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优秀设计 09《古诗三首》
A 类基础必做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苏(shū sū) 借(jèi jiè ) 换(huàn hàn) 酒(juǐ jiǔ)
2.连线,把汉字和相关读音连起来。
jiè jiǔ mù yù hún
欲 魂 借 酒 牧
3.看拼音,写字词
tú sū huàn jiù fú jiè yònɡ yù qiú
( ) ( ) ( ) ( )
jiǔ jiā mù tónɡ dú zì jiā jié
( ) ( ) ( ) ( )
4.比一比,再组词。
欲( ) 借( ) 酒( ) 牧( )
故( ) 猎( ) 洒( ) 牡( )
B 类提升选做题(2 选 1)
5.填空。
《元日》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他是 之一。
《清明》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6.默写古诗《元日》。
『C 类拓展挑战题(3 选 2)
7.根据诗意,写诗句。
(1)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当
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写了怎样的情景?
9.用自己的话写出《清明》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A 类基础性必做题:
1. 苏(sū√) 借(jiè√) 换(huàn√) 酒(jiǔ√)
2. yù hún jiè jiǔ mù
欲 魂 借 酒 牧
3. tú sū huàn jiù fú jiè yònɡ yù qiú
屠 苏 换 旧 符 借 用 欲 求
jiǔ jiā mù tónɡ dú zì jiā jié
酒 家 牧 童 独 自 佳 节
4.比一比,再组词。
欲(欲望)借(借书)酒(喝酒)牧(放牧)
故(故事)猎(猎人)洒(洒水)牡(牡丹)
B 类提升性选做题(2 选 1)
5.宋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唐 杜牧 唐 王维
6.默写《元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类拓展性挑战题(3 选 2)
7.(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3)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8.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
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9.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
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共28张PPT)
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深厚的传统文化
中国人的根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结
祥云
中国传统文化
本单元我们将开展一次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
01
02
03
04
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习俗
古代科技贡献我来赞
文化遗产我守护
古代名画多传神
置身诗歌情景,搜集节日习俗
元 日
[宋]王安石
春节:农历的
正月初一
聚焦“元”字
初读感悟
任务一
“元日”和“元旦”有什么区别?
元
第一
元旦:
我们现在的日历是公历,每年的第一天——1月1日,就是元旦。
元日: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的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正月初一,即春节,叫“元日”。
①一个世纪的第一年
——元年
②一年的第一个月
——元月
③一年的第一个月圆夜
—元夜
元宵节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开始的,第一。
读出诗韵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tónɡ
tú
sū
fú
了解习俗
感受画面
任务二
读懂诗意
诗里提到了哪些春节习俗?用“□”圈出来。
放鞭炮
换桃符
饮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逝去,过去
诗意:
在一片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酒,是我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古时候,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家里年纪最小的先喝,因为小孩长一岁,表示祝贺;年长的在后,表示延年益寿。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家每户每年都换
祝福
希望
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你家贴过哪些春联?你知道哪些春联?
贴春联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联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除了诗中描绘的春节传统习俗以外,你还知道哪些?
舞百叶龙
贴年画
舞鱼灯
吃年夜饭
发压岁钱
知人论世
总结提升
任务三
诗中哪个字,暗藏了王安石的情感?
