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回归夯实基础】1_1课内文言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16 与朱元思书(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回归夯实基础】1_1课内文言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16 与朱元思书(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6 10:56:1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6 与朱元思书(吴均)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沿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起全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水”清澈,江流湍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ɡ)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ɡ)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表达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感慨)   风尘和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和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浅青色的,(清澈得)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得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令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树上的)蝉长久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长时间地啼叫不停。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被称为“吴均体”。
【情感主旨】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和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 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
(2)经纶世务者
古义: 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3.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①任意东西 向东或向西
②负势竞上 向上
(2)动词用作名词
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3)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互相轩邈 往高处远处伸展
②风烟俱净 消散、散净
4.一词多义。

①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
②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断,停
5.重点实词。
(1)天山共色 同样的颜色
(2)从流漂荡 跟、随
(3)急湍甚箭 比箭还快
(4)负势竞上 凭借
(5)争高直指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6)泉水激石 冲击,撞击
(7)鸢飞戾天者 至、到达
(8)横柯上蔽 遮蔽
(9)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
6.句子翻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
(3)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群山)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
  【甲】《与朱元思书》
  【乙】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①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②,则虽欲独以名称③,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游牛首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摄衣:整饬衣装。②粤:此指桂林。③以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B)
A.千丈见底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宿山下僧舍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D.皆如是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解析】A.看见;B.凭借/背着;C.屋舍,房舍;D.这,这样。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解析】A.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总后分的结构;B.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了淡泊名利、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C.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烟雾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完全描述出来。
4.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 俯视(近察)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 仰视(远视) 。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富阳一带的山:千峰竞秀,鸟鸣山幽,富阳奇山,天下独绝!
金陵的牛首山:牛首山色,晴雨殊观,朝暮异态,四时不同。
【乙文参考译文】
  癸卯年三月,我在金陵和一位朋友一起游览牛首山。前一天,我们住在山下的寺庙里,早上一起整饬衣装上山,直到中午才到达最高的地方。朋友说:“我听说桂林的山在整个天下都很有名,那里的岩洞和丘陵非常奇特,我遗憾没有机会看到,你能不能告诉我?”我说:“没时间顾及这个。你且告诉我这座山的优点吧。”朋友说:“当然。这座山,……可能是因为晴雨、朝暮、日月寒暑的不同,每时每刻都有它奇特、秀丽、明净、深邃的美景。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完全描述出来。”
  我说:“美景尽收眼底了吗?”朋友说:“是的。”
  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了。我们广西的山,只要看到眼里,都是这样的美景。……而且这座山幸运地生长在这里,如果它不幸地生长在桂林,那么即使想要单独名声显赫,又怎么可能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1.1课内文言文39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
16* 与朱元思书(吴均)


教材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沿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起全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水”清澈,江流湍急)
教材原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ɡ)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ɡ)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表达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感慨)
参考译文
  风尘和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和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浅青色的,(清澈得)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得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参考译文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令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树上的)蝉长久不断地叫,(山中
的)猿猴也长时间地啼叫不停。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被称为“吴均体”。 【情感主旨】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和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应允
(2)经纶世务者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同“返”,返回 
表示约数
筹划、治理
3.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①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
②负势竞上 ________
(2)动词用作名词
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
(3)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烟俱净 ______________
向东或向西
向上
飞奔的马
往高处远处伸展 
消散、散净
4.一词多义。

