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和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多样性·差异性·包容性·独特性
时间 公元前2000年左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000多年
区域 欧洲爱琴海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长江、黄河流域
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中国文明
目录
CONTENTS
文化的多样性
—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阿拉伯文化
文化的差异性
—相同地理环境对西亚埃及文化的不同影响
文化的包容性
—阿拉伯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遗产
文化的独特性
—三大文明地区的文化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
壹
的多样性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cultural Multiformity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5-19,整合古代西亚北非文化成就,完成表格。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
地区
文化类型
文字
楔形文字
宗教信仰
阿拉伯文
文学
《吉尔伽美什》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悬挂在神庙的“悬诗”
故事集《天方夜谭》
建筑艺术
王宫雕刻人首飞牛、泥偶雕像、壁画、板画
金字塔、神庙
清真寺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信奉安努、恩利尔、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
象形文字
伊斯兰教
科学技术
60进制
太阳历、数学、医学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萨比天文历法》《医典》
世界最早文字
人类最早史诗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01
楔形文字
古代西亚
文化
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啊,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得生死秘密的愿望。
史诗反映出两河流域居民怎样的观念?有什么价值?
观念:重视今世生活,追求永生,恐惧死亡。
价值:是人类对生死谜题探索的一个缩影;是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二手史料。
文字结构:每一笔画前端呈三角形——即楔形,或横或竖,少见圆曲弯折。
工具:泥板和芦苇笔。
用这种书写材料的原因:两河流域木材稀少,但有冲积平原的泥土,故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
结论: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
“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
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
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
文字
史诗
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民族在此上演了一部部战争史。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大洪水,毁坏农田。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潜在的冲突。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
A.苏美尔人依靠对外掠夺生存
B.洪水导致苏美尔人对外移民
C.所编制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D.地理环境影响国家政治走向
D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一年分为三季(泛
组成,正文共有 282 条,涉及刑事、借贷贸易 季4个月,每月 婚姻、继承、审判等方面。这反映的《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
A.内容较全面
B.思想较落后
C.传播很广泛
D.特别重经济
A
《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
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法律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浮宫。
汉谟拉比
王
权
柄
太
阳
神
沙
玛
什
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反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
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法典的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重惩罚。
【问题探究】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宣扬君权神授,神化汉谟拉比在古巴比伦王国臣民中的地位,从而使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有利于统治人民和巩固统治。
建筑
波斯王宫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用动物宴会喻指人间等级关系。公羊(臣民)双手举杯(恭敬),向蝎子男敬酒。
亚述王宫人首飞牛石雕:整个雕塑姿态凛然,气宇轩昂,极其威武雄壮。
结论:体现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先后统治过的国家:古巴比伦、亚述、波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其他成就
苏美尔人泥塑
巴比伦陶器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传说是公元前6世纪由古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所修建,现已不存。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园。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02
古代埃及
文化
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4世纪。
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纸莎草:原产非洲埃及、乌干达、苏丹及西西里岛。
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出口到地中海地区,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取代纸草造纸术。
古埃及神话场景
文学
①神话
②诗歌
③哲理故事
④散文
故事
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建筑
金字塔演变过程:
法老可以沿着天梯到天上去
太阳光照在尖形物上,人们感觉到一种炫目的色彩和光亮,肃然起敬,使大家更加相信法老就是太阳神的儿子。
小组讨论: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居民建筑、甚至是王宫建筑都保存的很差。为什么?从中可看出埃及人怎样的观念?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金字塔最早建造年代4500年前,历尽数千年风雨沧桑而岿然不动。
230万至250块平均重量为2.5吨的石头堆砌而成,这在没有大型机械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情况下,是难以完成如此浩大工程的。……
一切怕时间,而时间却怕金字塔。
——阿拉伯谚语
原因:埃及人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
观念: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
价值:一手史料。
结论:古代埃及的建筑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古代埃及的
《太阳历》刻石
古埃及木乃伊
历法
数学
医学
在他们那里,医术的分工是很细的,每一个医生只治一种病……,有治眼的,有治头的,有治牙的,有治肚子的,还有治各种隐疾的。
—希罗多德《历史》
①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
②采用了十进位制;创建了完整的运算法则.有加法,减法,倍乘,分数算法,以及解方程;
③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深度认识。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C
03
阿拉伯
文化
阿拉伯文
阿拉伯字母
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文字
数字
文学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阿拉丁神灯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融合。
“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文化一座壮丽的纪念碑! ——高尔基
类别 人物 作品 作用
数学 伊本穆萨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天文 白塔尼 《萨比天文历法》 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作品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医学 伊本西那 《医典》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其他成就
伊本·西那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贰
的包容性
cultural Multiformity
阿拉伯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遗产
探究:阿拉伯国家对世界文化传播的贡献
保存并发展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オ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融合并创新
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交流并传播
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遗产
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阿拉伯商人、旅行家
欧洲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的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融合与吸收 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 D.传承与复兴
A
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重点表明(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中国的罗盘针、印刷术、火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1635年开始造纸……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业。” ———摘编自《中国网》
造纸术:杜环在游历撒马尔罕时,看到来自唐朝怛罗斯战役的战俘,开设了造纸作坊,造纸术因而传到了大马士革、开罗等城市。
火药: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 。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也有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问题
探究
天文学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阿拉伯人将很多天文学方面的书籍和仪器运往中国,中国通过对这些仪器和书籍的学习和改进,推动了自身天文学的发展。
医学
从唐代开始,阿拉伯地区的医学就在中国境内传播,很多阿拉伯国家的本土药物被中国医药界广泛采用。
语言文化
阿拉伯的语言文化随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一些人学习阿拉伯语和《古兰经》阿拉伯名著《天方夜谭》更是被翻译成中文,对中国影响较大。
其他
阿拉伯的建筑、音乐、书法、绘画、服饰等艺术对中国一些民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清真寺(新疆喀什的艾提杂尔清真寺),阿拉伯书法等 。
叁
的差异性
cultural Multiformity
相同地理环境对西亚埃及文化的不同影响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季的河水泛滥给农田带来肥沃的淤泥,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高度文明。这说明 ( )
A.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B.人类早期文明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C.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文明的差异
D.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相比更加先进
A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利比亚沙漠
阿拉伯沙漠
努比亚沙漠和大瀑布
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摘编自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大河、平原、农业发达,地处欧亚两大陆的交汇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洪水泛滥,外族入侵,战争频繁,统一政权的次数不多,人民充满抗争悲观情绪,恐惧死亡。
尼罗河相对温和,冲积平原农业发达,且有沙漠作为自然屏障不受外界干涉,具有独立性的特点。
外族入侵机会小,较早建立了统一集权的帝国,埃及文明稳定而保守,埃及人民自信而乐观。
因为环境的不安全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安全感 ,所以试图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法制文明。
埃及人相信宗教,十分重视道德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伦理文明。(埃及人重视家庭)
肆
的独特性
cultural Multiformity
三大文明地区的文化特点
古代西亚文化(前4500年左右至公元前7世纪)
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了抗争、悲观、注重现世。
古代埃及文化
(公元前3100年左右至4世纪)
埃及文明则是一种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信且注重来世,更为丰富。
阿拉伯文化(7世纪至13世纪)
阿拉伯文明时间晚很多,继承、融合了诸多地区文明,起到了桥梁作用。
原因:地理环境不同使生产方式不同,导致文化特征各异。
人类面临共同的外部环境,任何民族都要从事生产活动,都有其道德、法律规范,都有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追求、审美观念。这就是文化的共通性。
人类受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