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4 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26 10:29:43

文档简介

第4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机械效率
@核心知识梳理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为了实现做功的目的,不用任何机械都必须要做的功叫作有用功,用 W有用 表示。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 W额外 表示。
(3)总功:在使用机械时,所做的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作总功,用W总表示。
注:区分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关键是看做功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同一做功过程中,目的不同,功的性质就不一样。
2.机械效率
(1)定义:物理学中,将 有用功 跟 总功 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
(2)计算公式:η=。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减小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带来的额外功输出。
注:机械效率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效率高只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不一定省力。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小明值日时用水桶提水从一楼上到三楼,下列关于小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C.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
2.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拉力F1做的功是额外功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
D.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3.如图,用一个动滑轮把重90 N的沙袋从地面提到6 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拉力是60 N,则此动滑轮提升沙袋所做的有用功为 540 J,额外功是 180 J。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4.(2023·连云港)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5.(2023·丹东)如图所示,小潘用动滑轮将重为8 N的物体匀速提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2 m/s,动滑轮的重力为2 N,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经过5 s,物体被提升1 m
B.经过5 s,小潘做的有用功为5 J
C.小潘对绳子的拉力F大小为4 N
D.此过程中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6.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两图中拉力做功的大小关系为W甲 小于 W乙,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为η甲 大于 η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900 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400 N,物体在20 s内匀速上升了10 m。求:
(1)物体上升的速度;
(2)提起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1)物体上升的速度:
v====0.5 m/s;
(2)提起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900 N×10 m=9×103 J;
(3)由图可知,n=3,则:
s绳=3h=3×10 m=30 m,
提起物体所做的总功:
W总=Fs绳=400 N×30 m=1.2×104 J,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75%。
   易混易错 混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
8.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B.机器的功率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低
C.功率不同的机器,做的功一定不相等
D.额外功与总功之比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大
@中档提分训练
9.分别用杠杆、斜面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举升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 D )
A.杠杆最多 B.斜面最多
C.滑轮组最多 D.一样多
10.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将重为3 N的物体缓慢匀速提高10 cm,手的拉力F为2 N,手移动的距离s为30 c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C )
A.22% B.33%
C.50% D.67%
11.(2024·武威凉州区期末)如图,斜面AB和AC的粗糙程度相同、倾斜程度不同,将同一物体分别沿两个斜面以相同的速度拉到A点,F1=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
B.两个拉力做功相同
C.两个拉力做功的快慢相同
D.两个斜面的机械效率相同
12.如图显示的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B )
A.总功较大 B.有用功较小
C.额外功较大 D.机械效率较低
13.(2023·营口改编)如图所示,重100 N的物体A在F=10 N的拉力作用下,3 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了1.5 m,不计绳和滑轮自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 m/s
B.在此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为15 J
C.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0 N
D.拉力F增大时,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14.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400 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160 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3 s内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600 J,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3.3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如图,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400 N的重物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2)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3)如果重物的重力为900 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为多少?
解:(1)有用功:
W有=G物h=400 N×1 m=400 J,
由图可知,n=2,则绳子自由端被拉下的距离:s=nh=2×1 m=2 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50 N×2 m=500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0%;
(2)绳子自由端下降的速度:
v===0.2 m/s,
根据P===Fv可知,拉力F的功率:P=Fv=250 N×0.2 m/s=50 W;
(3)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公式F=(G物+G动)可知,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G物=2×250 N-400 N=100 N,
如果重物的重力为900 N,根据公式η=×100%=×100%=×100%=×100%可知,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90%。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基础分点训练
1.如图所示,装修工人正在利用动滑轮和木框匀速向上搬运水泥。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 C )
A.提高拉动绳子的速度
B.将木框换成质量更大的金属框
C.换用更轻质的滑轮
D.减小每次木框中所装水泥的质量
2.在实际生产中,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机械效率总小于100%
B.机械效率可等于100%
C.机械效率越大,做功越快
D.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3.下列办法中,能提高如图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D )
A.增大摩擦 B.增大定滑轮重力
C.增大动滑轮重力 D.增大被提升物体重力
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拉力F/N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3 6 10 2.2 30 90.9%
4 6 15 2.2 45 90.9%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
(2)如果在第一次实验时,忽略绳重和摩擦,可以计算出动滑轮的重为 0.4 N;
(3)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0.4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8.9% (结果精确至0.1%);
(4)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所受重力越 大 (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中档提分训练
5.用下列方法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每个滑轮的重力相同,其中机械效率最大的是( C )
6.如图,用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措施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B )
A.增大动滑轮的重力
B.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C.增大重物上升的高度
D.增大重物上升的速度
7.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F1>F2,η1=η2 B.F1<F2,η1=η2
C.F1<F2,η1>η2 D.F1>F2,η1<η2
8.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勇从如图所示的甲和乙两种滑轮组中选择一种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0.6 0.2 0.3 0.6 67%
2 0.9 0.2 0.4 0.6 75%
3 1.2 0.2 0.5 0.6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实验中所选择的是 甲 (选填“甲”或“乙”)滑轮组;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80% ;
(4)比较这三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高 (选填“高”或“低”)。
