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活动,也是最为光荣的一项社会活动。对任何人来说,劳动都是安身立命之本,是身心健康之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热爱劳动和尊敬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自身,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在古猿的进化中,主要是劳动逐渐创造了人。同时,劳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它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劳动,人们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以一定的方式交换其劳动,才能进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上,还要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结成政治、思想等其他社会关系,并由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人类社会。
人类的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生理活动,劳动活动、闲暇与社会活动。生理活动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活动,如吃饭、睡觉等,同时也是人类从事劳动活动的生理基础;劳动活动是人类为获得生存、享受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活动;闲暇与社会活动是人们不以追求收入为目的,而以享受自我、完善自我或服务社会为目的从事的活动。劳动活动同闲暇活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取得经济收益为目的。劳动活动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从事闲暇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因此,无论是人类自身的产生,还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这一人类特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
关于财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人称之为物质财富,有人称之为自然财富,有人称之为人为财富。经济学上的财富范畴不同于日常用语中广义的财富的范畴,经济学上的财富是特定意义上的社会财富,或者说是财富的社会形式,它是任何一个社会经济运动的中心,是在任何经济时代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明确地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的是马克思。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社会财富的来源问题。马克思辩证地将社会财富理解为一个统一体的二重性物。既然财富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劳动产品,那么它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一种生产关系的物化形式。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但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方面来说,财富来源于不同生产领域的各种特殊形态的具体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价值方面来说,财富则来源于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财富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财富本质上是经济运动的成果,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其实我们生来就是一群劳动者,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七彩世界,是劳动让田野处处瓜果飘香。
李大钊先生指出,劳动是幸福快乐的源头,是拯救一切痛苦的良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摘编自杜德省《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解读》)
材料二: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并以其伟大发现为基础,全面论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可以这样说,是马克思最终完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有哪些新贡献呢
第一,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虽然资产阶级古典学派已经认识到商品的二重性,但谁也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弄不清究竟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所以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马克思说:“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是二重物——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对问题的批判性理解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此。”劳动二重性的理论,解决了一直困惑古典学派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具体劳动,而是抽象劳动才形成价值;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新的价值,并且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具体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会引起单位商品价值的降低,反之则相反;等等
第二,马克思以劳动一重性的原理为依据,科学地阐明了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价值作为抽象劳动的凝结,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商品的价值量怎样计量呢?要根据价值的实体--劳动量来计量,而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时间。由于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不同的劳动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时间会相差很大,计量价值的劳动时间,就不能是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摘编自苏星《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是身心健康之源,是最为光荣的一项社会活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需要劳动。
B.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恩格斯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核心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C.劳动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还是社会的活动,人们不从事生产活动,还从事其他社会活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劳动。
