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2021山东泰安宁阳一中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考)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是“尊君”和“平民”。“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平民”的是( )www.21-cn-jy.com
A.“相地而衰征” B.“燔诗书”
C.统一度量衡 D.按军功授爵
2.(2022北京东城月考)土地私有化的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增长,奖励军功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推行县制不仅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更有利于减少贵族对财政的截留。材料探讨的是,商鞅变法( )
A.使统一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B.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C.满足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
D.使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2022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 )
A.改鲜卑姓为汉姓
B.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C.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4.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采取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孝文帝的改革(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5.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www-2-1-cnjy-com
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6.(2022安徽滁州定远月考)梁启超盛赞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梁启超( )
A.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
B.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些措施不当
C.指出了王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
D.认为王安石变法成效显著
7.张居正曾言:“盖天下之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他旨在强调( )
A.重视人才选拔 B.加强官吏考核
C.完善监察体系 D.健全法制建设
8.明初,赋税主要是征收实物,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棉布可以代输,棉花种植较为普遍。1581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无论田赋还是力役一律折银缴纳,棉花大量涌入市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这说明明朝时期( )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赋税政策变革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减轻了农民负担
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题组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9.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国是”诏书,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侧重于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在谈到戊戌变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戴逸强调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2-1-c-n-j-y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11.(2022湖北黄石月考)有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
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
12.(2021江苏淮安六校期中联考)1 ( http: / / www.21cnjy.com )902年至武昌起义爆发,内地18省共发生民变事件1 200多起,其中超过41%涉及农民暴动、饥民和灾民骚乱等,超过30%涉及抗捐税的罢市或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行为。由此可见 ( )21·cn·jy·com
A.反对帝国主义成为国人共识
B.清末新政无法挽救统治危机
C.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民众反清
D.清朝重农抑商政策愈加强化
13.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漫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着“奉旨不缠足”。此画旨在说明 (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B.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
C.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
题组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4.《论十大关系》在毛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逝世前一直未公开发表。1975年,邓小平强调这篇报告“太重要了”。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
A.为改革开放进行思想动员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纠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
15.(2021辽宁名校联考) 党的十八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进一步增强竞争、管制垄断、放开价格。据此可知此时中共中央( )【出处:21教育名师】
A.谋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放弃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通典·食货》载:“秦孝公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材料表明商鞅“诱三晋之人”的直接目的是( )2·1·c·n·j·y
A.完成统一目标 B.增强军事实力
C.鼓励商业活动 D.发展农业生产
2.(2022上海浦东阶段测试)下表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传》
A.《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3.(2022浙江温州月考)梁启超在戊戌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后于《新民丛报》等发表自己的政论,抨击清政府失政,将变法失败归罪于慈禧等后党,言辞激烈,虽与孙中山等革命派交好,但对“震撼中国之革命主义而言之犹有余栗也”。这本质上体现了( )21cnjy.com
A.共和思潮尚未深入人心
B.中国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对中国未来仍十分迷茫
D.没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
题组二 综合题组
4.(2022山东济南德润高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是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大多也没有成功。【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D 2.B 3.B 4.A 5.B 6.A 7.B 8.B
9.C 10.C 11.C 12.B 13.A 14.D 15.B
1.D 按军功授爵为普通民众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途径,体现了“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故选D项。21教育网
2.B 结合所学可知,通过土地私有、奖励军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推行县制等措施,秦国发展了小农经济,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军事、政治和财政的控制,体现出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
3.B 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规定,三十岁以下的朝中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止用鲜卑语,如故意不使用汉语,将给予降职或罢黜处分,故B项正确。21*cnjy*com
4.A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故选A项。
5.B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表明王安石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B项正确。【来源:21cnj*y.co*m】
6.A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梁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超将王安石的诸多改革措施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体现了其对王安石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的赞赏,A项正确。
7.B 材料“上无综核之明”“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强调的是张居正主张加强对官员的考核,B项正确。
8.B 根据材料可知,明初,赋税主要是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实物,由于棉布可以代输,棉花的种植较为普遍,后来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促使大量棉花涌入市场,促进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
知识拓展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赋税及徭役制度。其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9.C 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说明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的阻力,C项正确。
10.C 根据材料“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可知,戴逸强调了戊戌变法在思想启蒙方面的意义,C项正确。
11.C 据材料可知,“从中国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身去考察”指的是从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不具备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A、B两项都是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排除;袁世凯告密不属于社会本身的因素,排除D项。
12.B 材料反映了1902—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1年内地民变事件频发,多为农民暴动、商人罢市和工人罢工;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清末新政推行之时,其效果微弱,社会问题依旧严重,这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并没有因为新政而得到挽救,故选B。
13.A 依据材料“1910年”“奉旨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缠足”可以得出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A项正确;“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与“奉旨不缠足”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10年,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结束,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反映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排除D项。
14.D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讲话中,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所以,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故D项正确。
15.B 根据“要使市场在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进一步增强竞争、管制垄断、放开价格”可得出,中共中央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是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表现,因此B项正确。
能力提升练
1.D 2.D 3.B
1.D 从材料“鞅以三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出”“(使其)务本于内”可知秦国地广人稀,商鞅通过“诱三晋之人”耕秦地,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故选D项。
2.D 根据“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出司马光反对变法,这是他从自身所处的利益集团出发进行的评价;而南宋罗大经认为王安石变法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这与当时南宋的偏安有关;梁启超的评价主要是为其进行变法而服务。因此三人的评价都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D项正确。
3.B 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虽然与孙中山等革命派交好,但是却不认可革命的做法,这本质上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局限性,B项正确。
4.答案 论题:改革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阐述: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论题: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然后结合所学展开阐述,如戊戌变法的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影响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