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8 17:0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隋朝兴亡
1.(2021江苏苏州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熟一中月考)隋文帝下令在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集中在这些仓里。当时著名的官仓主要有广通仓、常平仓等,每仓各有数百个地窖。隋代官仓的设置(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突破
B.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
C.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2.(2022湖北联考协作体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关于大运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cn·jy·com
A.大运河是隋文帝时期修筑完成的
B.大运河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隋朝统一
D.大运河的修建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
3.(2022安徽安庆一中期中)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是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www.21-cn-jy.com
A.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
B.统治集团的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和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及苛政黩武
题组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4.(2022福建福清期中)《贞观政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2·1·c·n·j·y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5.(2021广东顺德期中)尽管在唐太宗即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初,国内“霜旱为灾,米谷踊贵……州县骚然”,但是“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未把天灾人祸归怨于最高政权。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唐太宗(  )【版权所有:21教育】
A.履行救灾富民责任
B.通过“和亲”解除边患危机
C.践行民本治国理念
D.坚持宽简法务、慎用刑法
6.武则天立“无字碑”且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者居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她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
D.她重文轻武,强化了中央集权
7.(2021安徽六安新安中学期中)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8.(2022广东茂名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唐太宗对于降服或内附的少数民族,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理念,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和平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据此分析,羁縻府州政策的推行(  )
A.使寒门子弟可以加入到统治阶级队伍中来
B.为“贞观之治”赢得了一个和谐的政治环境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扩大了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
9.(2021湖南师大附中期末)唐人陈陶在《陇西行》中称赞文成公主:“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
A.密切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治理
C.增进了汉藏的贸易往来
D.开创了古代中国和亲政策
10.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唐高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妹;唐太宗的母亲窦氏、皇后长孙氏,唐睿宗的皇后窦氏,都是鲜卑人后裔。这说明(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唐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鲜卑族是唐朝的统治民族
C.唐朝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加强
D.唐朝对鲜卑族实行和亲政策
题组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1.(2022湖南长沙长郡中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中)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言及唐朝后期形势时说:“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下列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www-2-1-cnjy-com
A.藩镇割据
B.朋党之争
C.宦官专权
D.外族袭扰
12.“限于当时的国力,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21*cnjy*com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唐朝灭亡
D.北宋建立
13.(2022福建龙岩一中期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
A.使唐朝由盛转衰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D.使五代十国的局面出现
14.(2022山东肥城期中)下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存亡时期 开国国君 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隋朝兴亡
1.(2022山东潍坊期中)有学者认为,隋炀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开凿大运河,主要原因是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个人享乐是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大运河还是会由别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依据是(  )21教育网
A.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
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
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
D.西南地区经济的没落
题组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2.(2022福建南平中学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621年,李世民创办了文学馆,搜罗贤才。馆中既有以诗赋文章名世的虞世南、褚亮、许敬宗等,又有以经史学问著称的孔颖达、陆德明、姚思廉等,还包括了极富政治军事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杜淹等人。李世民此举(  )
A.抑制了前代门阀势力的扩张
B.奠定了贞观治世的人才基础
C.开启了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
D.实现了唐代政权的和平转移
3.(2022湖北麻城期中)下面为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此表可知唐朝(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靺鞨族粟末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题组三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4.杜佑在《通典》中写道:“禄山称兵内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据此,杜佑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边疆军事力量强大
B.统治阶层更迭频繁
C.中央官吏管理疏漏
D.地方管理体系不当
5.(2022重庆八中期中)在安史之乱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黄巢起义前,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极个别藩镇即使割据,也“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起义爆发后,唐朝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据材料可知藩镇割据(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始终伴随唐王朝演进过程