“春风送暖入屠苏”
暖
在他 49 岁时,宋朝为摆脱危机,任命王安石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他对自己的改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就在这一春节,他写下了《元日》。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0 岁以前,随父南北游学,了解到民生疾苦。21 岁起,当过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
在王安石眼中,声声爆竹是那么悦耳,红红桃符石那么喜庆,和煦的阳光和迎面而来的春风带来阵阵暖意,饮一口屠苏酒真是暖到了心里。一个“暖”字,表达了王安石当时的心情——激动、愉快,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暖
旧符
新桃
一岁除
曈曈日
旧年
新希望
陈旧的法规
新政策法规
除旧迎新
喜悦之情
看图背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
春风送暖入屠苏
总把新桃换旧符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赋予我们独特的气质。你听,唐诗、宋词的深情吟咏,让我们遥想古人白马青衫的风姿;除夕、元宵的热闹团圆,让我们感受继承传统的责任;书画、建筑的无声告白,让我们叹服先人的才智……。我们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无双:元日,爆竹声声,忙用新桃换旧符;清明,细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重阳,身在异乡,遥思兄弟;洁白的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造福全世界;精巧美观的赵州桥,经历千年风雨,仍然横卧洨河;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再现八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梁的世俗生活。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写清一段话的具体方法,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文本分析】
本课由三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组成,这三首诗都描述了人们过节时的情景。
《元日》的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万象更新的美好愿望。《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孤身行路时的感伤心情,语言平白流畅,描绘生动感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正逢重阳佳节,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十分思念家人,自然而真切地表达出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生字,会写“符、欲”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展开想象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单元情境】
传统文化我来赏
【本课情境】
第一站: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习俗
第一课时
一、任务驱动,引出课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
(1)阅读单元导语: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引出本单元主题——传统文化。
(2)了解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我们国家的宝藏,也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在今年的春晚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中国的元素,你来找一找我们的单元页,你发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中国结、祥云),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底蕴丰厚,我们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在这一单元我们还要进行“综合性学习”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让我们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传统文化我来赏”之旅,第一站:古诗里的传统节日习俗
任务一:春节里的习俗
1.首先我们去领略一下宋朝人怎么过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读一读诗题和诗人的名字。
2.解题:
“元日”是哪一日?(借助注释:指农历正月初一)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开始的,第一。
新年的第一天、第一日是“元日”,那一个世纪的第一年是——生:元年;一年的第一个月是——生:元月;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生:元夜;元夜之时便是正月十五——生:元宵。
3. 介绍作者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等。
活动一:读出诗韵
1.这首900多年前的诗流传至今,还被选入课本,我们可要好好读一读。请自由读诗,按照断句提示,自己练习诵读。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教师范读。指名读。
活动二:读懂诗意
爆竹声声饮屠苏
1.诗里提到了哪些春节习俗?用“□”圈出来。并说说人们在这一天做了什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师板书,并顺势讲解“符”字的书写要点:上下结构,“付”的左下竖稍短。)
2.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在元日这一天,旭日东升的时候,当你走在路上,你会看到些什么?会听到些什么?又会闻到些什么呢?(我会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可热闹了!)
(2)现在过春节的时候我们又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热闹的气氛呢?(放烟花。我们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能看到漂亮的焰火呢!)
(3)那你们知道,从古到今,人们为什么喜欢在农历新年的时候放爆竹和烟花吗?(听我爷爷说,以前是为了赶走年兽,后来是为了辞旧迎新。)
(4)“爆竹声中一岁除”,解释“除”逝去,过去的意思,引导学生解释诗意,教师进行简单补充。(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第一句是:春节所听。
(5)除了听到爆竹声,我们还似乎闻到了什么呢?(屠苏酒的香味。)你们怎么知道屠苏是酒啊?同学们结合注释的方法掌握很到位。这是诗人在春节当天所感,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节日里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欢乐,充满希望。)
(6)人们在元日那一天喝屠苏酒又有什么讲究呢?(据说可以驱除瘟疫。喝屠苏酒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新年愿望,就是能够赶走不好的运气,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好运相伴。)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视频介绍屠苏酒】
(7)再回到课本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旭日普照换旧符
1. 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想象,理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日”,根据注释理解,太阳刚出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除了放爆竹、喝屠苏酒,人们还会换桃符。请一位同学读读第四个注释。所以说,古人换桃符,和我们现在的什么习俗相似?(贴春联)
2.“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字给你什么感觉?(每家每户、每年都要换)不仅是北方的人家,南方的人家也换,全国各地都换。春节的习俗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桃符也就——年年换。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在什么地方,所有的中国人——生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是祝福,也是希望。这两句诗翻译一下: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记在课本上)
3.4000多年的传承,有一些习俗完完整整保留了下来,有一些却发生了变化。
咱们过年时还总干什么?(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发压岁钱……)不管习俗如何变化,春节的核心不会变,那就是——团圆。带着团圆之喜,我们再次诵读这首诗(端起课本)。
活动三:感悟诗情
1.王安石写这首诗,仅仅是想表达过年的团圆之喜吗?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拜相并实施新政之时。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他想让国家更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他希望改革能像这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能像这朝阳一样充满照耀千门万户。你们觉得他创作这首诗时的心情如何?(生自由说,师小结: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2.(1)读完资料,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为我们描绘春节的喜庆场面吗?你对哪个词、哪句诗有了新的理解?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的不仅是旧的一年,还有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
·“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日”不仅仅指初升的太阳,还指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符”暗指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新桃”也暗指新政策、新法规。“总把新桃换旧符”有推陈出新的意味。
(2)再读题目“元日”,它仅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吗?还是什么的开始?(美好生活的开始,新政策的开始。)
(3)诗人此时除了迎接新年的喜悦,还会有什么心情?(富国强民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心。)带着对过年团圆的喜悦、对改革成功的憧憬,再读一读整首诗。记下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除旧迎新、喜悦之情、
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饮屠苏
换桃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