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词语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5精准备考】2024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词语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5精准备考】2024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6 09: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词语
一、选择题
1.(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代属于青年,一代代青年把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代青年自信自强,奋勇争先。他们在科技攻关前沿,______;在奥运竞技赛场,______;在祖国边疆哨位,______;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他们用行动一次次证明,新时代的青年堪当大任。
A.勇于创新 顽强拼搏 威武守卫 B.顽强拼搏 威武守卫 勇于创新
C.威武守卫 勇于创新 顽强拼搏 D.勇于创新 威武守卫 顽强拼搏
2.(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B.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目瞪口呆。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D.从他语焉不详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3.(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岭南非遗文化展演别具一格,满满都是湾区特色,处处尽显湾区风采。
B.经技术人员不断尝试,妙手偶得,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成效显著。
C.广府庙会这场民俗文化大联欢热闹非凡,舞龙灯表演洋溢着天伦之乐。
D.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与已有城际铁路不期而遇,贯通运营。
4.(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班干部,需要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一定要首当其冲。
B.西风紧,落木萧萧,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尽显肃杀。
C.如果你来到大庆旅游,一定要深度游,静心感受城市的魅力,切忌走马观花。
D.晚年的杜甫可谓颠沛流离,但忧国忧民之心不曾改变,创作了许多伟大的诗篇。
5.(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6.(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作为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音乐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得益彰。
B.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积月累,整理归纳,才能厚积薄发。
C.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露营活动作为现代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地应因地制宜,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增强体验感。
7.(2024·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热辣滚烫》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展现出了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更为当代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正能量。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越要居安思危、决不能犯战略性、原则性错误。
8.(2024·辽宁·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________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________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 艰苦卓绝 记载 鼓励 B.见识 艰苦朴素 承载 鼓励
C.见证 艰苦卓绝 承载 激励 D.见证 艰苦朴素 记载 激励
9.(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白杨礼赞》)
C.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怀疑与学问》)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的新装》)
10.(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将《黄河颂》读得抑扬顿挫,他的朗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园林工人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的街心公园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一群血气方刚的战士在冰冷的洪水中用年轻的躯体筑起一道道人墙。
D.小齐、小何和安安约好在公园见面,安安不期而至,小齐和小何很高兴。
11.(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新时代为劳动者提供了海阔天空的人生舞台,如今普通的劳动者也能登上国家科技领奖台,甚至可以身披国旗锋芒毕露地问鼎世界技工最高奖项。广大劳动者脚踏实地走创新引领、科技报国之路,他们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匠心匠魂焕发光芒,为强国建设汇聚坚实的人才力量。
A.海阔天空 B.锋芒毕露 C.脚踏实地 D.任劳任怨
1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情境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业绩。广安市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华蓥山青峰绵延,奇石嶙峋,登临绝顶,令人①心旷神怡;天意谷洞中天河,悬泉飞瀑,②巧夺天工,令人③叹为观止;小平故里兰白菊黄,松青柏翠,静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中外游客④络绎不绝,广安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信念的坚守,都可用诗歌表达。
B.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青少年应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而不是拘泥于自我的认知。
C.不求甚解的态度在工作中会导致失误,只有深入地了解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D.城里新建了多个“口袋公园”,即使浮光掠影,也给广大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四渡赤水”战役家喻户晓,红军四渡赤水太平陈列馆收藏了许多相关珍贵史料,该馆是泸州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
B.春晚舞台上,戏曲表演艺术家技艺精湛,将人物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唱念做打尽显行家功夫,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C.科技进步把人类的种种梦想变成了现实,古人异想天开的“飞天”“探海”神话,在当代科学家手中一一变为现实。
D.中学生要保持外表的整洁大方,注重内在的品格修养,如果不修边幅,粗鄙无礼,就有损我们青春向上的美好形象。
1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马识途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他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小说别具匠心,意蕴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韵味十足;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抑扬顿挫。这份功力既来自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A.名副其实 B.别具匠心 C.抑扬顿挫 D.孜孜不倦
16.(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上海某电梯集团的潘阿锁一头扎进电梯研发之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终于成长为真正的工匠。
B.任何工作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抵达目的所需要的,除了激情,还有任劳任怨,默默耕耘。
C.春天,嘉陵江水晶莹地涌动,岸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蜂飞蝶舞,一派栩栩如生的景象。
D.人工智能时代,新职业新岗位将如雨后春笋,为更多的人搭建更多的人生出彩的舞台。
17.(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莲花湖湿地公园的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B.一个时代需要一些怀揣理想的人,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地做学问,干事业。
C.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他们喜欢的运动员表达内心由衷的赞赏。
D.颁奖典礼上,小州同学意外得到了一本心仪很久的书,真是妙手偶得啊!
