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导入新课
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鸦片战争
1840年
1949年
1956年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1.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形式、实质及历史意义.培养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的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通过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认识其原因。(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史料证实、家国情怀)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名词解释
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主体
两翼
一 化 三 改
建设
改造
工业化建设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同时并举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1956):一化三改
“一化”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问题:①缺乏生产工具、资金;②难以解决水利问题;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④能合理利用耕地;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原因:个体农业经济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影响农业整体的发展和工业化建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原因:
(1)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分散
合作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3.概况:
交流生产经验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①.时间:1953年-1956年
②.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原则:自愿互利
④.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⑤.实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⑥.方法: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⑦.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集体所有制
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集体经济组织组织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生产资料私有
几户共同所有,互相帮助
社会主义萌芽
半社会主义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丰收时节,农村合作社领取粮食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从1952年到1956年,正是合作化运动期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20.5%,年均递增5.1%,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众积累……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集中力量、优势互补、提高效率
4.结果: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制
私有
公有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个体所有制
手工业合作化
集体所有制
1.改造手工业的原因
2.方式:
3.实质:
(1)分散落后的个体私有制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4.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5.结果:1956年,90%以上的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统一供给
独立生产
包销产品
供销小组
生产资料部分公有
干预一定生产
供销合作社
统一经营
集体劳动
按劳分配
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供销小组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高级
中级
初级
二.公私合营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概念解释
建国后,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指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由资本家和私人经营的各种工商企业,主要由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组成。
二.公私合营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材料一: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材料二:据统计,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材料三: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资金紧张,原料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②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增强;
③ 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经济成分:①国有;②集体;③个体;④民族资本主义
剥削工人
二.公私合营
①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②时间:
③方式:
④政策:
⑤结果:
⑥实质:
1954年——1956年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意义:实现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底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改造概况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利润分配
资本家红利20.5%
企业公积金30%
国家34.5%
工人福利15%
赎买政策即有代价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具体做法是: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
二.公私合营
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鼎丰真”获得了壮大与发展,成立了“鼎丰真”食品店。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⑦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工商界向主席报喜
二.公私合营
⑧.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三.三大改造的实质与意义
行业 改造前 改造方式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 农业合作社 集体所有制(公有)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合作社 集体所有制(公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商业者(私有) 公私合营 国家所有制(公有)
三大改造前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意义: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使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公私合营
3.不足之处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局限性: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
启示:
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②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三.三大改造的实质与意义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2)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4)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不能急躁冒进
3)坚持和平改造的方式
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经验。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
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
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生产合作社
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时间
内容
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手工业
形式
实质
1953——1956年
1.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示意图,结合所学,①②处正确答案是( )
A.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
B.土地革命 土地私有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私有制
a
随堂训练
随堂训练
2.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第二步”基本实现是在
A.建立新中国后 B.开展土地改革后
C.进行抗美援朝后 D.完成三大改造后
d
3.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