①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
②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
(2)从流漂荡 __________
(3)急湍甚箭 ____________
形容词,绝妙
动词,断,停
同样的颜色
跟、随
比箭还快
(4)负势竞上 ________
(5)争高直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泉水激石 ___________
(7)鸢飞戾天者 ________
(8)横柯上蔽 ________
(9)疏条交映 _______________
凭借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冲击,撞击
至、到达
遮蔽
互相掩映
6.句子翻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
(3)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群山)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
  【甲】《与朱元思书》
  【乙】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①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②,则虽欲独以名称③,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游牛首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摄衣:整饬衣装。②粤:此指桂林。③以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宿山下僧舍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D.皆如是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B
【解析】A.看见;B.凭借/背着;C.屋舍,房舍;D.这,这样。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解析】A.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总后分的结构;B.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了淡泊名利、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C.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
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烟雾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完全描述出来。
4.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
①____________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______________。
俯视(近察)
仰视(远视)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富阳一带的山:千峰竞秀,鸟鸣山幽,富阳奇山,天下独绝!
金陵的牛首山:牛首山色,晴雨殊观,朝暮异态,四时不同。
【乙文参考译文】
  癸卯年三月,我在金陵和一位朋友一起游览牛首山。前一天,我们住在山下的寺庙里,早上一起整饬衣装上山,直到中午才到达最高的地方。朋友说:“我听说桂林的山在整个天下都很有名,那里的岩洞和丘陵非常奇特,我遗憾没有机会看到,你能不能告诉我?”我说:“没时间顾及这个。你且告诉我这座山的优点吧。”朋友说:“当然。这座山,……可能是因为晴雨、朝暮、日月寒暑的不同,每时每刻都有它奇特、秀丽、明净、深邃的美景。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完全描述出来。”
  我说:“美景尽收眼底了吗?”朋友说:“是的。”
  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了。我们广西的山,只要看到眼里,都是这样的美景。……而且这座山幸运地生长在这里,如果它不幸地生长在桂林,那么即使想要单独名声显赫,又怎么可能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6 与朱元思书(吴均)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沿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起全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水”清澈,江流湍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ɡ)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ɡ)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表达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感慨)   风尘和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和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浅青色的,(清澈得)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得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令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树上的)蝉长久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长时间地啼叫不停。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被称为“吴均体”。
【情感主旨】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和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 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
(2)经纶世务者
古义: 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3.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①任意东西 向东或向西
②负势竞上 向上
(2)动词用作名词
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3)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互相轩邈 往高处远处伸展
②风烟俱净 消散、散净
4.一词多义。

①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
②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断,停
5.重点实词。
(1)天山共色 同样的颜色
(2)从流漂荡 跟、随
(3)急湍甚箭 比箭还快
(4)负势竞上 凭借
(5)争高直指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6)泉水激石 冲击,撞击
(7)鸢飞戾天者 至、到达
(8)横柯上蔽 遮蔽
(9)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
6.句子翻译。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
(3)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群山)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
  【甲】《与朱元思书》
  【乙】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①而上,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其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其时,则莫不有其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乎?”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其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其不幸而生于粤②,则虽欲独以名称③,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游牛首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摄衣:整饬衣装。②粤:此指桂林。③以名称:此指名声显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B)
A.千丈见底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宿山下僧舍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D.皆如是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烟雾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虽吾亦不能尽言之也。
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完全描述出来。
4.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 俯视(近察)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 仰视(远视) 。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富阳一带的山:千峰竞秀,鸟鸣山幽,富阳奇山,天下独绝!
金陵的牛首山:牛首山色,晴雨殊观,朝暮异态,四时不同。
【乙文参考译文】
  癸卯年三月,我在金陵和一位朋友一起游览牛首山。前一天,我们住在山下的寺庙里,早上一起整饬衣装上山,直到中午才到达最高的地方。朋友说:“我听说桂林的山在整个天下都很有名,那里的岩洞和丘陵非常奇特,我遗憾没有机会看到,你能不能告诉我?”我说:“没时间顾及这个。你且告诉我这座山的优点吧。”朋友说:“当然。这座山,……可能是因为晴雨、朝暮、日月寒暑的不同,每时每刻都有它奇特、秀丽、明净、深邃的美景。即使我自己,也不能完全描述出来。”
  我说:“美景尽收眼底了吗?”朋友说:“是的。”
  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了。我们广西的山,只要看到眼里,都是这样的美景。……而且这座山幸运地生长在这里,如果它不幸地生长在桂林,那么即使想要单独名声显赫,又怎么可能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