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人教版四下-4.1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人教版四下-4.1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27 10:3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4.1 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32.例1
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的教学是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小数的初步认识”,知道十进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知识,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以及计数单位的作用,积累了学习“数”的一些经验,数感能力逐步提高。
核心素养 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以正方体为模型,借助直观演示,感受小数计数单位的抽象含义,发展数感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3.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算理。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填一填。 (2)测量数学书的长度和书桌的高度,记录数据并汇报。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回顾一位小数,理解其意义。 (1)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在米尺上你能找出一位小数吗 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米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整分米数、分数、小数进行板书。 (2)师:观察黑板上每组数中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3)师:这些一位小数中最小的是哪一个呢 其他一位小数又和它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上面的数中1dm表示的长度最小,可以推出0.1是最小的,而其他小数,比如0.3里有3个0.1,0.7里面有7个0.1。 (4)师:看来一位小数都是几个0.1、几个0.1地在计数,由此可以说明,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2.探究两位小数的意义。 (1)师:刚才利用米尺认识了一位小数,继续观察米尺,看1cm用米作单位还可以怎么表示 其他厘米数呢 (2)先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再试着独自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的认知去类推两位小数,即使是错误的描述也要展示,在交流辨析中理解整厘米数、百分之几的分数与两位小数之间的关系。 (4)师:观察黑板上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集中交流。 预设1:我们知道1m=100cm,那么1cm=m=0.01m。 预设2:我发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预设3:可以说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教师板书:厘米 m 0.01m) (5)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位小数就表示百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中最小的是0.01,两位小数都是几个0.01、几个0.01地在计数,所以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01。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感知过一位小数的意义,以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教师引导概括得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为后面研究两位小数打好基础。
三、 课堂演练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九”第1题。 3.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九”第4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四、 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根据教科书顺序看,有小数的产生、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这么多内容中,小数的产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中体会,没有过多地花费时间。对于主要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教师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展开教学,认识几位小数就学习相应的计数单位。这样安排教学,结构清晰,详略分明,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