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26 12: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 科 初中生物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形式
课题名称 病毒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途径知道了流行性感冒、艾滋病、新冠肺炎等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且对流行性感冒、新冠肺炎的预防措施有亲身的经历,对艾滋病在全球的发展趋势、预防措施等也有所了解。为利用讨论、交流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做好了铺垫。 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经验,对于完成本课“观察病毒形态、结构示意图”、“观察噬菌体增殖过程示意图”及搜集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活动应该不是很难。对于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启发学生对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观察、去思考,化害为利,为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服务。 本次上课的班级是初一(1)班,本班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喜欢小组合作探究,所以本节课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探究活动来解决学习的重难点。
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病毒属于微生物中的一种,而且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特定生物的活细胞里。但是其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动物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学生掌握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征,是学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的作用”“生物技术”的知识基础。 本课教材的设计特点: 本节教材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三方面内容。在设计上有如下两个特点: 1.注重了对学生观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教材安排了“2.3-1 电子显微镜下几种病毒的形态”“2.3-2 几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和“2.3-3噬菌体增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通过学生的活动参与达成教学目标。 2.重视重要生命观念的培养。病毒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谈起病毒,人们就以为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病毒是把双刃剑”,应辩证地处理人类与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准确说出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分类。 2.概述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生殖方式。 3.通过观察病毒形态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1.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观察教材图片和观看《病毒的发现》视频说出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教材图片、阅读资料,说出病毒的生活方式、增殖过程及分类;学生通过搜集、交流资料知道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情境导入 环节二 出示学习目标 环节三 提供情境 环节四 指导学习 环节五 模型构建 环节六 拓展延伸 环节三 提供情境 环节四 指导学习 环节五 交流应用 环节六 引出行为 环节七 梳理知识 环节八 目标检测 【创设情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除了新冠肺炎,人类的多种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都是由病毒等引起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病毒,了解病毒,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 呈现学习目标 活动1:听有所知 播放视频《病毒的发现》 总结: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单个病毒的直径有10-300纳米,假如把我们的一根头发丝横切,在横切面上大约能放置1亿个病毒。 活动2:我来发现 出示教材插图2.3-1电子显微镜下几种病毒的形态和2.3-2几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组内交流,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 活动3:我会制作 准备橡皮泥、铁丝、彩色卡纸等材料 说明活动目的并分组指导 出示问题,深化对病毒结构特点的理解。 活动1:总结病毒的生活方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接本单位,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组内交流,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 (出示几种病毒图片) 请同学们给图中禽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4病毒、郁金香碎色病毒、艾滋病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这几种病毒进行分类,它们分别属于哪类?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总结: 动物病毒一般是球状的,植物病毒一般是杆状的,细菌病毒是蝌蚪状。 播放视频动画演示噬菌体增殖过程 材料出示: 新冠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过吸附、注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侵入动物体或人体获取营养物质,感染后会使人体患上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出示问题 一谈起病毒,人们就以为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也有人认为病毒对人类有有利的一方面,你的观点如何呢?请同学们依据课前搜集的材料,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归纳总结: 可见,对人类来说,病毒既有有害的一方面,也有有利的一方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其与人类的关系,也包括其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补充其它反映病毒与动植物和人类之间关系的实例: 利用病毒防治农业害虫;利用噬菌体防治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使人患流感、艾滋病;利用病毒制造疫苗,等等。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予以解疑 查看学生完成情况,个别 指导 倾听 思考: 病毒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生活和生殖特点? 一组的3号同学朗读学习目标 病毒的形态结构 活动1:听有所知 从视频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活动2:我来发现 学生自主学习: (1)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______状、______状、_____状等。 (2)病毒是一类不具有_______结构的微生物,一般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活动3:我会制作 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病毒的模型 要求:四人一组,分工合作。 分组讨论: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病毒在结构上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 二、病毒的生命活动 活动1:总结病毒的生活方式 认真阅读教材第107页第一、二自然段并观察教材中插图2.3-3,完成以下问题: (1)病毒体内没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_____在其他生物的______内才能生活和增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病毒是以_______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侵入活细胞后,病毒会以_______内的物质作为原料,在自己_______的“指挥”下制造出新病毒。 (3)完成表中内容 种类寄生细胞举例
交流、展示 学生思考 尝试概述噬菌体增殖过程 思考讨论: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别的活细胞里才能生存。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活动1:小小辩论赛 辩论要求: 自主选择“正方”“反方” 正方:害大于利 反方:利大于害 绘制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建议: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种类等方面。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能得出: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的病毒。病毒形体极其微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通过观察图片和分组交流,全班有9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病毒三种主要形态、病毒的结构组成。 学生都能动手参与活动 学生能大致说出病毒“无细胞结构”这一典型特征。 学生能总结出病毒进行“寄生”生活。 学生能准确说出病毒的增殖方式—自我复制。 80%的学生能判断病毒的类型 通过视频动画,能基本描述噬菌体增殖过程: 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初步感知病毒的生活给人带来的影响。 能解释病毒属于生物的理由 材料真实;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反驳对方时要言之有“礼”,措辞恰当。 能辩证地处理人与病毒之间的关系 80%的学生能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本节所学知识,并做到全面、准确、美观。 巩固知识,锻炼做题能力。
板书设计 病毒 一、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二、结构特点: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三、繁殖:自我复制 四、生活:寄生 五、与人类的关系:有益 有害
分层作业设计 基础部分 1.下列病毒的类型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真菌病毒 D.噬菌体 2.下列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是( ) A.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B.把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麻疹疫苗 3.如图为病毒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病毒的结构包括[ ]______和[ ]______,没有______结构。 (2)病毒的繁殖方式是_____,病毒侵入活细胞后,在[ ]_____的指挥下,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 实践部分 自制病毒模型 利用白纸、毛线等材料,自制病毒模型并说出模型各部分代表病毒的什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