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2 00: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卷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本试卷六个大题,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中不能省力的是(   )
A. B. C. D.
2.在你学过的简单机械里,通常情况下省费力情况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而选择的机械是( )
A.杠杆 B.定滑轮 C.动滑轮 D.滑轮组
3.如图所示,这是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或装置,对其在工作或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体温计用水银做测温液体,主要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小
B.图乙:扬声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
C.图丙:钳子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
D.图丁: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测电笔上的任何金属
4.如右图所示,某同学用重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该同学所用的拉力F可能为( )
A. B.
C. D.
5.用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动滑轮重1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上升高度h为1m,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   )
s=2m;F=105N
s=3m;F=70N
s=2m;F=70N
s=3m;F=210N
6.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中点处挂有重物,要使杠杆从图中位置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逆时针缓慢转动,则作用在杠杆末端的水平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7.一名体重600N的举重运动员,可举起1300N的物体,这个人站在地面上,用如右图装置提升物体,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在下列四个不同重力的物体中,他能提起的最重的物重是(  )
A.600N B.1300N C.1900N D.700N
8.A、B两种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它们的体积相等,如图乙所示,将它们悬挂于滑轮组下。若动滑轮下悬挂1个A物体,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则虚线框内悬挂B物体的个数是(不计绳重、摩擦和滑轮的自重)( )
A.1 B.2
C.3 D.4
9.(多选)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600N的物体,在30s的时间内从地面匀速提升到6m高的三楼,已知拉力F的大小为400N,不计绳子重和机械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滑轮的重力大小为200N
B.工人做功的功率为240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D.提升的物体变为8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小
10.(多选)甲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5Pa,甲物体的底面积为1.5×10-4m2。现将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如图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2kg,AO∶OB=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重力为150N
B.杠杆B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增加1.0kg,甲对地面的压强恰好为0
C.移动支点O的位置,使AO∶OB=2∶7时,甲物体恰好被拉离地面
D.若图中甲竖直切割并拿走,其余条件不变,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切割前的0.5倍
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研究平静水面产生的反射现象时,可以将水面看成是平面镜。同理,定滑轮可以看成是 (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或“等臂杠杆”)。
12.周末,小明去奶奶家玩。小明帮奶奶用水桶从井中打水时,小明对水桶做的功是 (选填“有用”“额外”或“总”)功;小明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行时,小明对水桶 (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13.在“再探动滑轮”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滑轮,使挂在它下面重为3N的钩码缓缓上升0.2m,钩码上升的时间为4s。绳受到的拉力为2N,拉力的功率为 W,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14.端午节前,大明湖上有赛龙舟的传统。运动员划船时,一手握紧船桨上端,另一手握住船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此时船桨相当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此时放眼望去,我们看到湖中木桩上有一只鹭鸟,当站立的鹭鸟把一只脚抬离木桩时,它对木桩的压强会 。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5.画出图中提起重物最省力的绕绳。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在图中画出该滑轮的支点O,并画出、的力臂、。
17.下图是指甲剪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杠杆ABO以O点为支点时动力的力臂和阻力。(忽略摩擦,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28分。)
18.小新和小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他们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在图(a)中所示位置静止时 处于平衡状态(选填“是”或“不是”);小新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佳认为也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中,他们多次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记录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如图(b)所示,杠杆始终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新将弹簧测力计从位置②移动到位置①时,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都相等。
(1)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此位置静止,这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 。
(3)如图乙所示,若在A位置挂两个钩码,现有三个钩码,需挂在杠杆O点右侧第 格的位置,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4)实验时,多次换用不同数量的钩码,并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其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学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后,小明用同样的滑轮,组装成两个滑轮组,完成分两次不同的实验,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实验的部分数据如表格所示:

次数 物体重G/N 提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 10 1.5 20
2 2 10
(1)实验过程中,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3)第二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是 cm;若忽略绳重和摩擦,则第二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 (选填“>”“<”或“=”)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想提高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下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
①选用轻质动滑轮 ②给滑轮的轴心加润滑油 ③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④增大被提升的物体的重力
五、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某人分别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图甲中手施加的动力与图乙中手施加的动力哪个更小一些?为什么?
