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年级上册(2024版)第一单元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七年级上册(2024版)第一单元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6 15: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了解元谋人、蓝田人、郧(yún)县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
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Q1:人类从哪里来?
人从何而来?
亚当和夏娃
女娲造人
达尔文“进化论”
虽然我很丑!可必须承认我是你们的祖先!
南方古猿
“人与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是由一支已经灭绝了的类人猿演化而来的。”
——达尔文《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
从猿到人的演化
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P4
3000万年前,
古猿诞生
300万年前,
演化为
直立人
20万年前,
演化为早期智人
5万年前,演化为
晚期智人(现代人)
Q2:从猿进化到人的证据?
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经过若干万年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换作用,已形成了生物化石。这样,生物化石就成了证明生物进化的可靠证据。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死去的有机体迅速被沙土或淤泥掩埋
并没有发生
分解
生物遗体不曾腐坏
矿物逐渐代替该生物的有机物质
石化后不再经历任何地质变动
化石的作用
P4 最下面的注释
Q3:如何区分人与动物?
做一做:
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你能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
人会制作工具!
元谋人
1965年5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两颗上门齿化石。
距今170万年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元谋人
距今160万年
蓝田人
面部特征
前额低平、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
脑容量为778.4毫升
(大猩猩脑容量为415毫升,现代人脑容量为1400毫升)
距今100万年
是人和动物的
根本区别
代表①
代表②
代表③
P4
元谋人
北京人
蓝田人
郧县人
3000万年前,
古猿诞生
20万年前,
演化为早期智人
5万年前,演化为
晚期智人(现代人)
300万年前,
演化为
直立人
P5
代表④
P6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前额低平
眉骨粗大
鼻骨扁平
嘴部前伸
像人
像猿
大猩猩 北京人 现代人
415 毫升 1059 毫升 1400
毫升
颧骨突出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脑容量小
P6
特征:
北京人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10多万件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尖状器
砍砸器
刮削器
课堂讨论
北京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为什么?
采集、狩猎的群体生活
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P6
生产生活状况:
课堂讨论
烧骨
烧石
灰烬

照明
烧烤食物
防寒
驱吓野兽
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会保存火种
P6
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②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
从猿到人
P6
北京人的地位
①②


从猿到人
姓名 山顶洞人
居住地点
生活年代
生存技能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距今约3万年
①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②懂得人工取火;③有爱美意识
项链
骨针
已经具备现代人类的特征
山顶洞人的发现
代表⑤
元谋人
北京人
蓝田人
山顶洞人
郧县人
3000万年前,
古猿诞生
20万年前,
演化为早期智人
5万年前,演化为
晚期智人(现代人)
小结
300万年前,
演化为
直立人
名称 类型 生活年代 脑容量 制作工具 用火情况
北京人 平均1088 毫升
山顶洞人 1300-1500毫升
课后活动
直立人
晚期智人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磨光钻孔
会用天然火
可能会
人工取火
旧石器时代
1、目前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3、左图描绘的是北京人的日常吗?( )
山顶洞人
4.迄今为止,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其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古人类就在不同地区生存、发展。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远古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 D.远古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5.据考古发现,在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A.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可能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A
C
6.(2024·云南中考·1)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7.(2024·黑龙江牡丹江·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国家产生
D
A
用科学说话,以证据发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 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通常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称为“史前”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单元导读
原始社会
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是其中的代表。各地丰富的考古发现揭示了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概况,以及他们各自在演化过程中的特点。
第 1 课
距今约1万年,生活在长江、黄河流域等地的先民已栽培水稻、粟、黍,并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在农业兴起的基础上,原始社会不断发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
相传距今五六千年,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举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距今5000多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出现,社会分化加剧,以良渚古城为代表的早期国家出现。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
第 2 课
第 3 课
单元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