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8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对“大丈夫”的认识)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反驳景春,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从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情感主旨】本文属于驳论文,孟子在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过程中建立起新的观点。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同“汝”,你
2.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使……惑乱,迷惑
②贫贱不能移 使……改变,动摇
③威武不能屈 使……屈服
3.一词多义。
(1)戒
①戒之曰 告诫
②必敬必戒 谨慎
(2)正
①以顺为正者 准则,标准
②立天下之正位 常法
(3)居
居天下之广居 住
住宅
4.重点实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 战争停息
(3)父命之 教导、训诲
(4)与民由之 遵从
5.重点虚词。
(1)一怒而诸侯惧 连词,表顺承,就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介词,把
(4)之
①丈夫之冠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父命之 代词,代指“男子”
③往之女家 动词,往,到
④与民由之 代词,代指志向
6.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甲】《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①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②,令老仆艺③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④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⑤橐⑥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释】①署:暂代或试充某种职务。②脱粟:吃糙米饭。③艺:种植。④曩:从前。⑤发:打开。⑥橐(tuó):口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富贵不能淫 使……惑乱,迷惑
(2)举乡试 选拔,任用
(3)属吏咸伏谒 都
(4)市肉二斤 买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
A.此之谓大丈夫
B.汝之不惠
C.倒悬之
D.无丝竹之乱耳
【解析】C.代词,代指驿吏;A、B、D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海瑞)升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
5.海瑞在民间被称为“海青天”,根据【甲】【乙】两文,结合当今时代,请你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畏强权,廉洁奉公,秉公执法的官员。
【乙文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考中,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膝下跪。”(后来海瑞)升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收缴到县库中,派人骑快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1.1课内文言文39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
18 富贵不能淫
目
录
教材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对“大丈夫”的认识)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反驳景春,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
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从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情感主旨】本文属于驳论文,孟子在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过程中建立起新的观点。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贫贱不能移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
同“汝”,你
使……惑乱,迷惑
使……改变,动摇
使……屈服
3.一词多义。
(1)戒
①戒之曰 ________
②必敬必戒 ________
(2)正
①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__
②立天下之正位 ________
(3)居
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 ________
告诫
谨慎
准则,标准
常法
住
住宅
4.重点实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_______
(2)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
(3)父命之 ______________
(4)与民由之 ________
真正,确实
战争停息
教导、训诲
遵从
5.重点虚词。
(1)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
(4)之
①丈夫之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____
④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顺承,就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介词,把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代指“男子”
动词,往,到
代词,代指志向
6.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甲】《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①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②,令老仆艺③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④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⑤橐⑥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释】①署:暂代或试充某种职务。②脱粟:吃糙米饭。③艺:种植。
④曩:从前。⑤发:打开。⑥橐(tuó):口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乡试 ______________
(3)属吏咸伏谒 ______
(4)市肉二斤 ______
使……惑乱,迷惑
选拔,任用
都
买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此之谓大丈夫
B.汝之不惠
C.倒悬之
D.无丝竹之乱耳
【解析】C.代词,代指驿吏;A、B、D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堂 师长教士地 不当屈。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
/
(海瑞)升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
5.海瑞在民间被称为“海青天”,根据【甲】【乙】两文,结合当今时代,请你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畏强权,廉洁奉公,秉公执法的官员。
【乙文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考中,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膝下跪。”(后来海瑞)升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
(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收缴到县库中,派人骑快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8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对“大丈夫”的认识)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反驳景春,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从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情感主旨】本文属于驳论文,孟子在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过程中建立起新的观点。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同“汝”,你
2.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使……惑乱,迷惑
②贫贱不能移 使……改变,动摇
③威武不能屈 使……屈服
3.一词多义。
(1)戒
①戒之曰 告诫
②必敬必戒 谨慎
(2)正
①以顺为正者 准则,标准
②立天下之正位 常法
(3)居
居天下之广居 住
住宅
4.重点实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 战争停息
(3)父命之 教导、训诲
(4)与民由之 遵从
5.重点虚词。
(1)一怒而诸侯惧 连词,表顺承,就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介词,把
(4)之
①丈夫之冠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父命之 代词,代指“男子”
③往之女家 动词,往,到
④与民由之 代词,代指志向
6.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甲】《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①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②,令老仆艺③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④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⑤橐⑥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释】①署:暂代或试充某种职务。②脱粟:吃糙米饭。③艺:种植。④曩:从前。⑤发:打开。⑥橐(tuó):口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富贵不能淫 使……惑乱,迷惑
(2)举乡试 选拔,任用
(3)属吏咸伏谒 都
(4)市肉二斤 买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
A.此之谓大丈夫
B.汝之不惠
C.倒悬之
D.无丝竹之乱耳
【解析】C.代词,代指驿吏;A、B、D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海瑞)升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
5.海瑞在民间被称为“海青天”,根据【甲】【乙】两文,结合当今时代,请你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示例: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畏强权,廉洁奉公,秉公执法的官员。
【乙文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考中,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到学宫,部属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膝下跪。”(后来海瑞)升任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糙米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向驿吏发怒,把驿吏倒挂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过去胡总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过的地方不要供应太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丰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儿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收缴到县库中,派人骑快马报告胡宗宪,胡宗宪没有因此治他的罪。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