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8.6 巴西
0°
23.5°S
30°S
70°W
40°W
1.海陆位置: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属于热带。
3.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全部位于西半球
自主学习
请结合教材P81及P83图8-5-5来完成。
巴西的地理位置
0°
23.5°S
30°S
1.地形以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自然环境特征
2.平原位于北部,
高原位于南部
3.地势南高北低。
自主学习
一.地形特征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二、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
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亚马孙河全长6437千米,
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
流域面积约为705万平方公里,
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流量占世界河流总入海流量的20%,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
河流之王——亚马孙河
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北部,自西向东流。发源自安第斯山脉的密斯米雪山,于赤道附近注入大西洋。
密斯米雪山
合作探究一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说出亚马孙和尼罗河河流流量差异巨大的原因?试说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河流特征的异同。
亚马孙河一年流入海洋的水量占全球河流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近7万亿立方米。尼罗河一年的水流量为840亿立方米,大概只有亚马孙河的八十五分一。
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大国
(3)畜牧业
牛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合作探究二
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巴西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地形
气候
河流特征
地理位置
1、说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主要的农作物
2、找出赤道、南回归线,说说巴西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
(1)有利自然条件:
咖啡
水热条件优越
农业特征
地域辽阔,气候湿润,可耕地多,水资源丰富。
(2)农作物:
咖啡(“咖啡王国”)
甘蔗、柑橘
热带经济作物:
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粮食作物:
大豆、玉米
橡胶
巴西有“一怪”就是“酒精当燃料”。这是为什么呢?巴西缺乏煤、石油等能源。所以汽车用油大部分靠进口,为了节约外汇,约有一半的汽车使用酒精作燃料,这样既能节约石油能源而且绿色环保。巴西消费的燃料中有46%是乙醇等可再生能源,高于全球13%的平均水平。
世界绿色能源发展的典范
(4)工业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工业
(1)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 储量大(居世界首位),质地优良。
(2)水能资源丰富,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
(3)现状: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钢铁、汽车、机械、飞机的重要生产国。
合作探究三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巴西工业发展与日本工业发展的差异
读图,说一说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东南沿海
读图,说一说巴西内陆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稀疏
热带雨林气候区,
过于湿热
人口与城市
1.巴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地区
东南沿海
2.主要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
最大的城市—圣保罗;
最大的海港—里约热内卢
沿着城市行政主轴,整个城市的形状像一架巨大的飞机,城市被主轴分为南北两翼。政府各部门建筑和公共建筑沿中心纪念轴布置,轴线的尽端是巴西这个国家的中心——三权广场。
三权广场
Square of the Three Powers
在行政轴的东部尽头是代表着立法权的国家议会、代表着司法权的联邦高等法院和代表着行政权的总统府环绕着倒梯形空间构成的三权广场。
总统府和联邦高等法院
巴西利亚是20世纪落成的都市中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项目。
种族构成复杂
1.巴西种族构成:
混血种人的比例不断增加,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与发展,形成多元的巴西文化。巴西被称为世界民族大熔炉。
2.原住居民:
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后,大量兴建种植园,强迫当地印第安人为奴 后来劳动力短缺,葡萄牙殖民者将目光放在了非洲黑人身上,巴西的黑人奴隶制随之拉开序幕。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狂欢节花车巡游
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占地700万平方公里,横越了8个国家,占世界热带雨林面积一半,生活着地球上20%的物种,被称为“地球之肺”。其中,在巴西境内的雨林面积占60%。那么,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呢?
亚马孙热带雨林:“地球之肺”与“世界动植物王国”
亚马孙热带雨林作用
自主学习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例如在雨林中修建公路、采矿、开辟农场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并且影响全球的气候。针对这一情况,巴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利用亚马孙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生态旅游,既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