,明代始称台湾,在清朝正式设台湾省建制,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血缘关系: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人口的97%,主要来自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原住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
3.文化渊源:台湾和祖国内地如福建等东南沿海诸多省份,许多居民都尊奉妈祖,讲闽南话和客家话,写汉字。
4.地缘关系:台湾岛西部与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无数次的海陆变迁,形成了海峡,台湾才与祖国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典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台湾省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的是( )
①台湾山脉与武夷山脉走向一致
②气候类型与我国同纬度省区类似
③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祖籍多为福建省
④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⑤台湾海峡曾是陆地,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台湾山脉与武夷山脉走向一致,均为东北—西南走向、气候类型与我国同纬度省区类似,不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①②错误;台湾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祖籍多为福建省、广东省,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③④正确;台湾海峡曾是陆地,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⑤正确。故选D。
探究二:台湾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地图思考台湾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原因:① 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中东部以山地为主,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悠久。
② 气候:西部平原地势低,气温较高,降水较东部少。
③ 社会经济:西部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
【典例】读台湾岛人口和城市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岛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稠密 B.西部稀疏 C.分布不均衡 D.集中于中部
2.影响台湾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交通
1.C 2.A
【解析】1.读图可知,台湾岛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并不均衡,东部相对稀疏,而西部则相对稠密,并且主要集中于西部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故选C。
2.地形是影响台湾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山地占据了台湾岛的大部分面积,使得人口和城市无法在这些地区广泛分布,相反,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居住和进行农业生产,因此人口和城市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虽然气候、河流和交通等因素也对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有一定影响,但在台湾岛的情况下,地形的影响更为显著。故选A。
探究三:台湾富饶的物产
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尝试解释一下台湾的美称。
美称 含义
东方甜岛 台湾盛产甘蔗
海上米仓 水稻产量高,其中“蓬莱米”最著名
水果之乡 盛产热带和亚热带水果
兰花之乡 盛产兰花,兰花种类多,产量大
植物王国 植物种类多,数量大
祖国东南盐仓 台湾西南沿海有盐田
蝴蝶王国 台湾的蝴蝶数量和种类是世界第一
【典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读台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台湾岛西部的海域A是( )
A.渤海 B.东海 C.台湾海峡 D.琼州海峡
2.下列美称与其含义搭配正确的是( )
A.“东方甜岛”——盛产甜菜 B.“水果之乡”——盛产温带水果
C.“海上米仓”——盛产小米 D.“植物王国”——植物种类多
1.C 2.D
【解析】1.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 台湾盛产甘蔗,蔗糖产量曾占全国产量的70%,被誉为“东方甜岛”,A错误。台湾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种类丰富,产量大,被誉为“水果之乡”,B错误。台湾盛产稻米,一年可以两至三熟,产量高,被誉为“海上米仓”“,C错误。台湾植物种类多,数量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D正确。故选D。
(
0
4
知识图网
)
(
0
5
强化特训营
)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中南部。读“台湾省地形图及沿北回归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文材料分析,台湾省( )
A.地势中西部高,东部低 B.城市分布在中部地区
C.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 D.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受地形影响,台湾岛( )
①河流流程长、水量大 ②阿里山是著名的观光避暑胜地
③铁路线呈环状分布 ④西部地区降水量比东部地区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D 2.D
【解析】1.读图可知,台湾地势东高西低,A错误;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中部山区城市较少,B错误;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C错误;台湾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正确。故选D。
2.台湾岛陆地面积较小,河流流程短,①错误;阿里山是台湾省著名的观光避暑胜地,②正确;受台湾地形影响,铁路线布局呈环状分布,③正确;东部地区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于西部,④错误。故选D。
家住台北市的马明计划到祖国大陆的福州市祭祖。读台湾岛图,完成下面小题。
3.马明在图中量得台北与福州的直线距离约为2.2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 )
A.115千米 B.345千米 C.253千米 D.466千米
4.马明计划借助地图畅游福州城,最好选择( )
A.福州城区交通图 B.福州市人口图
C.中国政区图 D.中国地形图
5.读图可知,台湾岛( )
A.城市多分布在东部 B.位于钓鱼岛西南方向
C.山脉多南北走向 D.最南端一年太阳直射一次
3.C 4.A 5.B
【解析】3.据图可知,该图上比例尺为1:11500000,即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15千米,故其实地距离为2.2×115=253千米。故选C。
