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回归夯实基础】1_1课内文言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10 陋室铭(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回归夯实基础】1_1课内文言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10 陋室铭(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6 10:51:1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1.1课内文言文39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
10 陋室铭(刘禹锡)


教材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类比,引出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三个方面极写“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连举三位古人来说明“陋室不陋”,点明主旨)(主旨: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参考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重点实词。
(1)有龙则灵 ________
(2)斯是陋室 ______
(3)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
(5)可以调素琴 ________
(6)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
神异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博学的人
调弄
形体、躯体
3.重点虚词。

①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5.阅读理解。
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甲】《陋室铭》
  【乙】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
顾③无贮水处。先君④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⑤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
主⑥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⑦,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⑧,发书箧⑨,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⑩。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
易也。
(选自苏轼《天石砚铭·并序》,有删改)
【注释】①纱縠(hú)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石磨墨易浓而显出光泽。③顾:表示轻微转折,不过。④先君:指苏洵。⑤祥:吉祥之兆。
⑥主:以……为主。⑦仰唇俯足:仰人鼻息,跪人脚下。⑧当涂:地名。⑨发书箧:打开书箱。⑩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异石 ________
(3)轼宝而用之 ________
(4)不可易也 ________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奇异
珍爱
更换
2.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扣之铿然
C.轼宝而用之 D.忽复见之
【解析】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C、D均是代词。
A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以为丢失了。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是天砚也 有砚之德 而不足于形耳。
/
/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乙】文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以此成为天生的好砚。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苏轼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说明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为可取之道,就看如何选择;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是否“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乙文参考译文】
  我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行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不过没有储水的地方。先父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于是把它还给我,说:“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不应该使其易主。有的以内在品德为高,有的以外在形貌为高。在这二者之间,我选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界上有很多了。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元丰七年七月,我乘船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我非常高兴,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按砚的形状雕刻的放砚台的地方,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0 陋室铭(刘禹锡)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类比,引出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三个方面极写“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连举三位古人来说明“陋室不陋”,点明主旨)(主旨: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3)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重点实词。
(1)有龙则灵 神异
(2)斯是陋室 这
(3)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5)可以调素琴 调弄
(6)无案牍之劳形 形体、躯体
3.重点虚词。

①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4.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5.阅读理解。
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甲】《陋室铭》
  【乙】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③无贮水处。先君④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⑤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⑥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⑦,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⑧,发书箧⑨,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B10。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天石砚铭·并序》,有删改)
【注释】①纱縠(hú)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石磨墨易浓而显出光泽。③顾:表示轻微转折,不过。④先君:指苏洵。⑤祥:吉祥之兆。⑥主:以……为主。⑦仰唇俯足:仰人鼻息,跪人脚下。⑧当涂:地名。⑨发书箧:打开书箱。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得异石 奇异
(3)轼宝而用之 珍爱
(4)不可易也 更换
2.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何陋之有    B.扣之铿然
C.轼宝而用之 D.忽复见之
【解析】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C、D均是代词。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以为丢失了。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乙】文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以此成为天生的好砚。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苏轼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说明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为可取之道,就看如何选择;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是否“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乙文参考译文】
  我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行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不过没有储水的地方。先父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于是把它还给我,说:“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不应该使其易主。有的以内在品德为高,有的以外在形貌为高。在这二者之间,我选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界上有很多了。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元丰七年七月,我乘船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我非常高兴,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按砚的形状雕刻的放砚台的地方,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0 陋室铭(刘禹锡)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类比,引出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室中生活三个方面极写“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连举三位古人来说明“陋室不陋”,点明主旨)(主旨: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3)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重点实词。
(1)有龙则灵 神异
(2)斯是陋室 这
(3)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5)可以调素琴 调弄
(6)无案牍之劳形 形体、躯体
3.重点虚词。

①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何陋之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4.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5.阅读理解。
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甲】《陋室铭》
  【乙】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③无贮水处。先君④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⑤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⑥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⑦,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⑧,发书箧⑨,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B10。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天石砚铭·并序》,有删改)
【注释】①纱縠(hú)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石磨墨易浓而显出光泽。③顾:表示轻微转折,不过。④先君:指苏洵。⑤祥:吉祥之兆。⑥主:以……为主。⑦仰唇俯足:仰人鼻息,跪人脚下。⑧当涂:地名。⑨发书箧:打开书箱。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得异石 奇异
(3)轼宝而用之 珍爱
(4)不可易也 更换
2.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A.何陋之有    B.扣之铿然
C.轼宝而用之 D.忽复见之
【解析】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C、D均是代词。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以为丢失了。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乙】文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以此成为天生的好砚。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苏轼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说明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为可取之道,就看如何选择;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是否“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乙文参考译文】
  我十二岁的时候,在所住的纱縠行寓所空地上,和一群少年玩掘地的游戏。得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鱼,外表温润晶莹,呈现浅绿色。里外都点缀着细小的银星,击打它就发出铿锵的声音。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不过没有储水的地方。先父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具有砚的品质,就是形状不太完整罢了。”于是把它还给我,说:“这是你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我十分珍爱地使用它,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一旦接受了上天的造就,就不应该使其易主。有的以内在品德为高,有的以外在形貌为高。在这二者之间,我选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界上有很多了。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入狱,全家人流离失所,书籍也丢失散乱。第二年来到黄州,寻找那方砚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以为把它丢失了。元丰七年七月,我乘船到当涂,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我非常高兴,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父亲手按砚的形状雕刻的放砚台的地方,并命匠人按砚的形状做的,不能更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