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小壁虎借尾巴(核心素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小壁虎借尾巴(核心素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5 22: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20 小壁虎借尾巴 课时 2
内容 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知识性童话,全文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鱼、牛、燕子等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课文结构清晰,其中第3~5自然段情节反复,可作为学生仿说仿写的范例。课文配有六幅插图,可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题看图读文,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生活,关爱动物,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 语言运用: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思维能力: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审美创造:体会童话的乐趣。
思政 元素 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经历,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善于寻求帮助,同时懂得不同生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差异、理解他人的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 1.认识“壁、借”等12个生字和多音字“哪”,认识走字底1个偏旁,会写“向、边”等7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难点: 1.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2.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课前 准备 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借助拼音认读;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尾巴,了解其大致形态。 教师备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生字的动画演示、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等;制作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 认识“壁、借”等12个生字和走字底1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哪”的字音;会写“向、边”等7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壁虎图)“同学们,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特别的朋友,看看你们认识它吗?” 引导学生说出壁虎后,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壁虎喜欢待在哪里呀?谁能说说它长什么样子?” 在学生回答后,引出 “壁” 字。 (1)(课件出示壁虎图和词语 “壁虎”)引导学生猜测 “壁” 的读音:“大家看这个字,结合图片和我们刚才说的壁虎生活的地方,猜猜它读什么?” (2)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朗读 “壁” 字及词语,如指名读、领读、齐读等。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和这只小壁虎有关。” 板书课题 “小壁虎借尾巴”,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活动】 1. 观察图片,积极回答老师关于壁虎的问题,认真思考 “壁” 字的读音,参与朗读。 2. 跟读课题,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猜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自然引出课题,同时初步认识生字 “壁”。
环节二:初读课文,识字猜字
【教师活动】 1. 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圈出来,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读完后,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巡视学生初读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2. 组织分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呢?” 参与部分小组讨论,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3. 全班交流反馈,纠正学生猜读中的错误:“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其他小组认真听,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讲解。 4. 提炼猜字方法,师生相互补充: (1)(出示墙壁、爬行、孩子图)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大家看这些图片,能不能猜出这几个字是什么呢?” (2)讲解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记字形、猜字义:“像‘壁、咬、赶、摆、转’这些字,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学习。左边的偏旁表示意思,右边的部分和读音有关,大家来仔细观察观察,感受一下。” (3)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字义:做 “拨、摆、转” 的动作,让学生猜测字义,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加深理解。 (4)介绍新偏旁走字底:“同学们,我们来认识一个新偏旁走字底,含走字底的字大部分和行走有关,比如‘超越、趣、起’,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字呢?” 5. (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自由读等,巩固识字效果。 6. 引导学生用 “壁、借、咬、难、哪、爬、您、拨、赶、摆、过、孩、转”13 个字口头组词,拓展词汇量。 7.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安排同桌互读:“现在,请大家自己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和同桌互相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既准确又通顺。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帮他指出来。”
【学生活动】 1. 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尝试用多种方法猜读,与同桌、小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2. 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分享自己认识的字及识字方法。 3.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分享,学习新的识字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 4. 观察图片,猜读生字;学习利用形声字规律识字;通过动作理解字义;认识新偏旁并思考相关汉字。 5. 认真参与词语认读,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6. 积极思考并组词,丰富词汇积累。 7. 自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错误,提高朗读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初读课文和识字,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生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环节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会写字)引导学生认读,组织开火车读、齐读,并进行口头组词:“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些要写的字,大家先开火车读一读,读准字音,再给它们组组词。” 2. 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的间架结构、笔顺和笔画位置,讲解书写要点并示范书写: “向”:“ 从左、上、右包围‘口’,‘口’要写得小一点,位置居中(示范书写)。 “边”:书写时先内后外。“辶” 的横折折撇要前倾,捺画要舒展(示范书写)。 “行”:左窄右宽。右边部分上面的横短,下面的横长,竖钩要写得有力(示范书写)。 “草”:“艹” 要写在上半格中间,第八笔横是主笔,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竖在竖中线上(示范书写)。 “赶”:“走” 的横画要平行,两竖相对,撇短捺长。“干” 的横画也要平行,竖画从横画中部垂直而下,“走” 与 “干” 距离要适中(示范书写)。 “过”:“寸” 的横画要短,竖钩要写正,点画位置要恰当。“辶” 的点与横折折撇距离适中,曲弯自然,捺画要舒展且稍平(示范书写)。在示范书写过程中,让学生跟着书空。 3. 学生描红、临摹时,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大家开始描红、临摹,注意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笔一划认真写。老师看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对书写规范、姿势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 4. 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议:“大家看,这几位同学写得很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在哪里。当然,如果有写得不太好的地方,我们也一起帮着想想办法,看看需要怎样改正。” 引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 5. 鼓励学生根据评议检查自己的书写情况,把写得不好的字重写两遍:“大家根据刚刚的评价,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够好,把这些字再写两遍,争取写得更漂亮。” 6. 引导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读读写写,巩固生字记忆:“我们来用这些会写字和学过的熟字组成常用词语,一边读一边写,这样能记得更牢哦。”
