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试题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
一、书写
1.拼一拼,写一写。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恼怒(lǎo)着急(zhuó)遵循(xún) B.抱怨(yuàn) 撒娇(sǎ) 精致(zhì)
C.逼迫(pò)传说(zhuàn)耕地(gēn) D.挣脱(zhènɡ)不禁(jīn) 等待(dài)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唉声叹气 B.男更女织 C.一尘不染 D.狮口逃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 )
A.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整个让青苔铺满,又让芦苇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
B.小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
C.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D.兔子撸起袖子往前冲,结果一头撞到了树桩上。
三、词语积累
5.补充词语,再填一填。
天( )云( ) 一叶( ) ( )尽染
( )高( )爽 ( )习习 ( )累累
我知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 (季节)的,我还可以写三个这样的词语: 。
四、句子训练
6.铁罐 骄傲地 奚落 陶罐 常常很(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7.谁会喜欢和傲慢无礼的铁罐做朋友呢?(改为陈述句,要求意思不变)
8.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缩句)
9.鹿角特别美丽。(改为比喻句)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守株待兔》,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
10.按照课文内容,在横线上把文段补充完整。
11.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因: 复:
12.对“因释其耒而守株”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农民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B.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C.于是,农民解释了为什么要守在树桩子旁边。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外短文,做题。
①山中有一只喜欢发表(议论 评论)的乌鸦,他一天到晚总是喋喋不休地(发现 发表)着自己对别人的看法。
②一天,乌鸦见孔雀走过,就说:“孔雀的羽毛不错,就是两只脚太小,和身体很不(相称 匀称)。可惜,可惜!”他听见百灵鸟在唱歌,就说:“百灵鸟的歌唱得不错,但羽毛不怎么漂亮。可惜,可惜!”他见啄木鸟在那里为大树捉虫,就说:“啄木鸟捉虫的本领很高,却不会唱歌。可惜,可惜!”
③孔雀对乌鸦说:“‘评论家’先生,你的评论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全是废话。”
④乌鸦理直气壮地说:“我说的都是事实,怎么能说是废话呢?”
⑤孔雀说:“我劝你别在这里评论别人的缺点了,还是多学学人家的优点吧!”
13.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打“√”。
14.结合短文,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形容没完没了地说话。( )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
15.“评论家”指的是 ,他评价了 、 和 。
16.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17.给这篇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天涯若比邻
①王勃在京城有一个好朋友,姓杜。两人闲暇时经常在一起,有时出游,有时写诗,很投机,因此交情也越来越深。
②有一天,王勃去找他的这位朋友下棋。一进门,就觉得不对劲。朋友坐在椅子上,________________,见王勃进来,示意他坐下,还是不说话。王勃心想:他这个人性格开朗,今天准是有什么不痛快的事情。他一问,朋友才道出原因:“我被任命为县尉,不日就要到蜀州上任。蜀州远离京城,我不愿赴任与你分别,但又不能违命,所以心中十分郁闷。”王勃听了,心中很难过,再也无心下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返回家中。
③几天很快就过去了。再过一天,王勃的朋友就要赴任。夜很深了,王勃仍不能入睡,朋友那愁容不展的面孔总在眼前浮现。王勃转念一想,朋友能天天见面固然不错,但如果必须分离,只要_________________,还会感到像在一起一样。想到这儿,他下床提笔写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短文的横线上。(填序号)
A .心心相印 B.默默不语 C.怏怏不乐
19.这篇短文写了 的事。
20.用“_______”画出短文中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思相关的句子。
七、书面表达
21.习作。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把自己的发现写具体。③思路清晰,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另纸完成)
参考答案
1.