B.严重削弱唐王朝统治力量
C.直接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
D.完全无视唐中央政府权威
6.(2022黑龙江省实验中学期中)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五代十国,皆节镇之流裔而并合者也。”其依据应是(  )21·世纪*教育网
A.五代政权除后唐外多定都于开封
B.唐后期藩镇割据纷争愈演愈烈
C.唐末黄巢起义威胁统治者的利益
D.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过于频繁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B 3.D 4.A 5.C 6.B 7.C
8.B 9.A 10.C 11.A 12.B 13.B 14.C
1.B 据材料可知,隋文帝在黄河沿岸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枢纽要地设置官仓,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便于将粮食运输到都城,这有利于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隋代官仓的设置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更体现不出“新突破”,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隋代黄河沿岸交通枢纽要地官仓的设置,不能体现南北方的经济交流,也体现不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排除C、D两项。2-1-c-n-j-y
2.B 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在沟通南北经济、带动运河沿岸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B项正确。
3.D 秦二世与隋炀帝都实行暴政,导致秦朝和隋朝都二世而亡,暴政往往表现为横征暴敛及苛政黩武,D项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4.A 材料“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体现的是重视民生和轻徭薄赋,A项正确。
5.C 根据材料可知,百姓“未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人祸归怨于最高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践行民本思想,轻徭薄赋,故选C项;A、D两项均是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故排除;通过“和亲”解除边患危机并不是百姓“未把天灾人祸归怨于最高政权”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
6.B 武则天统治时期,重视农业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注重选拔贤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因此后世评价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7.C 据材料可知,唐玄宗具有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魄力,结合所学可知,他在位前期,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唐朝迎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C项。
8.B 唐太宗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和平民族政策,为“贞观之治”提供了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B项正确。
9.A 根据材料“一半胡风似汉家”可知,陈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称赞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故选A项;材料重在强调唐蕃和亲的影响,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唐蕃和亲后双方的贸易往来,排除C项;古代中国的和亲政策由来已久,排除D项。
10.C 从唐朝皇室有“胡人”血统可知,在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加强,故C项正确;唐朝皇室有“胡人”血统,并不能说明唐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故A项错误;唐朝是汉族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皇室中有鲜卑人的后裔,不能说明唐朝对鲜卑族实行和亲,故D项错误。
11.A 唐朝后期,政治上出现军政长官控制地方数州,兵帅夺权的局面,体现了藩镇割据的特点,A项正确。
12.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度使拥有独立的财政大权,独立性很强,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强,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故B项正确。
13.B 据所学可知,黄巢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的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排除A项;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C项;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局面,排除D项。
14.C 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五代开国君主原来的身份基本都是地方节度使,由此可说明五代时期政权实际上是地方藩镇割据的延续,C项正确。21cnjy.com
知识拓展 五代十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1)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2)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必然趋势。
能力提升练
1.C 2.B 3.C 4.D 5.B 6.B
1.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随着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上升,国家需要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因此该学者认为巩固政治军事统治才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开凿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巩固统治,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与开凿大运河的关系不大,排除A项;隋炀帝时期,国家是统一的,并非分裂对峙,排除B项;从地理位置来看,开凿大运河和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无关,排除D项。
2.B 题干所述为李世民在做皇帝之前就注重搜罗人才,许多有才能的人都成为他的得力干将,这也为后来贞观之治奠定了人才基础,B项正确。21*cnjy*com
3.C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等方式,体现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C项正确;A项结论无法由表格得出,排除;表格中只有对东突厥采取了战争的形式,故B、D两项说法错误。【来源:21cnj*y.co*m】
4.D 据材料“禄山称兵内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可知,安禄山在地方拥兵自重,发动叛乱,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边疆军事力量,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阶层内部的调整问题,故排除B项;“地逼则势疑”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不是“中央官吏管理”,故排除C项。
5.B 根据材料“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亡”并结合所学可知,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B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在安史之乱期间出现的,排除A项。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6.B 材料认为五代十国政权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藩镇或藩镇联合割据称雄,揭示了五代十国的本质特征,B项正确。材料不是阐述五代十国政权定都或政权更迭频繁问题,A、D两项错误;黄巢起义在唐末已被镇压,C项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