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回归夯实基础】1_1课内文言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28 大道之行也(原卷版+答案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回归夯实基础】1_1课内文言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28 大道之行也(原卷版+答案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7 09:17:0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8 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则》)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ɡuān)、寡(ɡuǎ)、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女子出嫁要及时。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人们)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和作乱害人的事就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
3.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3)外户而不闭 名词用作动词,从外面把门带上
4.一词多义。
(1)独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副词,只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形容词,老而无子
(2)闭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闭塞
②故外户而不闭 用门闩插上
5.重点实词。
(1)大道之行也 施行
(2)选贤与能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3)讲信修睦 培养
(4)故人不独亲其亲 父母
(5)不独子其子 子女
(6)男有分 职分,职守
(7)货恶其弃于地也 厌恶
(8)盗窃乱贼而不作 兴起
6.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7.阅读理解。
简要阐述本文中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举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甲】《大道之行也》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字词 方法提示 解释
欲捐之 查字典(①舍弃、抛弃。②献出。③旧时一种赋税) ①(填序号)
谷年十有五 课内迁移(吾十有五) 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是负义也 成语推断(忘恩负义) 违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大道之行也   欲捐之
B.盗窃乱贼而不作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C.是以收之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D.乃载祖归养 乃不知有汉
【解析】A.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他;B.连词,表转折;C.和“是”连用,译为“因此”/动词,任用;D.介词,于是/副词,竟然。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的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
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对待年老者的问题,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同样是老人,【甲】文中的老人被赡养,【乙】文中的老人被遗弃,可见现实社会与大同社会仍有差距。这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要尽己所能孝敬长辈,善待老人。(言之有理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原谷祖父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的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原谷祖父接回来赡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8 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则》)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ɡuān)、寡(ɡuǎ)、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女子出嫁要及时。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人们)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和作乱害人的事就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 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
3.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3)外户而不闭 名词用作动词,从外面把门带上
4.一词多义。
(1)独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副词,只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形容词,老而无子
(2)闭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闭塞
②故外户而不闭 用门闩插上
5.重点实词。
(1)大道之行也 施行
(2)选贤与能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3)讲信修睦 培养
(4)故人不独亲其亲 父母
(5)不独子其子 子女
(6)男有分 职分,职守
(7)货恶其弃于地也 厌恶
(8)盗窃乱贼而不作 兴起
6.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7.阅读理解。
简要阐述本文中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举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甲】《大道之行也》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字词 方法提示 解释
欲捐之 查字典(①舍弃、抛弃。②献出。③旧时一种赋税) ①(填序号)
谷年十有五 课内迁移(吾十有五) 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是负义也 成语推断(忘恩负义) 违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大道之行也   欲捐之
B.盗窃乱贼而不作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C.是以收之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D.乃载祖归养 乃不知有汉
【解析】A.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他;B.连词,表转折;C.和“是”连用,译为“因此”/动词,任用;D.介词,于是/副词,竟然。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的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
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对待年老者的问题,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同样是老人,【甲】文中的老人被赡养,【乙】文中的老人被遗弃,可见现实社会与大同社会仍有差距。这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要尽己所能孝敬长辈,善待老人。(言之有理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原谷祖父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的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原谷祖父接回来赡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1.1课内文言文39篇梳理+课内外联读训练
28 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则》)


教材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ɡuān)、寡(ɡuǎ)、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女子出嫁要及时。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人们)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和作乱害人的事就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情感主旨】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宽而长的路
同“举”,推举
同“鳏”,老而无妻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________
今义:偷东西的人
女子出嫁
害人
3.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户而不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名词用作动词,从外面把门带上
4.一词多义。
(1)独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____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闭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________
②故外户而不闭 ______________
副词,只
形容词,老而无子
闭塞
用门闩插上
5.重点实词。
(1)大道之行也 ________
(2)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讲信修睦 ________
(4)故人不独亲其亲 ________
(5)不独子其子 ________
(6)男有分 ______________
(7)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
(8)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
施行
指品德高尚
指才干出众
培养
父母
子女
职分,职守
厌恶
兴起
6.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7.阅读理解。
简要阐述本文中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举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甲】《大道之行也》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字词 方法提示 解释
欲捐之 查字典(①舍弃、抛弃。 ②献出。③旧时一种赋税) ____(填序号)
谷年十有五 课内迁移(吾十有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负义也 成语推断(忘恩负义) ______

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违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欲捐之
B.盗窃乱贼而不作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C.是以收之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D.乃载祖归养 乃不知有汉
【解析】A.结构助词,的/指示代词,他;B.连词,表转折;C.和“是”连用,译为“因此”/动词,任用;D.介词,于是/副词,竟然。
B
3.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父不从 作舆 捐祖于野。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
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的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
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对待年老者的问题,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同样是老人,【甲】文中的老人被赡养,【乙】文中的老人被遗弃,可见现实社会与大同社会仍有差距。这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要尽己所能孝敬长辈,善待老人。(言之有理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原谷有一个祖父,年纪大了,原谷的父母厌恶他,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规劝父亲说:“祖父生儿育女,一辈子勤劳节俭,你们怎么能因为他年老就抛弃他呢?这是违背道义的。”父亲不听从(他的劝告),做了辆手推的小车,把原谷祖父抛弃在野外。原谷跟随在(父亲)后面,把小推车收了回来。父亲问:
“你为什么收回这不吉利的器具?”原谷说:“等将来你们老了,我就不必要再做这样的器具,因此现在先收起来。”父亲感到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把原谷祖父接回来赡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