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
八
单
元
1.平均数
1.口算。
30
(38+52)÷3=
(76-20)÷7=
8
10
(29+31)÷6=
(84-21)÷9=
7
四(1)班学生参加“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全班共40个人,一共节省240个塑料袋,平均每名同学节省多少个塑料袋?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40 ÷ 40=6(个)
答:平均每名同学节省6个塑料袋。
环保小队4人收集的空水瓶如下图,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14个
12个
11个
15个
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有多有少,怎样才能使每人收集的同样多?
14个
13个
小红比小兰多2个,可以给小兰1个。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13个
13个
13个
小明比小亮多4个,可以给小亮2个。
变得一样的数据就是这组的平均数。
方法一:移多补少法
12个
11个
15个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环保小队4人收集的空水瓶如下图,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
像这样,从较大的数据中移出一些,补给较小的数据,使每个数据变得一样多,就是“移多补少法”。
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
方法一:移多补少法
用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比较形象直观,但当数据较多、较大时,比较麻烦。
环保小队4人收集的空水瓶如下图,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
小红
小兰
小亮
小明
姓名
数量 / 个
0
2
1
6
3
4
5
7
8
11
10
9
12
13
14
15
14个
11个
15个
12个
统计图中只给出了每个人收集的数量,所以要先把4个人收集的矿泉书瓶合起来,再除以人数。
(14+12+11+15)÷4
=52÷4
=13(个)
总数
总份数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方法二:公式法
环保小队4人收集的空水瓶如下图,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哪个队的成绩好?
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就行了。
这样比较不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一样啊!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哪个队的成绩好?
可以用每队的平均成绩比较,这样公平。
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
男生:
(19+15+16+20+15)÷5
=85÷5
=17(个)
女生:
(18+20+19+19)÷4
=76÷4
=19(个)
19>17
女生队成绩好
1.下面是5名学生捐书的情况。
【教材第88页“做一做”第1题。】
(8+6+9+8+14)÷5
=9(本)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45÷5
姓名
本数
杨亮
8
王 波
6
刘飞
9
张 丽
8
唐小东
14
2.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如下表。
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
【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平均身高:
(139+140+135+138+139+137)÷6
=138(cm)
平均体重:
(34+38+35+34+36+33)÷6
=35(kg)
答:平均身高是138 cm,平均体重是35 kg。
=828÷6
=210÷6
2.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如下表。
3.下面是小明周一~周五上学所花的时间情况。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时间/分 15 17 14 16 18
小明平均每天上学要花多少时间?
(15+17+14+16+18)÷5
=80÷5
=16(分)
答:她平均每天上学要花16分钟。
【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动脑筋:
一个池塘的水平均深度是120cm,小明身高135cm,他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答:可能会有危险。
因为120cm是池塘里水的平均深度,有的地方可能比120cm浅,有的地方可能比120cm深, 如果到了比135cm深的地方就有危险了。
点击输入标题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今天我学会了……
课堂总结
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不能比较出结果时,可以用两组量的平均数来比较。
学习态度
学习自信
学习合作
素养评价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节内容。
课后作业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