18.(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B.人生路上,少年当以勇气为战旗,带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一往无前。
C.做学问需要有实干精神。如果浮光掠影,自然会随波逐流,一无所获。
D.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基础知识综合
19.(2024·宁夏·中考真题)成语运用。
黄河文化生生不息,① ,它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②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因为有了受到黄河滋养的延安,中国革命有了落脚点和转折点;因为有了《黄河大合唱》等精神文化产品,延安成了精神的高地、信仰的高地。到了近现代,③ (奔流而不停止)的黄河水,连接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如它连接起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的④ ,昭焕今古。
摘自《大河交响》,有删改
(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②③处的成语。


(2)①④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 丰功伟绩
B.源源不断 功勋卓著
C.源远流长 功勋卓著
D.源源不绝 丰功伟绩
20.(2024·青海·中考真题)以下是学校“黄河文化长廊”中对“黄河精神”的解说,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作为九州水源之宗的黄河,养育了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传承着华夏文明______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脉之源、幸福之源。在华夏儿女心目中,黄河早已成为共同的精神图腾。
(1)文段横线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络绎不绝 B.生生不息 C.川流不息
(2)文段中加点字“脉”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mài B.mò
(2024·贵州·中考真题)岁月铸就荣光,时间见证不凡。zhuī ① 溯历史,长征的画卷在奋进中舒展,红军像一条奋飞的红飘带,辗转于贵州。贵州青年踊跃参军,从四渡赤水到强渡乌江,再到乌蒙山大迂回……一路chí ② 骋,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彰显了贵州高贵而刚劲的风骨!而今,时代的华章在砥砺中续篇,从西部大开发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贵州大地捷报频传。贵州儿女kè shǒu ③ 初心,拼搏奋斗,迈着稳健的步伐,以昂扬的姿态传递出摧枯拉朽的力量。
思所从来,才能知所将往。我们将赓续红色血脉,明确心中方向,以非凡的气概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2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2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 B.捷报 C.摧枯拉朽 D.气概
23.(2024·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 ),“文化+”也就( )了。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 ① (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 )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 ② (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 ③ (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所不知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 B.无所不在 水落石出 相反相成
C.无所不在 水到渠成 相辅相成 D.无所不知 水落石出 相反相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词语》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A C C A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B D B C C B B
1.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勇于创新:勇敢地开拓新的思路、方法、技术等,强调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可能性,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顽强拼搏:面对困难、挑战或竞争时,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轻易放弃,全力以赴地去争取胜利。
威武守卫:形容以威严、强大的姿态进行守护。通常表现出坚定的决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强大的实力。
第一空,在科技攻关前沿,面对未知的领域和复杂的问题,只有勇敢地开拓新的思路、方法、技术等,才能取得突破,推动科技不断进步。故选“勇于创新”;
第二空,在奥运竞技赛场上,运动员们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强大对手和巨大压力,只有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故选“顽强拼搏”;
第三空,在祖国边疆哨位,战士们肩负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安全的重任,他们以威武的形象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展现出国家的威严和力量。故选“威武守卫”;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无可置疑:意思是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此句是说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对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无可置疑。用词恰当;
B.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句中用来形容人们沉浸在舞姿中的样子,用词不当;
C.妙手回春: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句中用来形容“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用词不当,可改为“妙手偶得”;
D.语焉不详:是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语焉不详”与句中“他们终于明白”相矛盾。用词不当;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别具一格:意为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用来形容岭南非遗文化有独特的风格,使用恰当;
B.妙手偶得:指文学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写出的佳句、佳作。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本句中与“不断尝试”矛盾,使用错误;
C.天伦之乐:长辈和晚辈享受家庭中的温暖和乐趣。本句用来形容舞龙灯,对象不符,使用错误;
D.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本句中用来形容新开通的城际线与已有城际线相接通,对象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A。
4.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本句用来形容班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B.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本句用来形容昆虫在冬天隐藏起来,使用正确;
C.走马观花: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地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本句用来形容匆忙地游览观光,使用正确;
D.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本句用来形容晚年杜甫四处漂泊流浪的生活,使用正确;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句中用来形容昆虫不再活跃,隐藏起来,使用恰当;