9.已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倾斜程度有关。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拉动测力计时,拉力的方向应与斜面 平行 (选填“平行”或“不平行”);
(3)实验时,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上匀速拉动同一木块。用木板做斜面时拉力为F木;用铺上棉布的木板做斜面时拉力为F棉;用铺上毛巾的木板做斜面时拉力为F毛。实验表明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为F木<F棉<F毛。则通过相关的计算可知: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木 > η棉 > η毛;(均选填“>”“=”或“<”)
(4)在实验中,与匀速拉动木块比较,若加速拉动木块到斜面顶端,则测得的机械效率将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重物重力和提升高度不变,有用功不变,加速拉动物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变大,斜面长度不变,拉力所做的总功偏大,机械效率偏小 。第4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机械效率
@核心知识梳理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为了实现做功的目的,不用任何机械都必须要做的功叫作有用功,用 表示。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 表示。
(3)总功:在使用机械时,所做的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作总功,用W总表示。
注:区分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关键是看做功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同一做功过程中,目的不同,功的性质就不一样。
2.机械效率
(1)定义:物理学中,将 跟 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
(2)计算公式:η=。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减小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带来的额外功输出。
注:机械效率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效率高只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不一定省力。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小明值日时用水桶提水从一楼上到三楼,下列关于小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C.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
2.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拉力F1做的功是额外功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
D.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3.如图,用一个动滑轮把重90 N的沙袋从地面提到6 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拉力是60 N,则此动滑轮提升沙袋所做的有用功为 J,额外功是 J。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4.(2023·连云港)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所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5.(2023·丹东)如图所示,小潘用动滑轮将重为8 N的物体匀速提升,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2 m/s,动滑轮的重力为2 N,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5 s,物体被提升1 m
B.经过5 s,小潘做的有用功为5 J
C.小潘对绳子的拉力F大小为4 N
D.此过程中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6.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摩擦。两图中拉力做功的大小关系为W甲 W乙,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为η甲 η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900 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400 N,物体在20 s内匀速上升了10 m。求:
(1)物体上升的速度;
(2)提起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易混易错 混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
8.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B.机器的功率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低
C.功率不同的机器,做的功一定不相等
D.额外功与总功之比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大
@中档提分训练
9.分别用杠杆、斜面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举升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   )
A.杠杆最多 B.斜面最多
C.滑轮组最多 D.一样多
10.利用如图所示的杠杆将重为3 N的物体缓慢匀速提高10 cm,手的拉力F为2 N,手移动的距离s为30 c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
A.22% B.33%
C.50% D.67%
11.(2024·武威凉州区期末)如图,斜面AB和AC的粗糙程度相同、倾斜程度不同,将同一物体分别沿两个斜面以相同的速度拉到A点,F1=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同
B.两个拉力做功相同
C.两个拉力做功的快慢相同
D.两个斜面的机械效率相同
12.如图显示的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
A.总功较大 B.有用功较小
C.额外功较大 D.机械效率较低
13.(2023·营口改编)如图所示,重100 N的物体A在F=10 N的拉力作用下,3 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了1.5 m,不计绳和滑轮自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1 m/s
B.在此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为15 J
C.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0 N
D.拉力F增大时,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14.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400 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160 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3 s内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J,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如图,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400 N的重物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2)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3)如果重物的重力为900 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为多少?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基础分点训练
1.如图所示,装修工人正在利用动滑轮和木框匀速向上搬运水泥。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   )
A.提高拉动绳子的速度
B.将木框换成质量更大的金属框
C.换用更轻质的滑轮
D.减小每次木框中所装水泥的质量
2.在实际生产中,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总小于100%
B.机械效率可等于100%
C.机械效率越大,做功越快
D.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3.下列办法中,能提高如图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大摩擦 B.增大定滑轮重力
C.增大动滑轮重力 D.增大被提升物体重力
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拉力F/N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3 6 10 2.2 30 90.9%
4 6 15 2.2 45 90.9%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 运动;
(2)如果在第一次实验时,忽略绳重和摩擦,可以计算出动滑轮的重为 N;
(3)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结果精确至0.1%);
(4)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所受重力越 (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中档提分训练
5.用下列方法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每个滑轮的重力相同,其中机械效率最大的是(   )
6.如图,用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措施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大动滑轮的重力
B.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C.增大重物上升的高度
D.增大重物上升的速度
7.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η1=η2 B.F1<F2,η1=η2
C.F1<F2,η1>η2 D.F1>F2,η1<η2
8.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勇从如图所示的甲和乙两种滑轮组中选择一种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0.6 0.2 0.3 0.6 67%
2 0.9 0.2 0.4 0.6 75%
3 1.2 0.2 0.5 0.6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实验中所选择的是 (选填“甲”或“乙”)滑轮组;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4)比较这三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9.已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倾斜程度有关。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拉动测力计时,拉力的方向应与斜面 (选填“平行”或“不平行”);
(3)实验时,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上匀速拉动同一木块。用木板做斜面时拉力为F木;用铺上棉布的木板做斜面时拉力为F棉;用铺上毛巾的木板做斜面时拉力为F毛。实验表明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为F木<F棉<F毛。则通过相关的计算可知: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木 η棉 η毛;(均选填“>”“=”或“<”)
(4)在实验中,与匀速拉动木块比较,若加速拉动木块到斜面顶端,则测得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