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版权所有:21教育】
1.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盆地西北边缘丝绸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等。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中原的交往源远流长
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2.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 ( http: / / www.21cnjy.com )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汉文“五铢”,背面铸龟兹文,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21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
3.唐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羁縻府州如下表所示,其在政治上隶属中央政府,拥有独立武装和税收,对中央政府缴纳贡赋。由此可知,唐代( )【出处:21教育名师】
所辖羁縻府州 羁縻府州主要隶属机构 所辖主要少数民族 地理区域
关内道 119 安北、单于两大都护府 东突厥、铁勒、回纥、党项、吐谷浑 北疆
河北道 60 安东大都护府 西突厥、契丹、高丽、靺鞨 东北
陇右道 249 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 突厥、党项、吐谷浑、西域各族 西北
剑南道 261 羌、南诏等 西南
岭南道 92 安南大都护府 蛮、俚、獠等 南疆
A.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新突破
C.民族交融导致边疆拓展
D.中央集权逐步削弱
4.出身氐族的前秦皇帝苻坚宣称:“朕方混六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明成祖也称:“华夷本一家,朕奉天命为天子,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皆朕赤子,岂有彼此。”二人思想的共同出发点是( )
A.宣扬君权神授 B.加强中央集权
C.规范等级秩序 D.维护政权稳定
5.郑和下西洋时,在爪哇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被麻喏八歇国西王误杀170人。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并愿意赔偿六万两黄金。郑和将实情禀明皇帝之后,放弃了赔偿,这就是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的“麻喏八歇国六万两黄金”的故事。这反映了明朝( )21cnjy.com
A.实行厚往薄来的贡赐贸易
B.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C.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
D.体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
6.《大清一统志》是清朝官修地理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从康熙到道光,先后三次纂修。续编《大清一统志》时,政府测绘和制作了青海、西藏、新疆地区的地图,编写《西域图志》等图书,并动员各省官员收集、整理、上交有关资料。这主要反映了清代( )21·cn·jy·com
A.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
B.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C.测绘制作地图水平特别高
D.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局面
7.下表是清朝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概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设粤、闽、浙、江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在定海创设对外商务和海关事务的“红毛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
1793年、1816年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遭到清政府拒绝
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清朝前中期对外开放受到严格的限制
C.乾隆帝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依据民族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民族意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对各民族的历史来源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鉴别。据此可推知,当时的民族识别工作(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完善了基层民主政权建设
D.促进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成立
9.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两国(中国、印度)相处的五项基本原则,可以说是国家之间相处的五条戒律。我们把它作为国家关系准则确定下来,就是对美国人搞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最好的答复。”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c·n·j·y
A.终结了“一边倒”外交
B.有利于应对美国的威胁
C.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与老挝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署了边界条约,与越南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些条约(协定)的签署说明我国(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始终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友好关系
C.解决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
D.注重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1.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库尔勒只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边陲小镇,经济十分落后。1979年库尔勒进行了改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念,库尔勒加快了国际物流园的建设,成为新疆第二大城市。库尔勒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A.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B.边陲城镇的区位优势
C.国家发展战略的引领
D.中外经贸繁荣的刺激
12.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特别致辞中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 )
A.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3.路德用充满活力的德意志方言翻译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圣经》全文。在那之前,德意志各地语言迥异,彼此之间难以交流,但随着路德所译《圣经》的流行,它所用的德语不久就成为整个德意志民族标准语言。这反映了宗教改革( )www-2-1-cnjy-com
A.推进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获得了德意志世俗王公的支持
C.导致德意志民族意识产生
D.加强了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
14.1815年,反法联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召开维也纳会议,确立了重划拿破仑战败后欧洲的政治地图的相关原则,其中的势力均衡原则就是“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以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该做法( )21*cnjy*com
A.凸显了大国的霸权主义行为
B.打上了绥靖妥协政策的烙印
C.刺激了法国民族意识的高涨
D.有利于欧洲政局的稳定和平
15.2017年7月,联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大会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条约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让核武器“完全非法化”。2018年10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条约。这反映出( )
A.联合国内部矛盾尖锐需要民主化改革
B.大国主导不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多极化趋势下大国逃避全球治理责任
D.不同利益群体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5分)
16.(20分)汉唐时期,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1 汉代灰陶骆驼(出土于西安南郊沙坡汉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图2 唐代彩绘骆驼(出土于西安某村庄将军墓)
材料二 在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在其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塑造上没有变化多样的姿态,也与真实情况差距很大,蹄子与马蹄无异,且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到了唐代,以骆驼为题材的塑像、绘画剧增,且大量出现在不是骆驼产地的中原地区。在骆驼形象的塑造上,很多陶塑抓住了骆驼习性中精彩的瞬间,充满动感,极为传神;很多则不再是简单的形象再现,它们或大步行走,或引颈长啸,像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渗透着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和向往。这一时期骆驼载货的造型更为流行,驮载货物的品类也更多,并且胡人牵骆驼的搭配造型在骆驼陶俑创作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1)辨析两则材料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10分)
(2)提取材料信息,对汉唐文物中骆驼形象的变化加以阐释。(10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一是“修其政不易其俗,齐其教不易其宜”,即“因俗而治”的政策;二是“变其俗,革其礼”的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治理政策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虽然两种治理政策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至于王朝统治者采用何种治理方式,不仅关系到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与政权的长治久安休戚相关。两种治理模式均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封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朝边疆政策的史实,以“模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20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来源:21cnj*y.co*m】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地讲,国际法的起源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追溯到16、17世纪。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端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层空间法、环境保护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精神,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丰富和发展。港澳特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本不应具备国际法上的缔约主体资格,但为确保港澳特区的繁荣发展,《基本法》作出特殊安排,赋予特区一定的缔约权,使“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更是对当代国际法的践行与发展。面对中国与周边有关国家(主要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领土争议的现状,中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在《巴黎协定》谈判过程中,中国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促使各国通过“国家自主贡献”气候行动目标,即所谓“自下而上”模式。随着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大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更为突出,2018年3月,我国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外交理念写入宪法,将影响未来世界国际法的实践。