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句中用于形容邓稼先作为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名字和事迹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使用恰当;
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句中,用于形容具有象征意义和警醒作用的国家公祭日“长鸣警钟”,使用对象不对;
D.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句中用于形容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断汲取知识的勤奋态度,使用恰当;
故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此处形容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
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此处形容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会一下子成功,使用正确;
C.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在此句中,语境是表达往事历历在目,记忆深刻,与“浮光掠影”的含义相悖,使用不当;
D.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此处指露营活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使用正确;
故选C。
7.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趋之若鹜:原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艺术爱好者争相观摩齐白石画展,褒贬误用,使用有误;
B.坚忍不拔:形容在困境中依然坚守自己的志向,努力奋进,不轻易放弃。用来形容《热辣滚烫》中主人公面对挑战时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高度赞美之情,使用正确;
C.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用来鼓励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并发展小的灵感,用在这里体现了坚持的重要性,使用正确;
D.如履薄冰: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此句用来提醒人们在取得成绩时也要保持谨慎,使用正确;
故选A。
8.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
见识:多指见闻、知识;见证:则指当场目睹可以作证,或指见证人。
第一空:根据语境“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与后文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等历史内容相呼应可知,需要一个能表达“证明、证实”意思的词语,故应使用“见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艰苦朴素:则多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第二空:根据语境“________的奋斗史”可知,这里要修饰的是“奋斗史”,需要一个能表达奋斗过程极为艰难、超出寻常的词语。故应填“艰苦卓绝”;
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侧重于“记录”;承载:则指承受支撑物体,也指承担或担负,侧重于“承担、传承”;
第三空:根据语境“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________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可知,在这里,“红色基因”需要被“传承”下去,故应使用“承载”;
鼓励:指激发、勉励,使人振作;激励:指激发鼓励,使振作,也指振作精神。
第四空:根据语境“始终是________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精神财富”可知,语句要表达的意思是红色资源能够不断鼓舞着中国人民,是一种精神财富,故应使用“激励”;
故选C。
9.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为观止”与欣赏舞姿感到是“浓烈的艺术享受”语境一致,使用正确;
B.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题干的语境是赞美“麦浪”两个字用得好,让人佩服,不应用“妙手回春”,而应用“妙手偶得”;
C.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不攻自破”与“虚妄的学说”经不住追问的语境一致,使用正确;
D.不可救药:泛指病重到无药可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不可救药”形容“愚蠢”的程度,使用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此处形容朗诵富有节奏,使用正确;
B.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此处形容园林工人有自己的想法,正确;
C.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此处赞美战士英勇抗洪,使用正确;
D.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没有预料地到来。与前面的“约好”自相矛盾;
故选D。
11.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海阔天空:指天地辽阔,无边无际。形容心胸开阔,无拘无束,也形容议论或想象漫无边际,没有中心。在语境中指新时代为劳动者提供了辽阔的人生舞台,使用恰当。
B.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句中指普通劳动者人才辈出,问鼎世界技工最高奖项,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C.脚踏实地:指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在语境中指广大劳动者做事踏实、认真。使用恰当。
D.任劳任怨:指做事不怕辛苦,不怕招人埋怨。含褒义。在语境中指广大劳动者做事不怕辛苦,赞扬他们的精神。使用恰当。
故选B。
12.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形容登临绝顶带给人的感受,使用正确;
B.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致,使用对象有误;
C.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赞美天意谷洞中的景色,使用正确;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形容中外游客接连不断的到来,使用正确;
故选B。
13.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无论……都……”: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它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有某种结果。句中“无论”和“都”组合使用,形成了条件关系,强调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使用正确;
B.拘泥: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句中用来提醒青少年不应过分坚持自己的认知,而应当接受不同的观点。使用正确;
C.不求甚解:原义是读书只求理解精义,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后来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句中用来警告人们不要有这种态度,因为这样会导致工作中的失误,使用恰当;
D.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与后文“给广大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存在矛盾,使用有误。
故选D。
14.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此处形容“四渡赤水”的战役家家户户都知道,符合语境;
B.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此处形容戏曲艺术家和表演,对象用错;
C.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实现不了。此处形容古人“飞天”“探海”的想法离奇,符合语境;
