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苏州园林
知识目标
1、积累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们叙述的中国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轩(xuān)榭(xiè) 壑(hè) 嶙(lín)峋(xún)
镂 (lòu) 嶂(zhànɡ) 石砌(qì)
2、释词
①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②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③蔷薇:落叶灌木。
④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⑤寂寞:孤单冷清。
⑥珠光宝气:形容花开得非常耀眼。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⑦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⑧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⑨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⑩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三、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叶圣陶:(1894--19 ( http: / / www.21cnjy.com )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背景资料:叶圣陶青少年时期生活在苏州,因此对苏州园林有着深深的眷恋,正因为这种深厚的感情和对苏州园林的熟悉,才写出了生动而又极尽苏州园林特征的文章。
四、整体感知,分析文章结构
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2、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3、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4、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5、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6、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7、结合上述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总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分
大处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细处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总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学习阅读说明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2、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运用作比较、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作比较。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举例子。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描摹。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以第5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
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刚才介绍的是一些具体描述的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如第2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准确: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
周密:①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的影响。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精练:第7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好,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排比:第2段;设问:第3段;
比喻:第3段等。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區显示修复
此文件中检测到错误,但Word可以通过进行
下修复来打开该文件。请保存文件以使修复永久
保留。
匾要信息1
排序依据错误说明
位置
定位G)
关闭12 桥之美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体裁:带说明性的小品。
2、体会文中所说的桥之美“美”在哪里,学习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
3、体会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查资料,学习生字词,了解作者。
2、通过反复阅读、赏析课文,借助形象,理解作者的审美观点。
3、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小品文的自身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与《中国石拱桥》中语言的比较,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更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 难点
对本文所述“桥之美”的理解与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 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作者介绍
吴冠中教授,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大师。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驻(zhù)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史诗: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
四、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五、研读与赏析
重点研读第④段。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六、美句赏析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①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②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⑵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⑶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⑷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七、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比较篇目 说明对象 着眼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语言特征
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 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 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 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
桥之美 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 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总—分—总 举例子 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 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九、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说话要有中心》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划分段落层次,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 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惟妙惟肖: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 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这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3)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4)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五、完成课后练习五
六、布置课后作业
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总结课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提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略)
2.提问: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归纳: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
二、学习新课
1.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归纳小结: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明确: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表明其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形状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结构匀称”“古朴美观”表明其形式优美;“保持原来的雄姿”“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表明其结构坚固;“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唐朝张嘉贞称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NFEAF?赞其“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教师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顺序能否调换?
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
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
配合。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3)指名读第6段,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归纳小结:由整体到局部
(4)请同学独立分析第六、七、八段。
明确:“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距今830多年,表明其历史悠久;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13世纪就闻名于世,受马可 波罗的盛赞表明其成就突出。
(5).教师总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6)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相同。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介绍赵州桥时,先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交代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大,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这样的设计使桥梁坚固耐用。第四点说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2.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
(1)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一十二点五米。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
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提问:以上带点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小结:不能改动或去掉。表示准确数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经过丈量和计算的。表示概数的,都是无法考查、检测而推算的。说明文,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所用数据都必须十分明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用词准确的表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2)教师突出一些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分析。
修饰语: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分析后归纳:这些加点的词和短语,分别对“石拱桥”、“石桥”作了恰当的修饰、限制,从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关联词语: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讨论:“不但”和“而且”两个词能不能去掉?两个分句和词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归纳小结:“不但”、“而且”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出了“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层进的关系,去掉关联词,就变成了并列关系。两个分句的词序调换,就颠倒了主次关系。
(3)研究一些句群的组织。
第9段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的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逻辑性强,非常准确。
第10段除开头和最后一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1、2句是一部分,说明不但兴建了许多石拱桥,而且兴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第3、4句又是一部分,说明创新建造了“双曲拱桥”,以及这拱桥的总长度及最大桥拱的长度。这句群中的两部分,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拱桥建筑的飞跃发展。
(4)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图片显示: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③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④《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⑤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⑥(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⑦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B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3. 学习9、10自然段:
(1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括这段内容: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原因有三: 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 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
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10、第10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 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4. 体会本文的说明方法:
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文,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NFEAF?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摹状貌。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用摹状和排比的手法,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了卢沟桥的优美装饰,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7)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5.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赵州桥、卢沟桥以及解放后创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双曲拱桥的介绍,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及其发展,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课堂练习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竹 子
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竹。它的躯干又圆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粗,魁梧而高大,可谓这个家族中的“大丈夫”,它生性喜酸,专爱生长在肥沃酸性土壤中。毛竹具有坚韧、富有弹性等优点。因而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现在家庭中的许多竹制家具都是用它做成的。它还可以供建筑之用,甚至可用来代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加粗字“在我国”三个字的表达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思考题目。
3.选四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1)说明对象是竹子。
(2)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圆、粗、魁梧、高大。
(3)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4)“在我国”三个字准确地指出“竹子有250个成员”的范围,使句意更准确;去掉后,会使人误认为全世界只有250个品种,与客观事实不符。
四、开放性探究
1.比较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 ( http: / / www.21cnjy.com )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乙]我看到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受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吧。但是再从桥的另一边看,它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1)甲、乙两文都是写桥,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体不同,甲文是_______,乙文是_______;两文侧重点也不同,甲文重点是_______,乙文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到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猛烈,但目的不同,甲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乙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写水的语言风格也不同,甲文语言______________,乙文语言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和_______,但是甲文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乙文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用来展示卢沟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说明文 散文(记叙文) 说明桥的特征 从对桥的描写生发出对自然对人生的慨叹
(2)说明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客观、平实 富有激情
(3)说明 记叙 描写 说明 议论
(4)拟人、排比 摹状貌 工艺精美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 ( http: / / www.21cnjy.com )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坐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这个文段说明的重点是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它按照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大礼堂在建筑上最突出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从屋顶到地面”能否改成“从地面到屋顶”,为什么?
3.文中画线部分采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看,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兼用了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礼堂的规模和灯饰 先总后分 规模大、设计巧
2.不能改,如改,则与本选段的说明顺序不相符。
3.列数字、打比方
4.描写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2.学写一篇选择有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文。
【附】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由一般到特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一般)
由概括到具体:我国石失桥的特点 (概括)
赵州桥的特点 (具体) (特殊)
卢沟桥的特点 (具体)
由整体到局部:卢沟桥“桥长……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整体)
↓
“每个石失拱……每两个石拱之间……(局部)
由先到后:旅人桥(大约)──二八二年 (先)
赵州桥──六为五年左右 │
卢沟桥── 一一八九年到一一九二年间; ↓
长虹大桥── 一九六一年 (后)14 故宫博物院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二、检查预习,掌握生字生词。
1、正音
矗立(chù) 鳌头(áo) ( http: / / www.21cnjy.com ) 湛蓝(zhàn) 琉璃(liú)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肃穆(mù)矫健(jiǎo) 妃嫔(pín) 迥然不同(jiǒng) 蟠(pán)龙
御(yǜ)花园 修缮(shàn) 傀儡(kuǐlěi)
诏(zhào)书 玉玺(xǐ) 上谕(yù)
2、释词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残破不堪:残破得很厉害,到了极点。不堪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祸国殃民: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故宫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是怎样介绍的?(结合研讨与练习一)
空间顺序
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4、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总说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分说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总说
四、重点阅读课文5~8段,合作探究。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五、课文小结。
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作业布置
1、你知道皇宫为什么被称为“紫禁城”吗?
2、假说你带着你的旅游观光团,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前,你将怎样向你的顾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