D.当今世界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种创造的力量,因此社会的发展最终要靠知识、人才、创造的力量来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劳动活动以取得经济收益为目的,闲暇与社会活动以享受自我、完善自我或服务社会为目的。
B.经济学上财富的范畴比日常用语中财富的范畴宽泛得多,其含义也更丰富,获得经济学上的财富是在任何经济时代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
C.马克思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他解决了社会财富的来源问题,认为社会财富本质上是经济运动的成果,是人类劳动的产品。
D.资产阶级古典学派虽然认识到商品的二重性,但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不明白什么劳动创造价值,而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闲暇与社会活动”的一项是( )
A.某著名演员春节期间在海南三亚冲浪。
B.某唱歌爱好者为唱好《牧羊曲》,勤学苦练。
C.为了鼓励大家抗击洪灾,某歌手组织义演。
D.员工赵某利用空闲时间摆摊,缓解经济压力。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方法来阐释观点 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马克思关于“劳动”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零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Spaziergang(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吧,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权丫的杂木柄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 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 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地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感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去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北国的冬天,人们围炉煮茗,蛰居家中,日子惬意又热闹,写出了北国冬天特有的温情及其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B.文章选取鸟雀吱叫、水气弥漫、翁孩曝背等场景,描写出江南冬日里的温润清新,蕴含着无案限的生机,今人神往。
C.文章描写了江南冬天常见的自然景物,如“芦花”“红叶”“雪白的柏子”,体现了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D.文章引用古诗词中有关雪景的描述,是为了说明雪在古人诗境中十分重要,借以表现“我文笔“愚劣”的羞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段将北国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做对比,表现了江南冬景的可爱,引出下文对江南冬景的详细描写。
B.“我”由在江南冬日寒郊的散步,联想到德国的冬天,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C.第四至六段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南的冬景”,话题集中,材料丰富,语言犀利冷峻,是文章的重要部分。
D.第四段中“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至本段结尾表达了江南的冬景带给“我”的感悟和思考,体现了江南冬景的迷人。
8.文中画横钱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江南的冬景 请简要分析。
9.文章最后一段说“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请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勒①进攻准于平阳,巴及羌、羯降者十余万落,勒皆徙之于所部郡县。汉主曜使征北将军刘雅、镇北将军刘策屯汾阴,与勒共讨准。十一月,靳准使侍中卜泰送乘舆、服御请和于石勒;勒囚泰,送于汉主曜。曜谓泰曰:“先帝末年,实乱大伦。司空行伊、霍②之权,使朕及此,其功大矣。若早迎大驾者,当悉以政事相委,况免死乎!卿为入城,具宣此意。”泰还平阳,准自以杀曜母兄,沉吟未从。十二月,左、右车骑将军乔泰、王腾、卫将军靳康等,相与杀准,推尚书令靳明为主,遣卜泰奉传国六玺降汉。石勒大怒,进军攻明;明出战,大败,乃婴城固守。
石勒遣左长史王修献捷于汉,汉主曜遣兼司徒郭汜授勒太宰、领大将军,进爵赵王,加殊礼,出警入跸,如曹公辅汉故事;拜王修及其副刘茂皆为将军,封列侯。修舍人曹平乐从修至粟邑,因留仕汉,言于曜曰:“大司马遣修等来,外表至诚,内觇大驾强弱,侯其复命,将袭乘舆。”时汉兵实疲弊曜信之乃追汜还斩修于市。三月,勒还至襄国,刘茂逃归,言修死状。勒大怒曰:“孤事刘氏,于人臣之职有加矣。彼之基业,皆孤所为,今既得志,还欲相图。赵王、赵帝,孤自为之,何待于彼邪!”乃诛曹平乐三族。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材料二:
勒因飨高句丽、字文屋孤使,酒酣,谓徐光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 ”
对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③,雄艺卓荦超绝魏祖④,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
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⑤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⑥,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勒,指石勒,汉主刘耀的部下。②伊、霍,指伊尹、霍光。③高皇,指汉高祖刘邦。④魏祖,指魏武帝曹操。⑤韩、彭,指韩信、彭越。⑥光武,指汉光武帝刘秀。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汉兵A实B疲弊C曜D信之E乃追汜F还G斩H修于市。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做动词,与“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行并序》)中“梦”的用法不同。
B.固,“牢固地”的意思,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中“固”的含义不同。
C.如,“如同”的意思,与“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中“如”的含义不同。
D.等“相等、相同”的意思,与成语“著作等身”中“等”的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一月,靳准命令侍中卜泰赠送车驾、服饰给石勒并请求和解;石勒囚禁了卜泰,并把他送交给汉主刘曜。
B.十二月,左、右车骑将军乔泰和王腾等人一起杀死了靳明,推举尚书令靳准为主,派遣卜泰带着传国的六枚玉玺降汉。
C.石勒派遣左长史王修向汉献上战利品及俘虏,汉主刘曜派遣郭汜授予石勒太宰、领大将军的职位,进封爵位为赵王。
D.谋士徐光说,石勒勇猛有谋,超过了汉高祖刘邦;雄才出众,超过了魏武帝曹操,三皇以来,无人可比得上石勒。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早迎大驾者,当悉以政事相委,况免死乎!