D.不修边幅: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此处形容中学生不应该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符合语境;
故选B。
15.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本句用来形容马识途的名声与实力完全相符,运用正确;
B.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本句用来形容马识途的小说构思巧妙,运用正确;
C.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悦耳。本句用来形容书法作品,对象误用,使用错误;
D.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不知疲倦。本句用来形容马识途对艺术的态度,运用正确;
故选C。
16.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还求更好。在句中是说电梯集团的潘阿锁对技术要求更高,使用恰当;
B.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不怕埋怨。在句中是说工作需要不辞辛苦、不怕埋怨的精神,使用正确;
C.栩栩如生:通常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文学、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在句中用来形容自然景物,使用对象有误;
D.雨后春笋:指春天下大雨后生长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在句中是说新职业新岗位大量涌现,使用正确;
故选C。
17.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使用。
A.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不能用来形容“湖面光影交织”的自然景象,对象用错;
B.兀兀穷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与“耐得住寂寞”“做学问,干事业”的语境相符;
C.由衷:出于内心。题干中“内心”使用重复;
D.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不能使用在“意外得到了一本心仪很久的书”的语境中。望文生义;
故选B。
18.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厌倦。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
B.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是个贬义词,用于描述少年的豪情壮志不恰当。故选项不正确;
C.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符合语境中说做学问不踏实就会一无所获的意思,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
D.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用来形容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而自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很恰当,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9.(1) 锲而不舍 奔流不息
(2)A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
②锲而不舍: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舍:停止。
③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也形容运动着的事物永不停息。息:停息。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①处:“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源源不断”意思是形容接连不断。“源源不绝”指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结合“黄河文化生生不息”可知,突出黄河文化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存在,“源远流长”恰当。
第④处:“丰功伟绩”意思是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是名词性短语。“功勋卓著”形容人功劳,贡献很大,是动词性短语。
结合“昭焕今古”可知,这里需要填写名词性短语做主语,“丰功伟绩”恰当。
故选A。
20.(1)B
(2)A
【详解】(1)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A.络绎不绝:通常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B.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
C.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结合语境,由“传承着华夏文明______的文化根脉”可知,此处形象地表达华夏文明绵延不绝、持续传承的特点,应用“生生不息”。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文脉:wén mài,文章的线索,也指文化的传承脉络。
故选A。
21.追 驰 恪守 22.C
【解析】2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追溯(zhuī sù):本义为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
驰骋(chí chěng):骑马快速奔跑。
恪守(kè shǒu):严格遵守。
2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文段中形容贵州青年踊跃参军,浴血奋战的事迹,使用恰当;
B.捷报:胜利的消息。文段中说贵州大地不断传来好消息,使用恰当;
C.摧枯拉朽:形容气势盛大,对方不堪一击。文中描述的是贵州儿女拼搏奋斗、稳健前行的姿态,并没有强调他们轻而易举地摧毁什么势力或障碍,不太恰当;
D.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文段中说以非凡的气概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使用恰当;
故选C。
23.(1)①做 ②甚 ③擎
(2)C
(3)“养护”改为“培育”。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要求以正楷字或行楷字进行书写。
①zuò——做: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②(shèn)至——甚至:表示特别强调、突出的意思。
③引(qíng)——引擎:比喻推动工作前进和发展的力量。
(2)本题考查成语正确运用的能力。
第一个空:“无所不知”的意思是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无所不在”的意思是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依据“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这有语境可知,这里指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文化创意到处存在。据此,应该使用“无所不在”。
第二个空个:“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依据“‘文化+’也就”和语境可知,这里指既然文化创意可以在许多地方存在了,所以,形成“文化+”的条件也就自然而然具备了。据此,应该使用“水到渠成”。
第三个空:“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反相成”意思是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依据“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可知,这是阐述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关系。据此,应该使用“相辅相成”。
故选C。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
依据“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句意可知,句中的主语是“这样双管齐下”,谓语是“才是”,宾语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其中,谓语的中心语是“是”,宾语的中心语是“两全之策”。依据题干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这一提示可知,经仔细辨析,应是宾语中的动词“养护”和“人才”不搭配,应该将“养护”改为“培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