4.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地图,如马明计划借助地图畅游福州城,最好选择福州城区交通图,人口分布图、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没有帮助,排除BCD。故选A。
5.由图可知,台湾岛的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台湾岛位于钓鱼岛的西南方向,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最南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共同构成了中国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我们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据此及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分析我国土地面积最多和最少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山地和丘陵 B.盆地和山地 C.丘陵和高原 D.高原和平原
7.若让你为我国山区经济发展提建议,你认为不适合在山区发展的生产部门是( )
A.林业 B.采矿业 C.耕作业 D.旅游业
8.据图分析台湾的地形特点是( )
A.以山地、高原为主 B.以山地、平原为主
C.地势西高东低 D.平原面积占比最高
9.据图分析台湾地形特点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
A.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 B.河流流速慢,水能资源不丰富
C.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太平洋沿岸, D.山脉东侧降水多于西侧
10.台湾岛东部多地震,原因是( )
A.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B.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D.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
6.A 7.C 8.B 9.D 10.B
【解析】6.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在我国的地形类型中,山地占比33%,高原占比26%,盆地占比19%,平原占比12%,丘陵占比10%,五种地形类型中占全国土地面积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山地和丘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山地所占面积最广,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山区可以发展林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ABD不符合题意;耕作业不适合在山区发展,一方面山区地形不利于农耕,另一方面在山坡开垦会破坏水土,导致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C符合题意;故选C。
8.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台湾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地面积最大,其中山地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平原分布在西部,地势特征中东部高,西部低。综上,B正确,排除ACD,故选B。
9.台湾中东部地势较高,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注入台湾海峡,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山脉东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于西侧。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0.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因此东部多地震是因为所在地震带的缘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下图是我国台湾省和福建省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对于福建省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福建省与台湾省隔琼州海峡相望
B.福建省与台湾省都被北回归线穿过
C.两省的自然资源都匮乏
D.台湾省众多居民的祖籍是福建省和广东省
12.下列台湾岛的地理特征,受地形因素影响不大的是( )
A.铁路线环岛分布 B.河流水量较大
C.城市多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东部地区降水量大于西部地区
11.D 12.B
【解析】11.福建省与台湾省隔台湾海峡相望,A错误;台湾省被北回归线穿过,福建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未被北回归线穿过,B错误;台湾省自然资源丰富,C错误;台湾省的居民中,以汉族为主,大多数祖籍是广东和福建,D正确。故选D。
12.沿海地区地势低平,铁路线环岛分布,受地形影响因素大,A选项不符合题意;河流水量较大是由于降水丰富,与地形无关,B选项符合题意;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城市多分布于西部平原地区,与地形有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东部地区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部地区,与地形因素有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下列关于台湾岛的美称及其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方甜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甘蔗的生长
B.海上米仓——临近黄河,引黄河水灌溉形成肥沃的良田
C.葡萄之乡——夏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生长和糖分积累
D.日光之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年平均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
13.A
【详解】台湾被誉为东方甜岛,原因在于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甘蔗的生长,故A正确。台湾盛产稻米,有“海上米仓”之称,但黄河不流经台湾,故B错误。新疆地处西北,夏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生长及糖分积累,被誉为葡萄之乡,故C错误。日光之城是指拉萨,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其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年平均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A。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读“台湾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比例尺表示的含义是( )
A.图上1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
C.图上1分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15.图例表示( )
A.河流 B.公路 C.铁路 D.省界