(2)彼之基业,皆孤所为,今既得志,还欲相图。
14.材料二中,石勒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请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①
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②。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③冷,暮江寒觉晏裘④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注]①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②一阳生:冬至日。③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④晏裘:春秋齐相晏婴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15.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双鲤”代指书信,首联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时间和地点。
B.颔联中“尊前”意思是“在皇帝面前”,“辇下”指皇帝的身边,也指京城。
C.这首诗中“惆怅”二字可看作全诗的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这首诗层层推进,深沉感人,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是一首绝佳诗作。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表达了要以周公为榜样、像周公一样尊贤重士的意思。
(2)杜甫《登高》中,“,”两句感叹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白发日多,因病戒酒。
(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借东风和明月这些宇宙永恒之物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两句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嫦娥六号在6月2日成功降落月球,6月3日执行了采样任务。它像一名专业的快递员一样,挖土、打包后转身就走,整个过程干净利落,让“娥粉们”措手不及——我们还没看清呢,你就挖完土飞走了 如果你没看懂嫦娥六号这套组合拳是怎么打的,那我们就从落月开始复盘一下,(a)嫦娥六号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导航控制系统完成自动精准落月的。
(b)上升器、着陆器组合体的核心动力来自一套7500牛顿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在下降期间,火箭发动机可以提供极为细腻的可变动力输出,从而确保上升器、着陆器组合体能够根据月球表面的地形数据,完成平顺安全的自动导航和精准落月。
着陆点选址倾向平坦区域,(c)因此,着陆器上搭载的高灵敏度摄像头,会实施初步的地开筛查;(d)着陆器一边下降,一边调整灵活轨迹,主动规避石块密集地带。当组合体降至距离月面100米的高度时,更加精密的激光雷达就会被激活,开始生成地面三维数据。通过三维数据嫦娥六号会进一步筛选地形,选定着陆的最佳地点。
从登月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距离月面几米高的地方,(e)嫦娥六号出现了发动机突然关闭,这导致上升器、着陆器组合体突然“摔”了下去。这一瞬间A,多亏四条着陆腿提供了超强的缓冲能力,嫦娥六号才B。
最开始完成的是打洞钻探。当钻头钻入月岩,并且提取出一根长长的岩心时,尼龙袋(实为空心管)就会慢慢展开,(甲)。尼龙袋包裹岩心的过程,就像是女孩子穿长筒丝袜一样。而举着机械臂的着陆器就像是地球38万公里外的遥控式挖掘机,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下(乙)。在样品封装完毕并确认无误后,着陆器与搭载样品的上升器进行最后的对接准备。
18.下列对第一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将嫦娥六号比喻为快递员,突出了嫦娥六号工作过程的干净利索。
B.“娥粉们”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指对嫦娥六号感兴趣的观众。
C.句中的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话题,话题由“娥粉们”转到“我们”。
D.句子使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观众与嫦娥六号之间的距离,亲切自然。
19.请在文中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字母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最后一段的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简要概括嫦娥六号完成自动落月的步骤。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从地方到中央,一系列扶持和振兴老字号品牌的措施正在加快落实。比如推进老字号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打造老字号聚集区,开展“老字号工匠”认定工作……种种务实的措施,既扩大了老字号产品的影响力,又激发了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消息;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3 分)A
2.(3 分)B
3.(3 分)D
