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5 北冥有鱼(《〈庄子〉二则》)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北冥(mínɡ)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的外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鹏鸟的活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大鹏高空俯视的景象)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它长几千里;用力鼓动翅膀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的话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振翅)拍打水面,水浪远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文学常识】选自《庄子集释》。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奇特的想象,塑造了“鲲”“鹏”这样超现实的形象,展现了大鹏“徒于南冥”的磅礴气势。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同“溟”,海
2.词类活用。
(1)志怪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2)其视下也 名词用作状语,往下
3.重点实词。
(1)怒而飞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其翼若垂天之云 悬挂
(3)志怪者也 记载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盘旋飞翔 旋风
(5)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气息,这里指风
(6)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尽头
(7)野马也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4.重点虚词。
(1)其
①其正色耶 连词,表示选择
②其名为鹏 代词,它的
③其视下也 代词,代大鹏
(2)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
(3)之
①鹏之背 结构助词,的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
5.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飞,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远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甲】《北冥有鱼》
【乙】惠子相①梁②,庄子往见(A)。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③,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B)?”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有删改)
【注释】①相(xiànɡ):指当国相。②梁:魏国的都城大梁。③鹓鶵(yuān chú):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④练实:竹子所结的籽实。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⑥鸱(chī):猫头鹰。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志怪者也 词语推断(聊斋志异) 记载
欲代子相 查阅词典(①代替。②交替、轮流。③朝代) ①(填序号)
搜于国中 课内迁移(去国怀乡) 国都
2.请将“邪”“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之) B.(邪)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5.《庄子》想象力丰富,广博深厚,挥洒恣肆。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大鹏和鹓雏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从大鹏体大、背大、翼大和活动范围广可知其硕大无比;通过写“鲲”变“鹏”表现其志在高空,通过写“徙于南冥”表现其志在千里,通过“海运则徙于南冥”实现鲲鹏迁徙,可见其善借长风。所以大鹏是蕴蓄着强大力量,有着远大理想,有执着坚韧的追求,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形象。鹓鶵只栖身于梧桐,只食用“练实”“醴泉”,表明它高洁自守,代表现实中志向高洁,无意功名利禄的形象。
【乙文参考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1.1课内文言文39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
25 北冥有鱼(《〈庄子〉二则》)
目
录
教材原文
北冥(mínɡ)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的外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鹏鸟的活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大鹏高空俯视的景象)
参考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它长几千里;用力鼓动翅膀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的话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振翅)拍打水面,水浪远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文学常识】选自《庄子集释》。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奇特的想象,塑造了“鲲” “鹏”这样超现实的形象,展现了大鹏“徒于南冥”的磅礴气势。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1)志怪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视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溟”,海
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名词用作状语,往下
3.重点实词。
(1)怒而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
(3)志怪者也 ________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 ________
(5)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
(7)野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
记载
盘旋飞翔
旋风
离开
气息,这里指风
尽头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4.重点虚词。
(1)其
①其正色耶 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名为鹏 ______________
③其视下也 ________________
(2)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______________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
连词,表示选择
代词,它的
代词,代大鹏
介词,凭借
介词,用
(3)之
①鹏之背 ________________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连词,表修饰
5.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飞,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远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甲】《北冥有鱼》
【乙】惠子相①梁②,庄子往见(A)。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鶵③,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B)?”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有删改)
【注释】①相(xiànɡ):指当国相。②梁:魏国的都城大梁。③鹓鶵(yuān chú):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④练实:竹子所结的籽实。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⑥鸱(chī):猫头鹰。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志怪者也 词语推断(聊斋志异) ______
欲代子相 查阅词典(①代替。②交替、轮流。③朝代) ____(填序号)
搜于国中 课内迁移(去国怀乡) ______
记载
①
国都
2.请将“邪”“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之
邪
/
/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5.《庄子》想象力丰富,广博深厚,挥洒恣肆。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大鹏和鹓雏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从大鹏体大、背大、翼大和活动范围广可知其硕大无比;通过写“鲲”变“鹏”表现其志在高空,通过写“徙于南冥”表现其志在千里,通过“海运则徙于南冥”实现鲲鹏迁徙,可见其善借长风。所以大鹏是蕴蓄着强大力量,有着远大理想,有执着坚韧的追求,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形象。鹓鶵只栖身于梧桐,只食用“练实”“醴泉”,表明它高洁自守,代表现实中志向高洁,无意功名利禄的形象。
【乙文参考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5 北冥有鱼(《〈庄子〉二则》)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北冥(mínɡ)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鲲鹏的外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xǐ)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鹏鸟的活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大鹏高空俯视的景象)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它长几千里;用力鼓动翅膀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的话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海的时候,(振翅)拍打水面,水浪远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文学常识】选自《庄子集释》。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奇特的想象,塑造了“鲲”“鹏”这样超现实的形象,展现了大鹏“徒于南冥”的磅礴气势。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同“溟”,海
2.词类活用。
(1)志怪者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2)其视下也 名词用作状语,往下
3.重点实词。
(1)怒而飞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其翼若垂天之云 悬挂
(3)志怪者也 记载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盘旋飞翔 旋风
(5)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气息,这里指风
(6)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尽头
(7)野马也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4.重点虚词。
(1)其
①其正色耶 连词,表示选择
②其名为鹏 代词,它的
③其视下也 代词,代大鹏
(2)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
(3)之
①鹏之背 结构助词,的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
5.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飞,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远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甲】《北冥有鱼》
【乙】惠子相①梁②,庄子往见(A)。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③,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④不食非醴泉⑤不饮。于是鸱⑥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B)?”
(选自《庄子·惠子相梁》,有删改)
【注释】①相(xiànɡ):指当国相。②梁:魏国的都城大梁。③鹓鶵(yuān chú):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④练实:竹子所结的籽实。⑤醴(lǐ)泉:甜美的泉水。⑥鸱(chī):猫头鹰。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志怪者也 词语推断(聊斋志异) 记载
欲代子相 查阅词典(①代替。②交替、轮流。③朝代) ①(填序号)
搜于国中 课内迁移(去国怀乡) 国都
2.请将“邪”“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之) B.(邪)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5.《庄子》想象力丰富,广博深厚,挥洒恣肆。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大鹏和鹓雏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从大鹏体大、背大、翼大和活动范围广可知其硕大无比;通过写“鲲”变“鹏”表现其志在高空,通过写“徙于南冥”表现其志在千里,通过“海运则徙于南冥”实现鲲鹏迁徙,可见其善借长风。所以大鹏是蕴蓄着强大力量,有着远大理想,有执着坚韧的追求,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形象。鹓鶵只栖身于梧桐,只食用“练实”“醴泉”,表明它高洁自守,代表现实中志向高洁,无意功名利禄的形象。
【乙文参考译文】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