16.读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花莲位于台湾岛的东部 B.主要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
C.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 D.河流众多,主要为自西向东流
17.肖曼计划假期去台湾旅游,制订旅游计划时想了解台湾岛名胜古迹的分布,应查阅( )
A.台湾岛地形图 B.台湾岛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C.台湾岛交通路线示意图 D.台湾岛城市分布示意图
14.D 15.C 16.D 17.B
【解析】14.结合所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中比例尺表示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结合所学知识,图中 符号所表示的是铁路。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6.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读图可知,花莲位于台湾岛的东部,主要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台湾岛中间高,四周低,河流众多,主要为自中间向四周流,ABC正确,D错误。故根据题意,故选D。
17. 结合所学知识,台湾岛地形图主要显示台湾岛上的地形分布,不能显示旅游景点分布,A错误;台湾岛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主要显示台湾岛的旅游景点分布,符合题意,B正确;台湾岛交通路线示意图主要显示台湾岛的交通线路分布,C错误;台湾岛城市图主要显示台湾岛上城市的分布,不能显示旅游景点分布,D错误。故选B。
18.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和珠江三角洲共同濒临我国的 (海域)。
(2)图中各城市,以旅游博彩业为主的是 。
(3)据图可知,台湾山脉的走向为 ,受山脉阻挡,台湾东部降水较 。
(4)与台湾隔海相望的①省区是 (全称),每逢清明节,许多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祭祖,这说明了 。
(5)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定居,成为典型“移民”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18.(1)南海
(2)澳门
(3) 东北—西南走向 多
(4) 福建省 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人民是同宗同祖的骨肉同胞(合理即可)
(5)经济发达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台湾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势特征、城市特点和人口迁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地理区位置认知、势分析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与人文地理的地理素养。
【详解】(1)珠江三角洲、台湾两地均濒临南海,均被北回归线穿过。
(2)以博彩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地区是澳门,是位于我国珠江口西侧的特别行政区。
(3)读图可知,台湾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岛东西两侧的降水量差别很大,东部是台湾山脉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降水较少。
(4)与台湾隔海相望的①省区是福建省;每年清明节,台湾同胞纷纷回祖国大陆祭祖,海峡两岸之所以有相同的民风民俗是因为两岸同根同源。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这说明台湾与大陆的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
(5)近年来,我国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地区出现了“民工潮”,成为典型“移居”城市,其原因有:这里经济发达,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报酬较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年来城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争端之一。
材料二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矿物资源丰富,鱼类资源有1500多种,可燃冰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南海是中国联系亚、非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材料三三沙市位置示意图。
(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A是 (岛礁),中国在此投放有主权碑,军舰和海警执法船长期在这里巡航。
(2)图中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B是 。
(3)C省包括澎湖列岛、位于 (南海/东海)的钓鱼岛、赤尾屿等许多岛屿及周围海域;该省的行政中心是 ,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为 。
(4)海峡E 是我国的内海之一,其北部的省份简称为 。
(5)根据材料分析南海争端产生的原因可能有 。(答1点)
19.(1)曾母暗沙
(2)菲律宾
(3) 东海 台北 高山族
(4) 琼州海峡 粤
(5)南海自然资源(如油气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丰富;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运输航线(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域外大国插手南海事务。
【分析】本题以三沙市位置示意图及南海丰富资源等为材料,涉及我国四至端点、隔海相望国家、省级行政中心、内海及海洋争端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我国疆域辽阔,其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A曾母暗沙,中国在此投放有主权碑,军舰和海警执法船不定期到这里巡航。
(2)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图中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B是菲律宾。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省级行政区C是台湾省,简称是台,行政中心是台北;台湾岛中东部多山地,西部地区则以平原为主。钓鱼岛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其中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为高山族。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峡E是位于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它是我国的内海之一;我国还有一个内海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其北部的省份为广东省,简称为粤。
(5)结合材料可知,南海地区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十分丰富,且海上交通便利,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这些都是南海争端产生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