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文第5课
5、爷爷和小树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五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竖弯”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能通过观察两幅图,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自家小院或小区中的树木,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了解树木的作用。
四、设计说明
1、 课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并把它画下来,活动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知
识和感情基础。
2、本课认读字相对较多,“暖、热”等字的字形也比较复杂。因此设计成分散随文识字。
学字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如:用新旧字比较的方法学习“爷”;利用观察实物,
来学习“伞”;用了解偏旁含义的方法,学习“冷、热、暖”;编谜语学习“棵”等。
3、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在本课是难点。我就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优
势,让学生自己指出来,自己说出来,理解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4、学文后的编故事,能使提高想象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小树了吗?谁愿把自己画的小树展示给大家看?(学生上讲
台贴画。)
师:小树不但长好看,而且还默默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呢!你知道哪些?
生1:大树能给人挡住太阳。
生2:大树还能使我们心情愉快。
生3:妈妈说有了大树,我们周围的空气才会更新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我们齐读课题:爷爷和小树(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课前贴画和谈话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树木的了解,增进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爷”字
师:看到了“爷”字,你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卡片出示“爷”)
生:我想到了爸爸的“爸”字。
师: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学习“父字头”。
师:小朋友看看“爷”字的下面像什么啊?
生:很像一根拐杖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认知,以旧带生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降低识字难度。
(三)初读课文 认识自然段
1、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生:汇报圈出来的生字。(课件出示)小老师带领读,同桌互读,纠正读音,开火车读卡片。
[设计意图]低段课堂应以读为主,多让孩子们自己读,尊重他们的朗读习惯,激发他们的
朗读热情。
2、认识自然段
师:范读课文,注意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的时间特别长?你发现了没有,这篇课文和我
们以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师:是的,这篇课文里第一次出现了“自然段”(板书)带领小朋友认识自然段:另起一行,前面空两格。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停顿的时间要稍长。
生: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交流。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句子,学句式说话。
师: 谁愿意读读第1自然段?
生: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师: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_______________”说话吗?(课件出示)
生: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以课文为载体,让孩子们学会阅读,掌握一些简单句式,学会迁移,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
2、学生字“棵”。
师:一棵小树的“树”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卡片出示“棵”)
生:记“棵”的字形,谜语:“树上结果子”。
[设计意图]用编谜语的办法记字形,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而且用他们独有的方法,很容易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想象说话。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你们看,冬天到了,寒风吹,雪花飘,小树的叶子都落光了,还站在门口,它感觉怎么样呀?它会说什么呢?(课件出示)
生1:小树说:“我没衣服穿,好冷啊!”
生2:它说:“谁来救救我呀?我快冻死了!”
师:出示卡片“冬天到了”,“到”的右边红色部分是“刂”。 (卡片出示“到”)
[设计意图]用编谜语的办法记字形,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而且用他们独有的方法,很容易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2、理解“暖和的衣裳”,随机学习相关生字。
师:冬天到了,我和爷爷都穿上了棉衣,那小树呢?小朋友们看,老爷爷在干什么?
生:老爷爷也在给小树穿暖和的衣裳。
师:你能指出图上“暖和的衣裳”在哪吗?
生:上台指。
师:原来小树“暖和的衣裳”是用稻草做的呀!你还知道暖和的___________?(课件出示)
生:开火车说。
师:“暖”笔画好多呀,谁最能干记住它了?(卡片出示“暖”)
生:太阳出来暖洋洋。
师:现在小树感觉全身暖洋洋的,你听见它对老爷爷说了些什么呢?
生1、:小树在说:“谢谢你,老爷爷,我现在不冷了!”
生2、:小树还会说:“老爷爷,您给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我一点也不冷了,谢谢您,老爷爷!”
师:谁还能记住“给、穿、冷”这3个生字宝宝呢?