22.如图是《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的古人用脚踏碓将稻米去皮的情景。脚踏碓实质是工费力杠杆。碓头砸打稻米时,动能越大,稻米越容易去皮。
(1)请分析脚踏碓做成费力杠杆使稻米容易去皮的原因。
(2)早在汉代,人们就学会了用水力代替人力,脚踏碓就演变成水碓。水碓一般安装在水流较急的地方,请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安装在水流较急地方的原因。
六、综合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16分。)
23.(8分)如图所示,用滑轮拉动物体在5s内匀速升高0.2m,绳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F为6N。(忽略绳重和摩擦)求:
(1)物体的重力;(2分)
(2)拉力F所做的功;(3分)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3分)
24.(8分)如图,一质量不计的跳板,两端分别与河岸和浮箱连接,且可以在竖直方向转动(不计转动过程摩擦)。浮箱上放着5包相同的货物,一位工人逐个将货物通过跳板搬至岸上。浮箱为长方体,上下浮动时上表面保持水平,水面相对河岸位置不变。已知人、浮箱和每包货物的重均为500N,浮箱底面积为。求:
(1)人站在浮箱上还未开始搬运时,漂浮的浮箱受到浮力;(2分)
(2)当人背着最后一包货物走到中点C时,浮箱受到浮力(不计跳板形变);(4分)
(3)将货物从B搬运到A,搬第一包货物与最后一包货物,货物克服重力做功相差多少 (4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八年级下册 物理单元测试卷 第 1 页(共4页) 八年级下册 物理单元测试卷 第 1 页(共4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B A A B AC BD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等臂杠杆
12. 额外 不做功
13. 0.2 75%
14. 费力 变大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5. 16. 17.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28分。)
18. 是 右 寻找普遍规律 变小
19. 平衡 力臂 2 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变大
20. 匀速 66.7% 30 = ③
五、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答: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包袱的质量相同,乙图中,包袱距支点肩膀的距离明显比甲图中的大,且甲、乙图上手到支点的距离相同。即两种情况下,阻力和动力臂相同,图乙中阻力臂更大,故乙图上手要施加动力比甲更大。
22.答:(1)脚踏碓做成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能省距离,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这意味着在施力端移动较小的距离,阻力端就能移动较大的距离。对于脚踏碓来说,脚踏的一端移动较小距离,碓头一端就能快速下落较大距离,碓头快速下落会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速度,从而具有更大的动能。较大的动能作用在稻米上,能够更有效地使稻米去皮。
(2)水碓安装在水流较急的地方,是因为水流较急时,水的动能较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水的动能可以更多地转化为水碓的机械能,从而使水碓具有更大的功率,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对稻米的加工。
综合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16分。)
23.解:(1)如图为定滑轮,忽略绳重和摩擦时,物体的重力等于绳子的拉力为6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为0.2m,拉力做功为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答:(1)物体的重力为6N;(2)拉力F所做的功为1.2J;(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04m/s。
24.解:(1)浮箱上放着5包相同的货物和一位工人,人、浮箱和每包货物的重均为500N,设每包货物重为G0,人站在浮箱上还未开始搬运时,漂浮的浮箱受到浮力
F浮=G总=G人+G箱+5G0=500N+500N+5×500N=3500N
(2)当人背着最后一包货物走到AB中点C时,将跳板看成一个杠杆,如下图
B端对浮箱有竖直向下的压力F压,由力的相互性知,浮箱对B端有向上的支持力F,且两力大小相等,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有G×AD=F×AE
由数学知识知
所以
浮箱此时受到的重力、压力与浮力平衡,所以浮箱受到浮力
F浮′=G箱+F=500N+500N=1000N
(3)人搬第一包货物时,浮箱受到浮力
F浮=3500N
搬最后一包货物时,浮箱受到的浮力
F浮″=G总′=G人+G箱+G0=500N+500N+500N=1500N
浮箱受到的浮力变化量
由知道,浮箱排开水体积的变化量
浮箱受到浮力减小,所以浮箱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浮箱上升,由 知道,浮箱上升的高度
货物从B搬运到A,搬第一包货物与最后一包货物,货物上升高度减小量与浮箱上升的高度相等,所以货物克服重力做功相差
答:(1)人站在浮箱上还未开始搬运时,漂浮的浮箱受到浮力是3500N;
(2)当人背着最后一包货物走到中点C时,浮箱受到浮力1000N;
(3)将货物从B搬运到A,搬第一包货物与最后一包货物,货物克服重力做功相差50J。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