【学生活动】 1. 认读会写字,认真参与开火车读、齐读和组词。 2. 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书写,跟着书空,记住书写要点。 3. 按照要求描红、临摹,注意书写姿势,接受老师的指导和评价。 4. 观察优秀作品,参与评价,学习他人优点,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 5. 认真检查自己的书写,重写不满意的字。 6. 积极组词,认真读写词语,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环节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提出再读要求:“请大家图文对照,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首先,要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然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都找谁借过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结果怎么样?” 巡视并指导学生朗读。 2. 反馈指导,图文结合引导朗读: (1)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提问:“看课文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指名朗读第 1、2 自然段,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小壁。虎 / 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 / 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 / 一挣., 挣断。尾巴 / 逃走了。” 这个句子的朗读。 (2)展示课文第二至第六幅图,引导朗读第 3 - 7 自然段: ①让学生自由朗读,提醒边读边看插图,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指几名学生逐段朗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读好句子停顿,如 “他看见 / 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 / 游来游去。”“他看见 / 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 / 吃草。”“他看见 / 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 / 飞来飞去。”“小壁虎 / 转。身一看,高兴得 / 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3)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再齐读全文。 3. 借助句式整理信息,引导完整表达:(在黑板出示)“小壁虎的尾巴被 ()。他爬到 ( ),找 ( ) 借尾巴,但他要用尾巴 ( );爬到 ( ),找 ( ) 借尾巴,但他要用尾巴 ( );爬到 ( ),找 ( ) 借尾巴,但他要用尾巴 ( );最后小壁虎的尾巴 ( )。”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梳理故事脉络。 4. 引导学生看插图回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同桌交流,讲一讲故事内容:“请大家看着插图,回忆一下课文的故事情节,和同桌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注意要把故事讲完整哦。”
【学生活动】 1. 图文对照,认真自由朗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 观察第一幅插图,回答问题,认真朗读第 1、2 自然段,注意老师强调的读音和停顿。 3. 观察第二至第六幅图,自由朗读第 3 - 7 自然段,参与逐段朗读,认真倾听并跟读。 4. 自由朗读、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5. 根据老师给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填空,梳理故事线索。 6. 看着插图,和同桌交流并讲述故事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插图和填空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提高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环节五: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 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认识了生字,还读了有趣的课文。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在识字、读文方面有哪些收获呢?然后合作读一读课文。”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只看插图,将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另外,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巩固今天学习的生字词。”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总结,同桌之间交流收获,分享识字和读文的经验,合作朗读课文。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向家长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强化知识掌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猜读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认识了生字,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为后续识字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借助图画、形声字规律、动作演示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识字效果较好。 3. 书写指导时,通过详细讲解和示范,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和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书写,书写规范有所提高。
不足之处: 1. 在初读课文环节,部分学生对于一些长句子的朗读还不够流畅,虽然经过指导有所改善,但仍需加强训练。在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2. 在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时,学生对于故事线索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和强化训练。
改进措施: 1. 针对长句子朗读困难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长句子的专项朗读练习,指导学生划分句子成分,掌握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明确小组分工,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2. 在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方面,提供更多的引导和提示,如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增加阅读训练,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了解壁虎、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环节一:趣味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组织 “小壁虎捉虫吃” 游戏:“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有趣的游戏 ——‘小壁虎捉虫吃’。” 邀请三位同学戴上壁虎头饰,将写有本课 13 个要求会认的字的卡片放在讲桌上,说明游戏规则:“这三位‘小壁虎’上台任意抽取卡片,正确读出汉字的读音后,模仿小壁虎吃虫子的动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得对不对。” 游戏结束后,对参与游戏的同学给予表扬。 2. 指名学生接读 7 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组词,同桌之间互相听写,巡视并检查学生的听写情况,对写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3.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壁虎,它遇到了一件麻烦事,谁还记得是什么事吗?对,小壁虎的尾巴断了。那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看看小壁虎借尾巴的经历。”