4.(6 分)①引用,如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了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重要性,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和权威性。②举例,如为了阐释 “生理活动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活动” 的观点,材料一列举了吃饭、睡觉的例子。
5.(6 分)①马克思认为,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其本质上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②马克思认为,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转移价值,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二者同时进行,具体劳动的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成反比。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价值规律,他认为劳动量是计量商品价值量的自然尺度,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6.(3 分)D
7.(3 分)C
8.(4 分)①白描手法。如 “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运用白描,写出江南冬景的温情与暖意。②点面结合。“三五家人家会聚” 的描写是 “点”,“冬日农村图” 的描写是 “面”,点面结合,写出冬日江南的悠闲。
9.(6 分)①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是对前文 “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的回应,表明窗外的美景让 “我” 心驰神往,已无心写作。②从表达效果上看,文章用这种方式结束全文,以实际行动代替空言,借以激发读者对江南冬景的想象,侧面表现江南冬景的美好,增强了表达效果。
10.(3 分)CEG
11.(3 分)D
12.(3 分)B
13.(8 分)(1)如果早日迎接大驾的人,我将把全部政事都交给他管理,何况免除一死呢!(2)他现在的基业,都是我帮助建立起来的,现在他已经得志,还想反过来算计我。
14.(6 分)石勒认为,自己比不上汉高祖刘邦,如果自己与汉高祖生在同一时代,那么自己只能向汉高祖称臣。自己倒是可以和韩信、彭越等人一争先后,如果和汉光武帝刘秀比,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自己应当处在刘邦与刘秀之间,不能与轩辕黄帝相比。
15.(3 分)B
16.(6 分)①在寒冷的季节里,恰逢冬至日,这加重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姜被冷”“晏裘轻” 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关心与担忧。②诗人为家国之事担忧,内心苦闷,借酒消愁,愁不能解。③诗人客居他乡,处境贫寒,风过竹门,雪打松窗,倍添凄凉,更显出诗人的惆怅与孤独。
17.(6 分)(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8.(3 分)C
19.(4 分)A. 惊心动魄 B. 安然无恙
20.(4 分)(d) 着陆器一边下降,一边灵活调整轨迹;(e) 嫦娥六号出现了发动机突然关闭的现象
21.(4 分)甲:把岩心包裹起来 乙:完成整个 “挖土” 的过程
22.(4 分)①高灵敏度摄像头初步筛查平坦的区域。②着陆器在下降时调整轨迹,避开石块密集地带。③在距离月面 100 米时,更加精密的激光雷达被激活并生成地面三维数据。④嫦娥六号进一步筛选地形,选择最佳着陆地点。⑤着陆腿为组合体提供缓冲能力,使嫦娥六号安全着陆。
23.(60 分)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石勒在平阳进攻靳准,巴族以及羌、羯族投降的有十多万部落,石勒将他们都迁徙到自己所管辖的郡县。汉主刘曜派征北将军刘雅、镇北将军刘策屯兵汾阴,与石勒共同讨伐靳准。十一月,靳准派侍中卜泰给石勒送去皇帝乘坐的车驾、服用的服饰等,请求和解;石勒囚禁了卜泰,把他押送给汉主刘曜。刘曜对卜泰说:“先帝末年,实在是扰乱了伦理。司空(靳准)行使伊尹、霍光那样的权力,使我能有今天,他的功劳很大。如果早日迎接大驾的人,我将把全部政事都交给他管理,何况免除一死呢!你替我进城,把这个意思详细传达给他。”卜泰回到平阳,靳准想到自己杀死了刘曜的母亲和兄长,犹豫不决,没有听从。十二月,左、右车骑将军乔泰、王腾、卫将军靳康等人,一起杀死了靳准,推举尚书令靳明为主,派遣卜泰带着传国的六枚玉玺投降汉。石勒大怒,进军攻打靳明;靳明出城迎战,大败,于是环城坚守。
石勒派左长史王修向汉献上战利品及俘虏,汉主刘曜派兼司徒郭汜授予石勒太宰、领大将军之职,进封爵位为赵王,给予特殊礼遇,外出时清道戒严,入朝时警戒清道,如同曹公辅佐汉室旧例;任命王修和他的副手刘茂为将军,封列侯。王修的舍人曹平乐跟随王修到粟邑,趁机留在汉做官,对刘曜说:“大司马(石勒)派王修等人来,表面上非常忠诚,实际上是窥探陛下实力强弱,等他们回去复命,(石勒)就将袭击陛下。”当时汉兵实际上疲惫不堪,刘曜相信了曹平乐的话,于是追回郭汜,在街市上斩杀了王修。三月,石勒回到襄国,刘茂逃了回来,讲述了王修的死状。石勒大怒说:“我侍奉刘氏,对人臣的职责做得够多了。他现在的基业,都是我帮助建立起来的,现在他已经得志,还想反过来算计我。赵王、赵帝,我自己就能做,何必等待他的封赐呢!”于是诛杀了曹平乐三族。
材料二:
石勒趁着宴请高句丽、宇文屋孤的使者时,酒喝得尽兴,对徐光说:“我可以和自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哪类君主相比呢?”
徐光回答说:“陛下的神武谋略超过汉高祖,雄才卓越超过魏武帝,自三王以来没有人可以和您相比,大概仅次于轩辕黄帝吧!”
石勒笑着说:“人哪能没有自知之明,你说的话也太过分了。我如果遇到汉高祖,应当向他北面称臣,与韩信、彭越等争着挥鞭竞先。倘若碰到汉光武帝,应当在中原并驾齐驱,不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应当光明磊落,如同日月一样皎洁,终究不能像曹操、司马懿父子那样,欺负人家孤儿寡妇,靠不正当手段夺取天下。我应当处在刘邦和刘秀之间罢了,轩辕黄帝哪里是我能比拟的呢!”