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妈妈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树妈妈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6 21: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树妈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八分休止符。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的击打八分休止符的节奏。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了解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
2学情分析
本校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小节、连线、反复记号等,并能够用打击乐器(铃鼓、沙锤)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八分休止符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并击打八分休止符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练习】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咬字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声音状态)
活动2【导入】深情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老师看到语文书上有一篇很美的文章《春天在哪里》,你们能朗诵给老师听吗?(生背诵)
2、师:同学们朗诵的真好听,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春天究竟在哪里呢?(生:……)
3、师:春天里百花齐放,大树也长出叶子了,小鸟也回来了,(课件出示图片),小鸟见到了它的大树妈妈可高兴了。21·cn·jy·com
活动3【讲授】新课教学
1、初听《大树妈妈》,学生标小节,找知识点(连线、附点)
(设计意图:我校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养成习惯,听到新歌首先标小节,找知识点,为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1·世纪*教育网
2、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所有的知识点里,有一个新朋友呢?
生:有,0。
师:同学们,这个新朋友在数学里我们管它叫0,但是在音乐中,我们把它叫八分休止符,碰见八分休止符就要停顿。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八分音符上,强调见到休止符必须停顿。)
3、师生趣味读词,教师用铃鼓敲节奏提问,走到哪个小组,就请哪个组的学生轻声按节奏回答。
师:什么 妈︱妈 — ︱个0 儿︱高—︱
生:大树 妈︱妈 — ︱个0 儿︱高—︱
师:托 着 那 ︱什 么0 ︱唱 歌︱谣—︱
生:托 着 那 ︱摇 篮0 ︱唱 歌︱谣—︱
师:怎0 样︱摇 —︱怎0 样︱摇 —︱
生:摇0 呀︱摇 —︱摇0 呀︱摇—︱
师:摇篮 里的 ︱ 谁0 呀0 ︱ 睡 着 ︱了 —‖
生:摇篮 里的 ︱ 小0 鸟0 ︱ 睡 着 ︱了 —‖
(设计意图:读词时,除了感受到八分休止符的停顿,也对学生的声音提出要求,要读出大树妈妈对小鸟宝宝的疼爱,让学生对歌词有个初步的了解。)www.21-cn-jy.com
4、复听歌曲《大树妈妈》,在有八分休止符的地方拍掌。
(设计意图:巩固掌握八分休止符。)
5、再听歌曲:
(1)大树怎么变成了小鸟的妈妈?
(大树像妈妈一样,精心地照顾着小鸟宝宝,为他们要摇篮、唱
摇篮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
(2)歌词中用了我们在语文中学过的什么手法?(拟人)
(3)你能将歌词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词语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与语文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6、用wu轻声的哼唱歌曲,八分休止符处拍掌。
(设计意图:熟悉旋律。)
7、学唱歌词。学生轻声地随音乐唱歌词,自己说出有哪些地方唱得不够好?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1·c·n·j·y
(设计意图:学生在熟悉了节奏和歌词的前提下自学歌词,不要养成依赖老师一句句教的习惯,让学生自己指出有哪些地方较难,教师再针对难点教唱,效果更好。)
活动4【练习】歌曲处理
1、教师用两种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学生对比聆听后谈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归纳并板书:中速、轻柔地
2、再次聆听教师用轻柔地声音演唱,学生说说歌曲表达了大树妈妈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大树妈妈轻轻地摇摇篮,生怕把小鸟宝宝吵醒了)
3、全班学生有感情的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
4、刮风了、下雨了,大树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大树妈妈担心,怕把小鸟淋湿了)那应该用怎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演唱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小鸟淋雨了没有?(没有)原来大树妈妈有一把大大的雨伞,她的雨伞渐渐的撑开了。怎样唱才能表现雨伞越撑越大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渐强的力度)
6、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看图片,小组讨论破坏环境的后果。
2、我为大树做了什么?(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6【作业】课外作业
大树妈妈对小鸟那么好,小鸟有什么话想对大树妈妈说呢?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想想,帮助小鸟写封信给大树妈妈好吗?21cnjy.com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在教授这节课时我认为读词在歌曲教唱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当我们反复咀嚼并高声朗诵一首歌词的时候,语言自然腔调就会有规律的极为丰富的显现出来。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只有让他们读好歌词才能唱好歌曲。这也是我一直从事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得来的结论。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读词中要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新鲜感才能不断的吸引他们。同时又能够在读词中让学生轻松的掌握一些乐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