——摘编自贾桂德《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并指出二战后国际法的主要变化。(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法发展的认识。(5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与解析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1.D 2.C 3.B 4.D 5.C 6.D
7.B 8.A 9.B 10.D 11.C 12.C
13.D 14.D 15.D
一、选择题
1.D 材料显示在新疆地区发现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屯田及官署遗址群,结合所学可知,屯田是汉朝加强边疆管理的重要举措,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中屯田、官署遗址群等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政府已经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故D项正确。2-1-c-n-j-y
2.C 据材料可知,龟兹国的钱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汉代的钱币相似,体现了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故C项正确;龟兹国不是吐蕃,故A项错误;龟兹国不属于外国,B项说法错误;材料无法反映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故D项错误。21*cnjy*com
3.B 羁縻府州是唐代在边疆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的一种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并允许其职位世袭。据“其在政治上隶属中央政府,拥有独立武装和税收,对中央政府缴纳贡赋”可知,唐代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边疆治理呈现新突破,故B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的,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交融对边疆拓展的影响,排除C;结合所学可知,羁縻府州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D。
4.D 明成祖的言论带有君权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授的色彩,而苻坚的言论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问题,故B项错误;依据“视夷狄为赤子”“华夷本一家”“皆朕赤子”可知,二人主张民族平等,而不是“规范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依据“混六合为一家”“华夷本一家”并结合所学可知,二人都主张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政权稳定,故D项正确。
5.C 材料体现的是郑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队与爪哇岛上的一个国家发生矛盾,造成人员伤亡,最后放弃赔偿,并未追究责任,体现了明朝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贡赐贸易的内容,排除A项;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www.21-cn-jy.com
6.D 材料中的这些举措有利于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反映了清代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局面,故D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边患,排除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测绘制作地图水平特别高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
7.B 依据材料“设……四海关”“红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馆”“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清政府拒绝”可知,清朝前中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故A项错误。乾隆年间规定西洋“番商”在广州通商,并没有阻断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清政府拒绝了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的通商请求,但这并没有引发战争,故D项错误。
8.A 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对各民族的历史来源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鉴别,这有利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贯彻,以及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从而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故A项正确;1947年,我国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故排除D项。
9.B 依据材料“我们把它作为国家关系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确定下来,就是对美国人搞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最好的答复”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印两国来说,有利于应对美国的威胁,故B项正确。
10.D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9 (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与老挝、越南、印度等邻国签署了维护边界和平的条约,目的是加强睦邻友好,为本国经济建设赢得安定和平的环境,故D项正确。
11.C 从“1979年库尔勒进行了改革”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理念的提出,这反映出国家发展战略的引领推动了库尔勒的发展,C项正确。
12.C 据材料“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可知,习近平主席强调了国际社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重要性,人类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C项正确。
13.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16世纪德意志兴起宗教改革,而1871年德意志才实现国家的统一,故排除A项;B、C两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14.D 从“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以如拿破仑般主宰欧洲”可知,材料中的做法是为防止战争的发生,是为了维护欧洲政局的稳定和平,故选D。
15.D 根据材料中“核武器”“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非法化”“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条约”及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地区冲突不断,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本着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反对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材料一中的文物是实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料(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对于研究丝绸之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材料二是文献史料,是现代学者对汉唐时期骆驼形象的描述,对研究丝绸之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时须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10分)
(2)变化:由少到多;由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失真到生动细腻、富于变化;逐渐成为中外丝路贸易的象征。(4分)变化的原因:制陶技术、中外交流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精神风貌等。(4分)对变化的认识:反映了丝绸之路逐渐开拓与日益兴盛;反映了中外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加强;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人们观念认识的更新。(2分)
17.答案 示例 模式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中央集权,同时正视民族差异并且为了缓和民族矛盾,都采取了灵活的治边模式。大多数时期都把“因俗而治”和边疆内地一体化互为参用。例如:清朝在西藏地区尊重当地的民族传统,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以“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这一举措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清政府在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逐渐与内地实行一体化管理。这一治边模式,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6分)
总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治边模式不仅加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也对维护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统一发挥了独特而重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4分)
解析 可就一种模式或者两种模式进行论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举例可以选择某一具体朝代,也可总体例证。表述时可结合背景、史实、影响,但有所侧重。注意步骤,最后下结论。
18.答案 (1)背景:欧洲各国资本主义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程度的发展,使国家间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矛盾激化;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的严重危害;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日益增强。(6分)
主要变化:国际法主体增加;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提高。(4分)
(2)主要贡献:丰富了国际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涵;发展了国际法的具体制度;为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新思路;完善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规则;为新时代国际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3分)
认识:国际法应根据世界政治和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化与时俱进;国际法的完善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成为国际法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