2.D
A.恼怒lǎo——nǎo,着急zhuó——zhāo;
B.撒娇sǎ——sā;
C.传说zhuàn——chuán,耕地gēn——gēng。
3.B
A.正确。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B.错误。男更女织——男耕女织: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
C.正确。一尘不染:丝毫不受坏习气的沾染。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D.正确。狮口逃生:像逃出狮子口一样,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出来。
4.A
A 句中仅是陈述“池子”一年年淤塞,最后完全枯干。没有运用拟人修辞。
B 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小鹿”赋予了人的行为特点“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
C 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铁罐”看作了人“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D 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兔子”赋予了人的行为特点“撸起袖子”。
5. 高 淡 知秋 层林 秋 气 秋风 硕果 秋季 秋收冬藏、秋高气爽、一叶知秋
天高云淡:意思是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一叶知秋:本义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一般在句中充当定语。
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秋风习习:意思是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的吹动的样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硕果累累:意思是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秋季的,此类词语还有:秋色宜人、橙黄橘绿、金风送爽、秋风落叶等。
6.铁罐常常很骄傲地奚落陶罐。
“奚落”是动作,是句子的谓语;“铁罐”是实施“奚落”这个动作的主体,作主语;“陶罐”是“奚落”这个动作的对象,作宾语,所以主干是“铁罐奚落陶罐”。“常常”表示行为发生的频率,是时间副词,修饰“奚落”这个动作,应放在“奚落”之前;“很骄傲地”是描述“奚落”时的状态,属于方式状语,放在“常常”之后、“奚落”之前。这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事件,句末用句号。
故句子为:铁罐常常很骄傲地奚落陶罐。
7.谁都不会喜欢和傲慢无礼的铁罐做朋友。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时,我们需要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并将否定词变为肯定词或相反,问号改为句号。
本题中把“谁”改为“没有人”,去掉“呢”,问号改为句号。
故句子改为:没有人会喜欢和傲慢无礼的铁罐做朋友。
8.矛刺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只保留句子的主干,即“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基本结构。句子中“对方的”是用来修饰“矛”的定语,描述矛的所属,应去掉。“如雨点般”是状语,用来形容“刺来”的状态,属于修饰成分,要去掉。“向他”是“刺来”的方向,也是修饰部分,可删去。
故缩句为:矛刺来。
9.鹿角像珊瑚一样,特别美丽。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结合例句 “鹿角特别美丽”可知,本体是“鹿角”,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和鹿角有相似之处且能体现其美丽特点的事物作为喻体,再选择合适的喻词将它们连接起来。
改为:鹿角特别美丽,像两束盛开的鲜花。
10.而身为宋国笑 11. 于是 又,再 12.B
10.本题主要考查默写文言文。
“而身为宋国笑。”意思: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注意“身、笑”容易写错。
11.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因释其耒而守株”意思: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因:于是。
“冀复得兔。”意思: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复:又,再。
12.本题主要考查翻译句子。
因:于是。释:放,放下。耒:一种农具。故“因释其耒而守株”的意思是: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参考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13.评论 发表 相称 14. 喋喋不休 理直气壮 15. 乌鸦 孔雀 百灵鸟 啄木鸟 16.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17.《“评论家”》
13.本题考查短文中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辨析近义词要注意四点:①分析词语的含义,比较异同;②体会词义的轻重;③明察适用的对象和范围;④体会词语的感彩。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评论”:批评或议论。结合词义和语境分析,“发表”和“评论”搭配合理。故选“评论”。
“发现”: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表”:公开表达意见;宣布。根据“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可知,此处应用“发表”搭配。
“相称”:事物配合得当、合适。“匀称”:均匀相称。根据“两只脚太小”可知,应用“相称”搭配。
14.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的能力。
“形容没完没了地说话”中“没完没了”可用“不休”表示,据此结合文章中“他一天到晚总是喋喋不休地发表着自己对别人的看法”中提取出词语“喋喋不休”作答。
“理由充分”可用“理直”表示;“说话有气势”可用“气壮”表示。结合文章中“乌鸦理直气壮地说”中提取出词语“理直气壮”作答。
15.本题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根据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孔雀对乌鸦所说的话可知,“‘评论家’先生”是反语,指的是乌鸦。短文第②自然段中写了乌鸦评论了山中的各种动物,据此结合本段中乌鸦的话它所评论的小动物作答。
16.本题考查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文中描写了一只喋喋不休,只会评论别人的乌鸦,但它却从不学习别人的优点。结合短文结尾段中孔雀的话,可得出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17.本题考查拟写文章标题的能力。
拟写文章标题时,注意可从文章主要描写对象或描写对象特点进行拟写,本文主要描写对象是一只喋喋不休,只会评论别人的乌鸦;可采用文章中孔雀的话“‘评论家’先生”进行提炼拟题作答。
18.BCA 19.王勃知道好朋友要离开他到蜀州上任,离别之际写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朋友能天天见面固然不错,但如果必须分离,只要心心相印,还会感到像在一起一样。
18.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A.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B.默默不语:不说话的样子。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C.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第一空结合“一进门,就觉得不对劲”“示意他坐下,还是不说话。”可知填“默默不语”,选B。
第二空结合“王勃听了,心中很难过,再也无心下棋了”可知选“怏怏不乐”,故选C。
第三空结合“朋友能天天见面固然不错,但如果必须分离”“ 还会感到像在一起一样”可知选“心心相印”,故选A。
19.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本段描写的是王勃在京城时有一个杜姓朋友,两人闲暇时经常在一起,有时出游,有时写诗,很投机,因此交情也越来越深。后来朋友要到遥远的蜀州去当县尉,两人在离别之际王勃写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才有了著名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王勃对朋友的情谊,只要心心相印,即使离的很远,还会感觉像邻居一样在一起。
故可概括为:本段描写的是王勃知道好朋友要离开他到蜀州上任,离别之际写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 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 结合句子“朋友能天天见面固然不错,但如果必 须分离,只要心心相印,还会感到像在一起一样。”可知,这句话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思相关。
21.范文:
我们去种树
植树节到了。
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小明约了小华和小红一起去种树,小华和小红欣然答应,小明对她俩说:“我们就到学校的试验田旁边去种吧。在那里种上,我们可以每天看到小树,我们还便于管理小树。”
小华和小红都说:“对啊,我们可以看到小树同我们一起长大。”说到这里,他们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于是,小明扛上铁锹,小华扛着树,小红提着水桶,兴高采烈地向学校试验田走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