生1:“给”和“红色“的“红”很像。(卡片出示“给”)
生2:它右边是个“合起来”的“合”。
生3:我会记“穿”:一个洞穴里有颗牙齿。(卡片出示“穿”)
生4:“冷”字左边是“冫”,右边是:命令的“令”。 (卡片出示“冷”)
师:指导认识“冫”,告诉学生它与寒冷有关。如“冻、冰”等字都是“冫”。
[设计意图]利用图画理解“暖和的衣裳”,比较直观,降低了难度。利用课文情境说话,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随文识字,能降低难度。揭示偏旁含义,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朗读说大意
师:指名分句读第二自然段,再分男女生读。老师与全班学生比赛读。
师:那这一自然段写的是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什么事?( 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裳。)(板书)
[设计意图]学文后的朗读,能将所理解的含义外显出来,同时又一次加深了理解。朗读后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思路,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六)书写生字“不、开”
1、仔细观察压线笔画,请同学说一说。(课件出示)
2、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不
4、教师指导范写“不”字:边写边说:第一笔横画要长,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
5、学生独立书写每个生字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学生书写的字,进行评改。
7、再每个字写3个。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再描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写字的能力。再选择难写字,侧重指导,整体提高。
第二单元 课文第5课
5、爷爷和小树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五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竖弯”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能通过观察两幅图,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自家小院或小区中的树木,把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了解树木的作用。
四、设计说明
1、 课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并把它画下来,活动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知
识和感情基础。
2、本课认读字相对较多,“暖、热”等字的字形也比较复杂。因此设计成分散随文识字。
学字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如:用新旧字比较的方法学习“爷”;利用观察实物,
来学习“伞”;用了解偏旁含义的方法,学习“冷、热、暖”;编谜语学习“棵”等。
3、理解“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在本课是难点。我就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优
势,让学生自己指出来,自己说出来,理解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4、学文后的编故事,能使提高想象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
师:谁读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请你读读第一句。
师:小朋友们能做个“撑开”的动作吗?我们平时都说把什么撑开?引导学习“伞”。 (卡片出示“伞”)
师:那这里“绿色的小伞”指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谁能来指一下?
师:请你撑开这把小伞,到讲台前,咱们比较一下,“小树”和“小伞”像吗?
生:小树长着又多又绿的叶子,所以小树看起来样子像绿色的小伞。
师:是呀!小朋友们看,夏天到了,小树长出茂密的枝叶,就像把小伞,挡住了阳光,所以爷爷不热了!
[设计意图]利用食物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学习“伞”字,很形象、直观,学生印象会比较深刻。再理解文中“绿色的小伞,就很容易理解了。
2、学习第二句
师:引导学习“热”字,认识“灬”,它多像四把燃烧的火呀!所以有“灬”的字好多都与
火有关。如:“熟、烈、熊”等。(卡片出示“热”)
[设计意图]揭示偏旁含义,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朗读与表演
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他不但把句子读得通顺,也把高兴的语气语气读出来了。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师:在这把撑开的绿色小伞下如果你是老爷爷、小朋友、小鸟或者是小树,你会说什么呀?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表演)
4、发挥想象编故事
师:小朋友们,现在春天到了,爷爷又会怎样爱护小树呢?请你们小组依照课文编故事。(课件出示图)
师:如果爷爷种下的是一棵果树,秋天到了,小树又会怎样帮助爷爷呢?请你自己依照课文编故事。(课件出示图)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同学们兴趣高涨。发散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5、朗读说大意
师:齐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的是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什么事?(夏天,小树给爷爷撑小伞。)(板书)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课件出示)
我家( )小树。
( )天到了,( )给小树穿上( )。小树不冷了。
( )到了,小树给爷爷( )。爷爷( )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课件出示)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背诵,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兴趣。
(三)书写生字“四、五”
1、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课件出示)
2、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四
① 出示带田字格的“四”字。
② 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第四笔是“竖弯”,教师问:这是什么笔画,教学新笔画。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③ 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观察。
④ 学生独立书写。
⑤ 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⑥ 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5、同样指导写好“五”字。
6、将书上田格中“四、五”2个字各写一遍。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老爷爷为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使小树能防寒,愉快地渡过寒冷的冬天。那么你想为小树做些什么事呢?请大家说说,并回去试着做做。
[设计意图]利用学习中积累的情感,进行移情,拓展实践,孩子们很感兴趣,也容易接受。
七、课后反思
通过《爷爷和小树》的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堂教学中能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在课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在教学中能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力求让学生能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反复讲解的旧思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尊重的独特感受。
三、由于教学中还缺乏灵活的取舍机智,教学时间有些不够用了。因此,今后要努力精化课堂评价语,注意教学环节的紧密衔接,准确控制课堂节奏,达到高效利用课堂40分钟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些想法,老师自己必须要不断学习和磨练,才能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另外,还要更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