【学生活动】 1. 积极参与 “小壁虎捉虫吃” 游戏,认真倾听同学读生字,观察动作。 2. 接读会写字,认真组词,同桌听写,互相检查。 3. 回忆上节课内容,跟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听写复习生字,巩固上节课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环节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教师活动】 1. 图文对照,学习第 1、2 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1)引导学生看图读文,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读第 1、2 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它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心情怎样?” 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鼓励学生举手回答。 (2)邀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第 1、2 自然段,指导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读第 1 自然段时,要读出小壁虎的慌张和害怕;读第 2 自然段,要读出小壁虎难过、急切的心情。” 读完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图文对照,学习第 3 - 5 自然段,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重点指导学习第 3 自然段: ①让学生观看插图二后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小壁虎爬到了哪里?他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了吗?”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②指导朗读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同学们,‘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了很长时间,读的时候语速要放慢,这样才能表现出小壁虎借尾巴的艰辛。大家试着读一读。” 接着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用同样的方法读下文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 ③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画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之后组织同桌、男女生、师生合作读:“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对话,小壁虎的话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大家要读出恳求的语气,‘借给我’三个字要重读。小鱼的话加上‘啊、呢’这两个语气词,表明小鱼是友好拒绝小壁虎的,要读出小鱼为难的心情,‘拨水’一词要重读,这样就能表达出它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尾巴的作用。” ④引导交流:“谁能说一说小鱼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邀请同学上台用动作演示 “拨水”,帮助大家理解。 ⑤引导学生思考:“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⑥小结:“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了:小壁虎来到 (小河边),向 (小鱼) 借尾巴,小鱼要用尾巴来 (拨水),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2)图文对照,引导自学第 4、5 自然段: ①让学生看插图三、四后读文,提出要求:“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读一读第 4、5 自然段,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②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③全班交流汇报,重点指导: A. 指名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B. 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 “甩”“摆”,帮助学生体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C. 用比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大家想想,船没有舵,飞机没有尾翼会怎么样呢?” D. 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 (),向 ( ) 借尾巴,( ) 要用尾巴来 ( ),没有将尾巴借给他”,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说话。 (3)引导学生根据句式,连起来说说鱼、牛、燕子这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现在,请大家根据这个句式,连贯地说一说这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图文对照,学习第 6、7 自然段,了解壁虎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1)让学生看插图五、六后读文,引导思考:“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读一读第 6、7 自然段,说说小壁虎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找出一组反义词。” (2)引导学生回答小壁虎难过和高兴的原因:“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呢?又为什么高兴呢?” (3)讲解壁虎尾巴的 “再生” 特点和自我保护作用:“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还能长出新的来,这叫‘再生’。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如果不及时挣断尾巴,就会被蛇吃掉,所以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的作用。” (4)组织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妈妈的对话,提醒学生注意语气。
【学生活动】 1. 图文对照学习第 1、2 自然段: (1)认真看图读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举手回答。 (2)参与朗读和评价,尝试读出不同的语气。 2. 图文对照学习第 3 - 5 自然段: (1)学习第 3 自然段: ①观看插图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回答。 ②按照老师的指导朗读,感受 “爬呀爬” 的语气。 ③参与合作读对话,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④通过动作演示理解 “拨水”,思考小壁虎是否借到尾巴。 (2)自学第 4、5 自然段: ①看插图三、四,读文思考,提出问题。 ②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意见。 ③参与全班交流汇报,分角色朗读,通过动作理解词语,理解 “掌握方向”,用句式说话。 (3)连起来说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认真倾听同学发言,补充自己的回答。 3. 图文对照学习第 6、7 自然段: (1)看插图五、六,读文思考,找出反义词。 (2)回答小壁虎心情变化的原因。 (3)理解壁虎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4)分角色朗读对话,注意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对照、问题引导、朗读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环节三:拓展实践,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壁虎尾巴的变化,鼓励学生自主讲故事:“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看着这些插图,自己来讲讲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小壁虎遇到的事情讲清楚。” 对学生的讲述进行点评和鼓励。 2. 组织小组分角色表演:“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进行表演,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表演结束后,我们请小组代表佩戴头饰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全班一起评议,看看他们讲的故事是否流畅,有没有遗漏重要情节。” 在小组表演时巡视指导,表演结束后组织评议。 3. 布置调查任务:“同学们,动物的尾巴都很神奇,有各种各样的作用。课后请大家做个小小调查员,通过查阅资料或向别人请教,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样子和作用,还可以用图片或文字做记录,下节课在班级内交流。”
【学生活动】 1. 观察插图,自主讲故事,认真倾听同学的点评,改进自己的讲述。 2. 参与小组分角色表演,积极准备,上台展示,认真倾听他人评议。 3. 课后积极完成调查任务,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记录动物尾巴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和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锻炼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通过调查活动,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 在复习导入环节,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听写活动,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于结构相似的第 3 - 5 自然段,重点教学第 3 自然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在讲解动物尾巴的作用时,运用动作演示、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抽象的概念,学生对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1.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讨论效率不高,个别学生参与度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2. 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和表演时,部分学生不够自信,语言表达不够流畅,表演不够生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改进措施:1. 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明确小组分工,在小组讨论前提出具体的要求和任务,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方面,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组织口语表达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提高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